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
社区
云课
渔市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水产通
»
社区
›
重点技术
›
病害防治
›
5-6月水产养殖疾病防控
返回列表
发新帖
5-6月水产养殖疾病防控
[复制链接]
18339
|
1
|
2022-5-24 11: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5-6月份是水产养殖病害流行高发多发季节,随着气温水温的回升,各类病原体也随之大量繁殖,特易发生寄生虫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如果防控不及时,常会出现大量死亡以致无法控制,造成大面积疫病蔓延,各养殖朋友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池塘管理,严把水质调控关,合理施肥,合理放养苗种,合理投喂,定期预防,防泛水产养殖各类疾病的发生。
一、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原则
1.要坚持“预防为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2.要先诊断,后施药。将刚死或濒死的患病水生动物进行外部观察、内部解剖及显微镜镜检等实验室检测,同时要察看水色,检测池塘水质理化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酸碱度等,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诊断。
3.要科学选药,精准用药:根据不同的病原选用最适合的药物(有条件可先做药敏试验),留意鱼的药物禁忌(如鳜鱼、加州鲈鱼等对敌百虫极敏感),准确计算池塘的容积,按渔药商品说明书施药,在用抗生素及化学药剂一定要注意休药期。
4.要坚持药物轮换原则:为避免产生抗药性,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外用消毒药和内服药,最好用了2次后换其他药物。选择通过国家GMP认证,有较高信誉厂家的药物对症使用。
5.要及时调节水体水质。往往病害的发生原因是由水质不好引起的,要及时将水体的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水色等调节正常,否则即使天天用药也难以治愈。
6.施用药物和微生态制剂时要开动增氧机增氧。
二、易发病害
(一)细菌性疾病:易发烂鳃病、肠炎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等。
1.烂鳃病: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鲫鱼、加州鲈、鳜鱼等。常见症状为病鱼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又称为“乌头瘟”。病鱼常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病鱼的鳃丝末端腐烂、充血,有时被成块的污物和泥土粘着,严重时鳃丝被浸蚀成柱状,鳃骨外露发白,鳃盖骨内外层同时被腐蚀时远看呈空洞状,出现“开天窗”。此病往往与寄生虫病并发,一般养殖户很难判断和区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1 草鱼烂鳃病
2.细菌性肠炎病:是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对象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黄鳝等。该病在水温18℃以上易发病,并且很容易导致流行,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症状可见腹部膨大,两侧有红斑;肛门红肿,鳞片松弛,轻压腹部或从头提起,有黄色黏液或血脓流出;解剖,肠道内充血或出血、淡黄色黏液,严重时有腹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2 草鱼肠炎病
3.细菌性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擦皮瘟,由荧光极毛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条基部或整个鳍条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呈扫帚状,又称“蛀鳍”。在生产实际中,要注意与疥疮病、打印病、红鳍红鳃盖病的区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3 草鱼赤皮病
4.细菌性竖鳞病:由点状极毛杆菌引起,水温在13-20℃度之间发生较多,主要影响鱼类为鲫鱼、鲤鱼等,死亡量大,鱼群之间传染性强。鱼体前部鳞片竖起,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鳞囊水肿,用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即喷射出来,常伴有体表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腹水,其他内脏均有不同程度病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4 鲫竖鳞病
5.细菌性败血症: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该病的发生是由于鱼池多年未清塘,淤泥厚,水质恶化,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滋生。主要危害对象鲫鱼、团头鲂、鲢鳙鱼、鲈鱼、鳜鱼等,病程急、死亡率高。细菌性败血症流行时间为5-11月份,高峰期常为6-9月。病鱼表现为厌食或不摄食,静止不动或在塘边狂游、乱窜。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只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病鱼严重贫血,鳃发白,肝、肾的颜色较淡,呈现花斑状。有的病鱼鳞片竖起,肌肉和鳔壁充血。因病程长短及疾病的发展情况,病鱼的种类及年龄不同,病鱼的症状为多样性。对于发病严重,面积较大的鱼塘可进行水质分析。此病一旦发生,四大家鱼、鲫鱼、鲂鱼包括野杂鱼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一般老口鱼塘发病较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5 细菌性败血病
(二)病毒性疾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鲤浮肿病、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
1.草鱼出血病:病原主要为草鱼呼肠狐病度,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发病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0—28℃。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体色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
2.鲤浮肿病:病原为痘病毒样病毒。感染各种规格养殖鲤鱼、锦鲤及其变种,水温15-33℃易发此病, 22-28℃高发,死亡率可达70%。患病鲤行动迟缓,常聚集在水面或池边,或静卧在池底不动,类似昏睡一样。当受到触动时,病鱼会游动,但很快又继续处于昏睡状态。病鱼临床表现为烂鳃、体表糜烂、出血、皮下组织水肿、眼球凹陷、食欲不振、吻端和鳍的基部溃疡等。
3.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二型,主要危害鲫、金鱼以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均可发生,在水温22-28℃时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80%以上。病鱼体表与内脏失血或充血,鳃丝充血肿胀,眼球凸出,内脏出血坏死。
(三)寄生虫疾病:主要为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三代虫、锚头蚤病等病害。
1.车轮虫病:由大量、多种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皮肤或者鳃部引起疾病,易发水温在20-28℃,主要症状“白头白嘴”或者“跑马”环游不止等,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鱼池,连续阴雨天极易暴发。
2.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危害淡水鱼的苗种,易发水温在15-25℃,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3.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寄生虫性鳃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鱼、鳙鱼、鲈鱼、鳜鱼、罗非鱼等。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4.三代虫病:三代虫属中的一些种类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及鳃上,危害鱼苗鱼种。大量寄生三代虫的鱼体,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黏液,鱼体失去光泽,游动极不正常。食欲减退,鱼体瘦弱,呼吸困难。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可见到蛭状小虫在活动。
