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
社区
云课
渔市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水产通
»
社区
›
重点技术
›
病害防治
›
系统分析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流行现状以及鱼类患病的原因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系统分析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流行现状以及鱼类患病的原因
[复制链接]
16066
|
0
|
2022-5-15 10: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初步统计,目前危害水产养殖生物的病害已达400~500种,其中养殖鱼类疾病达200余种,病害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主要的病毒性疾病有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疱疹病毒病、虹彩病毒病、弹状病毒病等10余种;
主要的细菌性疾病有暴发性败血症、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爱德华氏菌病、弧菌病等几十种;真菌引起的鱼病有水霉病、鳃霉病等;
寄生虫引起的鱼病主要有黏孢子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等50多种。
水产养殖生物病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对水产养殖生物疾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水产养殖生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可归结为药物、生态和免疫3种。
化学药物仍然是目前控制水生生物疾病最常见的方法,但从世界养殖鱼类病害防治的发展趋势看,以化学疗法为特征的抗生素防治手段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禁用和取缔;
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免疫预防技术成为国际水产养殖业中病害防治的先进手段和主要的前沿研究与开发领域。
一、鱼病流行现状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鱼病频繁发生。据初步统计,目前养殖鱼类疾病达200余种。
引起鱼病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原生动物、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蛭、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敌害生物(如藻类、腔肠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大多数鱼病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各种寄生虫引起的。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生物病害现状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情况复杂,常见病依旧大规模发生与流行
由于我国水产养殖区域跨度大,养殖水域环境多样,包括池塘、水库、江河、湖泊、海洋等,致使养殖病害发病情况复杂,不同气候、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养殖条件下的发病情况差异显著。
另外,随着苗种在全国范围频繁互换,疾病的多样性(包括病原种类、病原株型)增加,发病时间也由传统的春夏或夏秋两季发病高峰逐步向全年发病过渡。
过去,有些鱼病只在特定的地区发生,随着鱼类苗种在全国范围内调运,这些地方性鱼病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而且危害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危害品种也越来越普遍。
传统的养殖品种,包括青、草、鲢、鳙、鲤、鲫、鳊等鱼,其病害依然严重,而过去的常见病依旧在广泛的地区与范围内发生和流行,如草鱼的出血病、细菌性疾病及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的出血性败血症等。
2.同一养殖对象,多种疾病在同一养殖对象呈并发趋势
多种疾病并发比单一疾病更为常见。
在常规养殖鱼类疾病诊断过程中,常常发现寄生虫病并发细菌性疾病、多种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以及与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混合感染,而且多种疾病并发已成为一种常态。
例如,在每年春夏之交、夏秋之交,草鱼烂鳃病大多数情况下是细菌性疾病,但常与车轮虫、指环虫并发,低温期又常伴有鳃霉病的发生,有时也与赤皮病、肠炎、肝胆综合征并发,再加上水质不良、气候突变、营养失衡等,进一步加大了治疗难度和用药成本。
多种疾病的并发,要求从业者不断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抓住问题的核心,寻找突破口,明确科学的处方及用药程序,联合用药,从而达到迅速降低死亡、快速治愈、降低用药成本的目的。
3.环境胁迫导致疾病的发生呈明显的上升态势
目前水产养殖生物的疾病不仅表现在病原性疾病发生加剧,更表现在因环境胁迫引起的疾病发生加剧。
尤其是夏季由于水质富营养化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藻类暴发,细菌、寄生虫滋生,鱼病频发。
鱼病现场诊断过程中经常发现蓝藻水、红水、黑水、白水等不良水质,一方面是由投入品(饵料、药物等)造成的污染,导致养殖水质恶化;
另一方面因高密度放养,不注重水质和底质维护等导致的养殖水环境恶化,严重时会引起水产养殖生物氨氮及亚硝酸盐中毒等。
可见改善养殖方式,注重水质及底质的改良对鱼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营养不合理导致疾病的发生呈明显的上升态势
在高密度精养的情况下,鱼类的生存与生长主要依靠人工配合饲料,所以人工配合饲料必须效率高、营养全面才能使鱼类健康而快速地生长。
饲料中缺乏任何一种成分,都会阻碍鱼类的成长;
而某种营养成分过多,也会造成营养代谢病。
近年来,营养不合理导致疾病的发生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如肝胆综合征(多表现为脂肪的过度积累),本病不仅单独存在,而且多与其他疾病并发。
众所周知,引起水产养殖生物肝胆综合征的原因很多,但以饲料营养不合理、投喂过量、滥用药物最应引起重视。
肝胆综合征明显降低了水产生物自身的抵抗力,诱发各种病原性疾病的发生,加大了疾病治愈的难度。
5.重大疫病暴发流行
重大疫病暴发流行给养殖业造成的是毁灭性打击,在疾病高发期,致死率高,如我国最大宗的养殖品种草鱼,因病毒出血病而导致的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罗非鱼链球菌病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顽疾;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死亡率高达95%以上;
特色养殖品种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黄颡鱼爱德华氏菌病、鳗狂游病、乌鳢诺卡氏菌病等,感染死亡率可达80%~90%,显然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6.新疾病不断出现,不明疾病危害不时发生
