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天吃饭到工厂化生产 海水种苗进入销售旺季 每天出货量1600万尾

[复制链接]
查看290 | 回复0 | 2022-5-5 17: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阳西县共有苗种生产场(点)186个,面积1.3万亩


春夏之交,沿海地区的养殖户进入了投苗的高峰期,阳西县的海水种苗养殖户开始了一年最忙碌的生产,销售高峰期一天种苗出货量达到1600万尾。



近年来,阳西县全力扶持发展海水种苗产业,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打好种业翻身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阳西县共有苗种生产场(点)186个,面积1.3万亩,池塘1.27万亩、车间15万平方米,建成实验室、标本室等科研场所一批,其中省级水产良种场1家,在建3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



阳西县水产种苗主要生产品种包括金鲳、黄鳍鲷、黑鲷、平头鲷、珍珠龙趸等20多个品种。2021年,该县海水种苗生产总产值5亿多元,种苗除供应本地海水养殖外,大部分销往全国各地沿海地区养殖户。



工厂化生产

打造海水种苗产业链条

在碧海蓝天、风光旖旎的沙扒月亮湾,这里除了是知名的滨海旅游景点,还有一个庞大的产业——海水种苗繁育。阳西县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的海水鱼亲鱼车间就坐落于月亮湾,是当地鱼苗生产的龙头企业,也是阳西县水产养殖业唯一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当前鱼苗生产旺季,公司每天都有鱼卵供应给有需求的养殖户。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是靠捕捞野生鱼苗养大后再卖给养殖户,可以说是完全看天吃饭。”阳西县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朝从事海水种苗行业已经26年,参与推动阳西海水种苗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养殖户开始发展人工孵化种苗,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的不成熟,鱼苗孵化率、经济效益都不高。



“利用到台湾、福建、海南购买鱼苗的机会,学到不少当地鱼苗孵化的先进技术,把这些技术带回阳西后,再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鱼苗繁育技术。”陈朝说,沙扒沿海一带发展海水种苗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水的水质非常好,咸度在18度左右,很适合鱼苗繁育。



为了改变海水种苗看天吃饭的现状,陈朝在沙扒建起了鱼苗繁育“工厂”,打造从种鱼亲本养殖到鱼苗销售的一条完整的生产链。“我们一定要把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上,这样的效益才能好,养殖户才能赚钱。”



陈朝发展了500余亩海水鱼繁育池塘,4800多立方米近海亲鱼培育网箱,目前有近30个海水优质亲鱼品种,亲鱼9000尾。“以我们培育的珍珠斑鱼苗来说,它是由龙趸和老虎斑杂交而来,从鱼卵到卖苗,一条珍珠斑的苗培育周期大概需要70天左右。”陈朝说,“珍珠斑孵化出来后,经过工厂化鱼苗繁育场培育,长到8至15厘米出售效益最好,一尾可以卖到7元到14元之间的价格。”目前,陈朝建成了面积7200平方米有工厂化鱼苗繁育场,建有鱼苗繁育车间3100平方米,温室孵化繁育池69个,育苗水体1900立方米,每年可孵化水花苗520亿尾。室内工厂化培育技术,形成“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的循环生产链,打破了传统看天气吃饭的瓶颈。


产学研结合

做大做强现代渔业种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海水种苗产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为支撑,所以我们积极和高校对接,开展产学研合作。”公司不断加强与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目前在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等,联合进行科技研发、优良品种推广、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水产技术人才培养等,海水种苗产业有了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海水种苗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鱼苗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大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推动鱼苗生产技术和能力再上新台阶。各龙头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鱼苗生产的创新和研发投入。比如,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强与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联合进行科技研发、优良品种推广、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水产技术人才培养等工作,不断提升海水鱼苗繁育技术水平,力争繁育出经济效益更好的珍稀海水鱼苗。阳西县康顺虾苗场成立了阳江市对虾良种选育繁育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全力推动产业朝着绿色高效、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加大对水产鱼苗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提升优质种苗的生产供应能力。重点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企业,做大做强现代渔业种业。一方面,支持企业加大特色水产繁育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良种基建、水产业发展工程等政策,加快推进海水鱼苗特色养殖品种的繁育设施改造升级,提升特色水产品种的繁育设施。另一方面,加大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扶持力度,把建设省级水产原良种场,作为建设现代渔业、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大力建设现代化、规范化、高标准的原良种场,提升苗种企业的保种育种供种和生产供应能力。此外,鼓励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引导种业企业克服小富即安、各自为政的心理,加强联合协作,抓住当前国家全力支持水产种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创新发展理念,选准品种,着力打造创新能力强、生产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产业链完整的种业龙头骨干企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儒洞、沙扒、上洋、溪头等沿海一带,由当地的产业带头人以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形式,依托当地海水条件进行规模化养殖。由于鱼苗生产效益较好,吸引带动不少农户参与进来,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沙扒渡头村以养殖海水鱼苗为主,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依靠“企业+农户”的模式,现全村鱼苗繁育面积超过2万亩,种类包含斑类、鲷科类、金鲳鱼等,年产值3亿多元,带动几千人就业。每到鱼苗采购季节,各种苗场客商云集,装载鱼苗的车辆络绎不绝,海水种苗养殖正成为当地农户致富奔康的新途径。
来源:南方日报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