5.锚头蚤病:病原为锚头蚤,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易发水温12-33℃,池塘水质太清瘦易发生。
(四)虾蟹类病害:蜕壳不遂、烂鳃病、肠炎病、白斑综合症、纤毛虫病等。
1.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对象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等,易发水温18-30℃,经口感染是养殖对虾中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和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毒也可经过对虾的卵进行传播,对虾养殖的朋友需要多注意防控。
2.虾虹彩病毒病:病原为十足目红彩病毒1型,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等,对虾体长4-7cm时最易被感染,水温在16-32℃左右时流行,可通过粪便、同类相食等途径水平传播,带病毒苗种流通是该病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3.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危害虾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对虾南美白对虾、斑节虾等,死亡主要发生在放苗30-35天,常为急性死亡,并且死亡率高达100%,主要经口感染。
4.虾肝肠孢虫病:病原为虾肝肠胞虫,可感染所有生活阶段的对虾,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易发水温24-31℃左右,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
(五)蛙类疾病:肠炎、脑膜炎(歪头、白内障)等。
1.肠炎:投喂不洁饵料极易引发肠炎,病原体为细菌,可能是气单胞菌和链球菌,如投喂天然的蝇蛆,如果消毒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肠炎,导致大批死亡,一旦发病,死亡率高。病蛙垂头弓背,机体消瘦,取食量明显减少,反应迟钝,蝌蚪发病后多浮于水面。
2.脑膜炎:病原为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蝌蚪、幼蛙和成蛙均可感染此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死亡率较高。病毒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发病蝌蚪后肢、腹部和口周围有明显的出血斑点,部分蝌蚪腹部膨大,仰浮于水面不由自主打转。解剖可见腹部大量积水,肝脏发黑肿大并且有出现斑点,脾脏缩小,肠道充血,同时“外头”和眼球“白内障”是其典型症状。
三、病害的预防和治疗
(一)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外用:一般选择碘制剂、氯制剂或溴制剂等。鳃部病变、水质不佳时可选择碘制剂;其他部位病变、水质较好时,所有消毒剂都可选择;其他部位病变、水质不佳时,选择碘制剂。
2.内服:保持投饵量,若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可复配硫酸新霉素)、大蒜素和维生素等内服,一天两次,连喂5-7天;若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链球菌、诺卡氏菌等),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复配盐酸多西环素)或者磺胺类,如有出血,则需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K,并加三黄粉等中草药拌饵内服,一天一次,连喂5-7天。
治疗前仔细检查鱼体,如果有锚头蚤、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则需先处理寄生虫,然后按照上述方案再行处理。
(二)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养殖过程中,切忌过度投喂,饲料中适时添加多种维生素,免疫多肽,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等,如果发现有发病的,应及时隔离,控制病情以防进一步扩散,发病池塘不换水,不内服抗生素,减少饲料的投喂量,并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的中草药,可使病情缓解。
(三)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防治可选用菊酯类、阿苯达唑及国标中草药专用杀虫制剂如车轮虫净、指环虫净等高效无毒药物治疗。
(四)蛙类肠炎和脑膜炎的预防和治疗
1.肠炎:肠炎的发生多与水体和食物不洁有关,因此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新,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饵料,并在饵料中加拌“大蒜素、蒜畅乐、三黄散”等,另外暴饮暴食也会引发肠炎,因此饵料投喂要坚持“定时、定质、定量、定点”原则,发病后要及时进行水体消毒,可用碘制剂等全池消毒,并在饵料中拌加保肝药连用3天。
2.脑膜炎:发病初期可内服“氟苯尼考+肝胆肽欣(保肝)”,最好全部养殖蛙用一个疗程,一个疗程5天,对于发病的池塘,可以增加到7天,同时用碘制剂等全池消毒;发病高峰期,可采用如下方案:氟苯尼考+菌康宁(主要成分磺胺嘧啶、甲氧卞啶)+保肝胆类药,一个疗程5天。
特别注意:5-6月是吃食旺季,生长高峰期,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是池塘养殖是否成功及疾病多少的关键,水质不好,无论怎样用药,都很难治愈。因此,水质调控,给水生动物营造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是首要前提,至关重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定期施用生石灰、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调节水质,培好藻相,做好水体生态平衡,错开定期杀虫杀菌,这样才能减少池塘病害的发生。
来源:达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作者: 市水产站 罗光兵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回复
举报
没有合适的名
|
2022-5-25 15:1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用什么药不明确标出来,说再多也是无稽之谈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设施化养殖
对虾养殖
河蟹养殖
小龙虾养殖
价格行情
冷水鱼
964
主题
409
回帖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12157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池塘养殖
病害防治
养殖机械化
设施化养殖
图文推荐
水产养殖过程中关于肥水的问题都在这里!
2021-02-25
水产养殖尾水如何治理?看过来,这里有14种模式可供选择
2021-06-21
手把手教你牛蛙病理学解剖步骤,值得收藏!
2021-09-07
鱼类厌食或者食欲不振:吃料异常的六个原因分析与分别应对!
2021-09-14
河蟹饲料投喂方法
2021-07-09
热门排行
1
鱼价行情 | 这次鱼价能涨起来吗?哪些品种
2
国庆前夕水产品价格不涨反跌,这些地方草鱼
3
养殖户养虾的十二个条件,你拥有几个
4
为何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一以草鱼为例
5
10月13日最新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
6
9月28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7
9月28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8
10月3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9
9月26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10
浙江兰溪市鱼塘回填,鲫鱼价格下跌3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