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
社区
云课
渔市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水产通
»
社区
›
虾蟹养殖
›
罗氏沼虾养殖
›
红螯螯虾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技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红螯螯虾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技术
[复制链接]
1453
|
2
|
2024-1-9 20: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稻虾共作是稻渔共作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稻渔共作模式可在一块稻田同时收获水稻和水产品,不仅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而且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目前国内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模式的养殖品种主要是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全国克氏原螯虾种养面积达1200多万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该品种的养殖效益较低,不少农民在寻求更好的替代品种。而红螯螯虾(澳洲淡水龙虾)与克氏原螯虾相比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肉质细嫩、出肉率高、价格好等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成为稻虾共作模式下的养殖新贵。
2020年,由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与中山市陆泉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资助项目“红螯螯虾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经中山市科技局立项批准,在2021年-2022年开展了试验示范,研究了稻虾共作条件下红螯螯虾生态养殖技术和水稻栽培技术,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已受理的发明专利1项),制定技术标准1个,发表论文2篇(核心期刊),新模式1个等成果。2023年年初,该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现将该项目研究情况进行汇报,总结种养过程的经验与教训,供业内人员参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澳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稻田
一
红螯螯虾稻虾共作试验情况
项目在大涌镇陆泉沙岛建设了“稻虾共作生态种养示范基地”130亩,并完成了2021年与2022年两年共4轮的稻虾共作生态种养实验,探索了稻虾共作条件下水稻栽培技术和红螯螯虾养殖技术,项目实施情况如下:
1. 稻虾共作条件下水稻栽培技术
试验选用了美香占2号与莉香占两个水稻品种,秧苗移栽密度为30cm×15cm,设计了以有机肥+磷肥+土壤改良剂+生物炭的8种不同组合施肥方式(见表1),结果表明,200OPS为最高水稻产量方式。即在有机无机复合物料组合为有机肥(200kg/亩)+磷肥(20kg/亩)+土壤改良剂(25kg/亩)时,两种水稻品种均可达到最高产量;同时,美香占2号产量优于莉香占(详见图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1 不同施肥方式下第一造美香占和莉香占产量表现比较
2. 稻虾共作条件下红螯螯虾养殖技术
稻田中红螯螯虾的养殖环境主要是在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沟宽1.5~3m,沟深0.8~1.2m,环沟面积不超稻田总面积的10%。在养殖环沟内种植轮叶黑藻,水草覆盖率约30%。稻田进、排水口分别安装网目孔径为1.0mm的防逃网,防止虾苗逃逸和防止敌害生物或其他野杂鱼进入稻田。稻田田埂上设防逃网,可用孔径为2.0mm的网片、厚质塑胶膜或石棉瓦作材料,设置高出池埂面40cm的防逃网。
投放虾苗前15天向环沟内投放腐熟的有机肥或肥水膏等以培育浮游生物。环沟水深0.6~0.9m,水温22℃以上投放虾苗。苗种规格为3~8cm,密度按稻田面积每亩投放2500~3000尾,红螯螯虾放苗第2天开始投喂专用饲料,将饲料均匀投在环沟坡岸的浅水边,每天清晨7:30及下午17:30左右各投喂1次,待水位提升,虾苗可进入稻田活动觅食以后减少投喂量。水稻生产全过程不采用农药和除草剂,以免对红螯螯虾造成影响。
在两年4批的养殖试验中,红螯螯虾的平均产量达到51公斤/亩,平均售价为110元/公斤,每亩为稻田增加了5000多元的产值,是水稻单产值的数倍。实践表明,稻虾互作能够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二
红螯螯虾稻虾共作6个建议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回复
举报
难得糊涂
|
2024-1-9 20:3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
