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底缺氧的七大原因

[复制链接]
查看248 | 回复0 | 2022-6-7 09: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溶氧是养殖的第一要素,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增加底层溶氧是养殖成功的保障。但这是养殖户最容易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



池底缺氧的原因

1

气温原因



阴雨暴雨天气,藻类失去光合作用不产氧,造成水体上层缺氧,进而导致底层缺氧。


2

底质恶化



由于残饵、粪便、死藻等有机物在池底推积,池底还原性毒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吲哚等)被细菌分解时大量耗氧。

3

气温高气压低



因为水中溶氧量和气压成正比,气压低时造成水中溶氧降低,表层缺氧后会引发底部缺氧。

4

温跃层



由于季节、天气、温度等原因,造成上下水体分层形成温跃层,上层富氧而底层因为密封而形成贫氧区,此时底层严重缺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放养比例不当



滤食性鱼类过多造成上层水体的藻类大量被吃掉,造成产氧量降低,导致上层和底部缺氧。

6

放养密度过大



超负荷的高密度养殖,满足不了鱼虾蟹贝类的生理需氧量,造成底栖鱼虾蟹偷死、发病等。


7

夜间缺氧



白天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而夜间光合作用停止,藻类和细菌都转化为高耗氧生物,导致底层溶氧最低,甚至为零,这样情况的导致水产动物躁动,然后引起底部悬浮物上升耗氧。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