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蔡延渠团队采用中医思维“三段法”防控对虾病害

[复制链接]
查看270 | 回复0 | 2022-4-1 17: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2年3月10号,由广东药科大学新药研发中心蔡延渠老师领队的广东省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前往定点帮扶镇—湛江市雷州市东里镇开展水产养殖科技服务工作。

在科技帮扶期间,科技特派员团队举办了以“对虾病害”为主题的水产养殖技术交流会。会上,蔡延渠老师为养殖户详细讲解了南美白对虾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寄生虫病的主要病症、危害性与流行期,指出当前对虾感染性病害已由单一致病原发展为多种致病原交叉感染,表现出“病情杂、诊断难、发病急”的新特点,对于以往发病常见的红须、红体、空肠、空胃、肝胰腺红肿或萎缩、偷死等病症已不是某一病毒病或细菌病所特有,而是趋向于共性病症。如这两年爆发的对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单从红体、空肠胃、肝胰腺萎缩、偷死等病症来看,与桃拉病毒、白斑病毒、弧菌等引起的病症区别并不明显,仅靠以往养殖经验进行分析,很容易造成误判;同时,对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有时伴随出现的“黑脚”症状,也可能是与其它致病原或水质环境的综合影响有关,而非特有病症。再如常见的对虾弧菌病,主要致病原有溶藻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霍乱弧菌等,所表现出的共性病症有红体、红腿、黄/黑鰓、断须、烂尾、空肠、空胃、肝胰腺红肿等,个别特性病症如虾体发黑、肌肉白浊等;只有在初步甄别症状的基础上,结合PCR等技术检测病虾所携带的致病原,分析出哪种致病原占优势,才能够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和用药方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同时,蔡延渠老师也系统介绍了目前化学药、中草药等对虾病害防治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存在问题。

首先,普遍受到关注的就是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由于养殖病害频繁发生,且养殖户的“规范用药、科学用药”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出现了抗生素乱用、滥用的现象,导致致病原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药物效果越来越弱、使用剂量越来越高。针对抗生素效果减弱、用量增多的耐药问题,蔡延渠团队已研究出相应解决方案,即采用“植物天然产物/中草药+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方式,如将黄酮类成分与恩诺沙星进行联合用药,体外抗菌活性评价发现恩诺沙星对溶藻弧菌的抗菌效力提高了4~8倍,且体内使用剂量可降低2倍以上,有效实现抗生素“增效、减量”的良好效果。同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与不同植物天然产物/中草药的联用效果可以分为协同、相加、相减、拮抗等,需要进行相应的体内外活性评价才能筛选出最佳配伍组合,方能起到“增效、减量”作用。此外,蔡延渠团队还采用共晶技术研制多种植物天然产物与抗生素的共晶体或复合物,可实现治疗效果更强、使用剂量更低、副作用更少、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有利于现阶段“减抗”需求的实现。

其次,对于越来越受关注与推荐的中草药类产品,目前市售的产品多申报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等批准文号,执行标准较低,质量参差不齐,疗效差、甚至无效,引发了养殖户对中草药产品的质疑、排斥。虽然我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的《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0年2号》中批准使用的中药材和中成药类兽药有43种,但其处方多是围绕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苦参、连翘、虎杖、大青叶、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类中草药进行不同配伍组合,停留于“中药西化”思维,常以抗菌效价的生物学指标评价中草药组方的有效性,未能有效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原则,且尚无根据不同感染性病害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复方中草药以起到“标本兼治”之功效。同时公布的中成药兽药中90%以上为将药材粉碎而成的散剂,缺乏对有效活性物质的提取纯化,因此在水产病害治疗上出现作用慢、疗效差的问题,使得养殖户对中草药产品逐渐失去信心。蔡延渠团队经过多年的水产养殖病害跟踪与研究,发现对虾感染性病害可归属于“疫病”范畴,应遵循“扶正祛邪”的中医药治病指导原则,根据不同感染性病害的不同发展阶段,通过“扶正以祛邪”“祛邪以扶正”“扶正与祛邪并用”的指导思想进行组方配伍,采用现代的制药技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进而制备成适合对虾养殖特性的复方中草药制剂,方能实现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幼体阶段:虾苗在幼体阶段变态频繁,每经历一次变态都容易受到致病原侵染而发病,如常发生的孢子虫病、玻璃苗病,究其根本,便是由于虾苗在经历变态后气血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使得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从而易受致病原感染发病。因此在该生长阶段应当“扶正以祛邪”,可采用补气血、强脾胃的中草药进行调理,例如四物汤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补中益气汤方(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柴胡、升麻),从而增强虾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以抵御致病原的侵染;而非一味地从对抗致病原的角度进行消毒、驱虫,这样反而更加容易伤害虾苗体质,起到本末倒置的反作用。

(2)成体阶段(养殖40天):虾体处于快速生长时期,脏腑器官运化功能成熟,体质及抗病能力均较好,发病阈值较高,不易受致病原感染发病。但由于投料多、粪便多以及水体营养化程度高,致病原的繁殖生长速度加快,使得虾体、水体、底泥的致病原数量急剧增加,一旦其毒力致病性超过虾体抗病能力便易爆发感染性病害,所以此阶段应以“祛邪以扶正”为主,定期添加以清热解毒类(黄连、黄芩、黄柏、五倍子、诃子等)为君药、理气类(香附、陈皮、青皮、枳壳等)为辅的复方中草药进行拌料,以抑制虾体内致病原的生长,消除胃肠道的空胃、断肠、红肠、空肠与肝胰腺的红肿、黄肿、萎缩等炎症反应,调节机体脏腑器官恢复正常生理水平,从而有效保护对虾健康生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