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半精养虾池
(1)虾池选址 虾池底部低于当地海区的高潮线,涨潮时可自然纳入海水,而池底高于低潮线,退潮时可将池水排干。
场址应选择在风浪较小、潮流畅通的港湾或河口沿岸潮间带滩涂。底质最好为泥沙质或泥质,土壤酸碱度为中性。
建设时需要了解当地海区的潮汐类型、历年潮差变化情况、流向和流速及风浪等水文情况,以便确定纳水方式、闸门大小和数量及池底和堤坝的高度等。
(2)堤坝 堤坝的作用是抗风阻浪、分隔虾池、蓄水养虾,还兼做人车道路。堤坝分外(主)堤和隔堤。
外堤应有较强的抗风防潮能力,向海的一面通常砌石护坡,堤高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1m以上,堤顶宽度6m以上,迎风面坡度比为1∶(3~5),内坡度比为1∶(2~3)。隔堤为虾池间的堤坝,其作用是保持虾池一定的水位。
(3)进排水渠 潮间带中、低潮区滩涂建起的大型养虾场的虾池一般沿进水渠以“非”字形排列(图3⁃5),进、排水渠道分别独立设置。
进、排水渠道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以免排出的废水污染新水。新建养虾场的排水口不得设在已建虾场的进水口或扬水站附近。
排水渠除了正常排水外,还要满足暴雨排洪及收虾时急速排水的需要,其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渠底要低于各虾池排水闸底30cm以上。
图3⁃5 虾池平面示意图
1—进水闸;2—进水沟;3—养虾池;4—虾池闸门;5—排水沟;6—循环净化水池(蓄水池); 7—排水闸;8—水闸
(4)虾池结构 虾池多为长方形,东西长为好,长宽比为2∶1~3∶1。每口虾池的面积以10000~70000m2为宜。半精养虾池多增氧设施,池水深1.5~2m。
池底平整,稍向排水闸倾斜,如果排干池水后仍有积水处,则要以新沙土填平;池底不可漏水。
有些虾池池内挖沟,断面结构如图3⁃6所示,环沟距池堤岸大于10m,沟宽6~8m、深0.3~0.5m,沟壁坡度为1∶(1.5~2),沿池边建高0.5m、宽1.5m,坡度1∶2的投饵台;
有的虾池建有中央沟;挖沟既增加水深,还为对虾提供了避暑、避寒的场所。对旧虾池,可以根据健康养殖虾池的要求进行改造。
图3⁃6 常见虾池断面示意图
1—堤坝;2—投饵台;3—滩面;4—环沟;5—中央沟
(5)进排水闸 闸门应建于底质坚硬处,进、排水闸分设于虾池的两端,遥相对应。闸门的宽度视虾池大小而定。
进、排水的流量,一般要求4h内能进、排全池水量的2/3以上,而且可以排干池水。
进水闸一般设三道闸槽,外槽插放粗滤板网,以阻拦杂物和敌害生物,中闸槽设置闸板以控制水位和流速,内闸槽安装锥形滤水网。
排水闸亦为三道闸槽,自内向外安装防逃网、闸板和收虾网。排水闸建于池塘的最低处,闸底低于池内最低处20cm以上,以利排水;可设活动闸板,以便暴雨出现时可排出表层淡水。进、排水闸关闭时均应不漏水。
虾池也可只建排水闸,进水则采用水泵抽水、管道或渠道进水,进水口设两道闸槽,一个设置滤水网,另一个设置挡水板。
(6)养虾池改造 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虾池面积大、水浅,经过多年使用,有的虾池老化、池底黑化严重,有的进排水不畅,对这些低产虾池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改造。
虾池改造多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