微生物净化水产养殖尾水,有妙招!这场工作研讨会干货满满!

[复制链接]
查看4587 | 回复0 | 2021-12-4 13: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积极探索通过生物技术解决海水养殖尾水治理、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日前,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在我县召开水产养殖尾水微生物高效净化利用工作研讨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会议了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专家为广东水产养殖尾水微生物高效净化利用出谋划策。共同探讨广东省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的尾水治理技术和模式,进一步提高广大养殖户改造意愿,助推水产养殖业增效增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介绍,广东省渔业在养殖品种、面积、规模和产量等,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广东省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压力较大,工作任重道远,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土塘数量大,陈旧老化严重,亟需改造升级;



二是养殖池塘租期短,广大养殖者改造意愿不强;



三是70%~80%的池塘是个体散户经营,水处理能力和经验有限。



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找到适合广东省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的尾水治理技术和模式,让广大普通养殖户能够接受和落实,达到增效增收的效果。



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谢骏在研讨会上表示,他们科研团队此前在广东水产养殖主产区佛山、中山、惠州等地,开展了长时间、大尺度的实地检测,评估了水产养殖产排污情况。依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养殖类型提出了6大类14种尾水治理模式,由广东省农业厅印发各地参考执行。他们积极参与尾水治理实践案例建设:建设了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项目场景式示范基地;打造了高位池治理新模式,通过“驯化型生物絮团技术”结合尾水“三池二坝”设施,解决了高位池处理排放的问题;推动了池塘岸基一体化设备尾水处理模式,减少病害,养殖零排放,而且提高单产30%以上,这种模式尤其适合小散户,已在清远市推广应用;设计了底泥资源化处理模式,原位资源化利用技术即在冬季清塘种黑麦草、蔬菜、花卉等,异位资源化利用技术即清淤上岸利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外,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曹煜成、汕头大学教授王铁宇、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旭楠、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清华、广东必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战元、科技部全国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联盟副理事长王晓鸿分别就不同种类微生物在对虾养殖池塘水质控制与尾水净化的效果、典型流域污染诊断与生态修复、微生物在养殖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广东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制定的进展、无抗无臭尾水零排放益生菌养殖技术、益生菌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等主题发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研讨会召开前,与会专家及代表前往广东必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现场参观考察,听取高位池养殖尾水微生物高效净化利用试验情况汇报,了解阶段性工作进展,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来源:惠东plus  记者 | 邓科峰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