红螯螯虾稻虾共作是一种有效提高经济收益的生产模式,但也存在一些养殖风险。两年期间,在130亩示范基地的11块稻田上开展的4轮对比研究试验中,发现了不少养殖生产上的问题,将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供从业者参考:
1. 建议投放规格较大的虾苗
一是可节省养殖周期,水稻的生长周期比红螯螯虾要短,插秧时不宜同步投放小苗,否则稻、虾收获不同步,影响下一茬的生产工作,建议投放5~8公分的虾苗为宜,为节约苗种成本,可提前2个月购买1~2公分的小苗标粗后再投放;二是可提高养殖成活率,水稻田与池塘相比情况比较复杂,野杂鱼、虾、蛙、蛇、鸟等较多,小规格苗虾较弱容易被捕食,大规格虾苗抵御能力较强,成活率高。
2. 建议选择规模适中的稻田面积
稻虾共作的水稻田块面积太小对占比10%以下的环形沟开挖存在较大难度,环沟深度不足,夏季水温过高,秋冬水温过低,均不利于红螯螯虾生长;水稻田块面积太大,在晒田期水位降低时,因红螯螯虾活动能力较差,不利于红螯螯虾及时返回水沟而在干旱的稻田内缺水死亡,按照本试验的经验,选择15~30亩的面积较为合适。
3. 建议投放必要的增氧设备和避害设施
水稻在晒田期和收获期都必须进行干水,稻田内红螯螯虾全部集中于环沟之中,养殖密度迅速增加,此时必须开启增氧设备,保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和良好的水质,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因红螯螯虾有残杀习性,环沟内必须种植水草或投置“虾屋”等避害设施,防止残杀,提高养殖成活率。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难得糊涂
|
2024-1-9 20:31: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
4. 建议早稻投放小规格虾苗的稻田水稻品种选择“再生稻”
广东的水稻生产一般有早稻和晚稻两茬,稻虾共作的早稻收割以后,需要进行晒田和整地等,为晚稻的生产作准备。如果早稻生产时选择投放小规格虾苗,在早稻收割后澳龙尚未达到收获规格的,建议选用“再生稻”品种,可减少因晒田和整地而影响澳龙正常生长,这种“一茬虾两茬稻”的生产方式,可收获规格更大、价格更高的商品虾,以弥补单茬虾在经济收益上的差距。
5. 建议合理安排收虾时间,减少澳龙损耗
红螯螯虾收获前要观察生长情况,尽量避开脱壳高峰期,如初一、十五或骤变天气,这些时间澳龙脱壳较多体质较弱,许多脱壳虾在水稻根部避害,不能及时返回环形水沟,造成较大损耗。同时,水稻田放水速度要减慢,尽量让绝大部分的虾有足够的时间跟着水走进入环沟,以免在水稻收获时死在稻田内。
6. 建议稻虾共作采取水稻绿色防控手段,减少有机农药的使用
有机农药对红螯螯虾危害极大,即使对于环沟周围杂草的清除,也不能使用除草剂,否则除草剂喷雾容易进入环沟水体中,导致虾苗大量死亡。我们在试验过程就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稻虾共作生产过程中由于不使用有机农药,必须采取绿色防控手段,确保水稻的产量。建议做好田间巡查工作,适时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虫螟;在稻田四周安装杀虫灯诱杀害虫;使用生物制剂或低毒农药,常用药剂有春雷霉素、三环唑、井冈霉素、氯虫苯甲酰胺、苦参碱、绿僵菌、烯啶虫胺等。
文|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 黄晓声 林伟松 李健强 蔡燕高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张玉山
文章摘自 2023年第6期《海洋与渔业》杂志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鳗鱼养殖
价格行情
贝类养殖
青虾养殖
病害防治
难得糊涂
797
主题
374
回帖
8687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8687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对虾养殖
河蟹养殖
小龙虾养殖
罗氏沼虾养殖
青虾养殖
青蟹养殖
梭子蟹养殖
图文推荐
水产养殖过程中关于肥水的问题都在这里!
2021-02-25
手把手教你牛蛙病理学解剖步骤,值得收藏!
2021-09-07
鱼类厌食或者食欲不振:吃料异常的六个原因分析与分别应对!
2021-09-14
水产养殖尾水如何治理?看过来,这里有14种模式可供选择
2021-06-21
河蟹饲料投喂方法
2021-07-09
热门排行
1
鱼价行情 | 这次鱼价能涨起来吗?哪些品种
2
国庆前夕水产品价格不涨反跌,这些地方草鱼
3
养殖户养虾的十二个条件,你拥有几个
4
为何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一以草鱼为例
5
10月13日最新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
6
9月28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7
9月28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8
10月3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9
9月26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10
浙江兰溪市鱼塘回填,鲫鱼价格下跌3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