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溴海因一般使用量为0.2g/立方米,施药后4h添满池水,水中的药物浓度仍然保持在0.2g/立方米,对新进入的海水还有消毒作用。
使用消毒剂消毒养殖水体,应按产品使用说明施用。也可使用有消毒作用的中药制剂,每3~5d消毒1次。
一般消毒2~3d后,泼洒光合细菌、EM、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以改善水质。
什么时候换水?如何科学换水?
换水是改良水质的有效措施之一。换水的作用是:增加虾池的溶解氧量,排出积累过多的有机碎屑、代谢废物,改善水质,调节盐度和透明度,还可以刺激对虾蜕皮,加速生长。
早期对虾养殖采取的是“开放式”的水质管理方式,每天必须大量换水,大排大灌。
近年来,这种模式已不再适用,养殖区域水质污染和病害交叉感染日益严重,病原体可通过换水从邻近管理不善的病池传染过来或由自然海水中带来,而且换水量越大发病越严重,对虾病害发生率高,发病范围广,蔓延快。
因此,不能机械地盲目换水,虾池水质条件较好时,尽量不换或少换。
养殖前期、中期不换水,主要是添水,结合采取水质调控技术,如使用增氧机、水质改良剂、有益微生物和调节单胞藻类浓度等方法,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水质。
随着对虾生长,池水中的对虾代谢产物和残饵逐渐增多、水中耗氧量增大时,根据情况而酌情换水。
如果有以下情况需要换水:
①pH日变化大于0.5或超过7.5~8.5的范围;
②水的透明度大于80cm或小于30cm;
③水的颜色显著变暗;
④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
如果池水环境恶化,必须换水时,应当先检测近海海水水质状况,当近海发生赤潮或有害生物增多时,不宜换水;
还应测定欲换入水的盐度和pH,新旧水的盐度要相近,水的pH在7.5~8.5之间;
水的pH高表明该水受到其他虾池水污染或其他方面的污染,pH低则说明该水从低酸性土壤中排出或含有大量雨水或有其他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