近些年来,新的养殖对象不断增加,如黄鳝、黄颡鱼、鲟鱼、小龙虾、河蟹、鳜鱼、罗非鱼、大鲵、冷水性鱼类、海水鱼类、海水甲壳动物与软体动物等,其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而新养殖对象的新疾病也在不断出现。
据研究,这些新养殖对象都可被多种病原生物感染,导致严重的疾病发生。例如,池塘或稻田养殖的小龙虾,已经发现其可以被对虾病毒感染,并造成大规模的死亡。
鲟鱼的病害问题更是如此,近些年,鲟鱼养殖业随着其苗种繁育技术及养殖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迅猛。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调查,鲟鱼易患多种细菌性疾病,并且有些病因或病原尚不明了,整体发病率不低于60%,死亡率超过50%,严重制约了鲟鱼养殖产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不明疾病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危害不时发生。
“不明疾病”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能说过去偶然发生过,也被确诊过,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因危害不大而未被引起重视。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不明疾病”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危害性迅速加重,如鲫鱼的红鳃病、黄颡鱼的裂头综合征、鲤鱼的坏鳃死亡症、乌鳢的诺卡氏菌病、罗非鱼的链球菌病等在近几年都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很大的危害;
尽管很多学者已经分离出了病原微生物,但从临床表现与治疗看,大多数不是由单一病原引起的,而且治疗该类疾病药物的开发远没有跟上疾病的变化,现在大都采用以水质改良、口服药物、提高抗病力为主的综合办法,但治疗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二、鱼类患病的原因
鱼类患病多是鱼体与其生活的水环境不协调的结果。
一方面鱼体体质差、抗病力弱;
另一方面,水体水质不适合鱼类生活,存在危害鱼类的病原体等致病因素。
1.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 主要为水体温度和透明度。
一般随着水体温度升高,透明度降低,病原体的繁殖速度加快,鱼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喜低温种类的病原体除外,如水霉菌、小型点状极毛杆菌(竖鳞病病原)等。
2)化学因素
水化学指标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标志,也是导致鱼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养殖池塘中化学因素主要为溶氧量、pH和氨态氮含量,在溶氧量充足(4毫克/升以上)、pH适宜(7.5~8.5)、氨态氮含量较低(0.2毫克/升以下)时,鱼病的发生率较低,反之鱼病的发生率高。
如在缺氧时鱼体极易感染烂鳃病,pH低于7时极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氨态氮含量高时极易发生暴发性出血病。
3)池塘条件 主要指池塘大小和底质。
一般较小的池塘温度和水质变化都较大,鱼病的发生率较大池塘高。
底质为草炭质的池塘pH一般较低,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从而导致鱼病的发生率较高。
底泥厚的池塘,病原体含量高,有毒有害的化学指标一般也较高,因而也容易发生鱼病。
2.生物因素
一般常见的鱼病,多由各种生物传染或侵袭鱼体而导致。
引起鱼类生病的有微生物(如病毒、细菌、黏细菌、藻类等)和寄生虫(包括原生物体、蠕虫、蛭类、钩介幼虫、甲壳动物等),它们寄生在鱼的体表和体内,吸收鱼体的营养,破坏鱼的组织器官,影响鱼的生命活动。
由微生物引起的鱼病叫传染性鱼病,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叫寄生性鱼病。
另外,还有一些生物,如水网藻、水绵等,它们在池塘中大量繁殖时,消耗肥料,使水质变瘦,同时影响鱼类活动,妨碍打网操作,甚至把鱼网死。
水蚤、鸥鸟、椎实螺等是鱼类寄生虫的宿主,对鱼病的发生影响很大。
水鸟、水蛇、水生昆虫、肉食性鱼类、青蛙等,能直接伤害和吞食鱼类。
3.人为因素
在精养池塘,人为因素的加入大大加速了鱼病的发生,如放养密度过大、大量投喂人工饲料、机械性操作等,都使鱼病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
4.鱼的体质因素
鱼的体质因素主要为品种和体质,是鱼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鱼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一般杂交的品种较纯种的抗病力强,当地品种较引进品种抗病力强;
体质好的鱼类各种器官机能良好,对疾病的免疫力、抵抗力都很强,鱼病的发生率较低。
鱼类体质也与饲料的营养密切相关,当鱼类的饲料充足、营养平衡时,鱼的体质健壮,较少得病,反之体质较差,免疫力降低,对各种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便极易感染而发病。
同时在营养不均衡时,又可直接导致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如瘦脊病、塌鳃病、脂肪肝等。
有时由于拉网、运输操作不当,致使鱼体受伤严重,一时难以恢复,病菌乘虚而入,使鱼得病。
另外,有的鱼类对某种病原体特别敏感,很容易患该病原体所引起的鱼病,如草鱼易得烂鳃病、出血病,鲢鱼、鳙鱼易患打印病,鲤鱼易患竖鳞病等。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小龙虾养殖
对虾养殖
河蟹养殖
设施化养殖
价格行情
跳跳鱼
1234
主题
381
回帖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10369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池塘养殖
病害防治
养殖机械化
设施化养殖
图文推荐
水产养殖过程中关于肥水的问题都在这里!
2021-02-25
水产养殖尾水如何治理?看过来,这里有14种模式可供选择
2021-06-21
手把手教你牛蛙病理学解剖步骤,值得收藏!
2021-09-07
鱼类厌食或者食欲不振:吃料异常的六个原因分析与分别应对!
2021-09-14
河蟹饲料投喂方法
2021-07-09
热门排行
1
鱼价行情 | 这次鱼价能涨起来吗?哪些品种
2
国庆前夕水产品价格不涨反跌,这些地方草鱼
3
养殖户养虾的十二个条件,你拥有几个
4
为何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一以草鱼为例
5
10月13日最新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
6
9月28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7
9月28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8
10月3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9
9月26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10
浙江兰溪市鱼塘回填,鲫鱼价格下跌3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