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便症

[复制链接]
查看1017 | 回复0 | 2022-5-31 15: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对虾养殖户通常都知道,对虾养殖有三大痛点:“白便”、“空肠空胃”和“偷死”。目前“偷死”已成危害养虾业的头号杀手,而“白便”是偷死的初始阶段,为“偷死”亮起了红灯。所以防控“白便”能有效遏制后期的“空肠空胃”以及“偷死”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一、什么是白便

白便不是食物消化后的粪便,而是肠道病变和肝胰腺病变的结果,“白便”的主要成分为肝胰腺排出的病变组织、粘液和毒液,肠道脱落的粘膜以及少量的正常粪便。它是白色的条状物,由于外观像白色的粪便而得名为“白便”。
165398353064833_86.jpg
对虾白便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肠壁细胞增生、粘膜上皮畸变脱落、肠道逐渐发空变白、肝胰腺体萎缩。脱落的腺管上皮、肠道黏膜上皮和增生细胞随粪便排出,形成“白便”附着在料台上或者漂浮于水面。“白便”外观细长呈白色,如棉线、有粘性、严重时成片漂在水面、有恶臭味。初始阶段对虾摄食正常,甚至出现暴食,但很快随着病情加重,出现空胃、趴边或偷死。

二、白便的产生过程

1、白便前期:肠道轻微病变,粪便开始出现异常现象,如粪便变长或一头粗一头细,肝胰腺伴有轻微病变如发红、肿大,吃料摄食基本正常或出现吃料轻微减少、减慢现象。
1653983548034460_981.jpg
2、白便中期:病变程度加深,出现断肠、空肠现象,断肠的间隙处有粘液,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失调,食欲差,吃料会更慢,白便成分占正常虾便比例增大,悬浮在水中间。

3、白便后期:肝胰腺萎缩、空肠空胃比例增大,部分虾壳肉分离明显,病虾粪便中白便成分占绝对比例,漂浮于水面。水面可见几条或少量白便。

4、白便晚期:肠壁细胞不断增生及脱落,已无法恢复,肝胰腺严重萎缩、坏死,几乎不吃料,白便又白又粗,又长又多,几乎满塘可见。

在处理措施中,前、中期处理效果较好,到了晚期处理效果很差,往往只能排塘或者捕捞上市。
1653983562811496_902.jpg
三、白便的危害

1、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

2、消化吸收差,饲料利用率低,间接影响水质。

3、若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演变为空肠空胃,甚至恶化为大面积偷死,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如何防治“白便”的发生

面对白便,应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手段,有效防控对虾白便的发生:

1、虾苗选择:挑选品种优、健康度好的虾苗。

2、勤改底、勤调水:定期改底调水,投料高峰期每间隔一个星期改底一次,严格控制养殖水体氨氮、亚盐、硫化氢、弧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
1653983582669192_314.jpg
3、保持水体藻相平衡:注意补菌和培养有益藻类,抑制蓝藻等有害藻类的过量繁殖,保持水体稳定性。

4、合理投喂优质饲料:选择优质饲料,注意储藏防潮防霉,合理投喂。
5、精心管理:平时多巡塘多观察,除了观察吃料情况,也要仔细观察虾的肠道、肝胰腺变化,如果出现粪便异常如长而不散或大小头、断肠、空胃、肠炎、肝胰腺发红肿大,极有可能是“白便的前兆,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在日常喂料时,仔细观察料台对虾的粪便情况,虾体颜色,肝脏变化,提早发现疾病,进行预判。白便虽然是对虾养殖常见疾病,但同样不能忽视,往往常见这类疾病稍不留神就可能满盘皆输,所以要养成防重于治的思想,加强对虾保健及管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