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卤管爆管,盐卤流入鱼塘,每天死鱼数百斤!如何赔偿...

[复制链接]
查看23666 | 回复0 | 2020-6-28 19: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6月23日清晨,四川省荣县双石镇养鱼专业户程明富冒着濛濛细雨,来到位于玉河村的鱼塘边。细雨在水面上激起无数涟漪,但他无心欣赏这幅美景,目光在水面上搜寻:“一条、两条、三条……。哎!”

这是荣县双石镇发生“6.09输卤管爆管”的第14天。从6月13日起,这片20多亩水域面积的鱼塘里,每天都要打捞死鱼几百斤。

迄止6月22日,总共打捞起死鱼3000多斤。
1593342034904436_35.jpg
管盐卤污染鱼塘



自贡素有“千年盐都”的美誉。盐卤是深藏在自贡地区的丰富资源。四川久大制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川久大”)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井矿盐生产企业。

三根粗大的盐卤水输送管道构成盐卤输送线,从荣县长山镇穿越七八十公里,把长山盐矿从地下采集的盐卤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位于自贡市区的四川久大制盐车间。

四川久大自贡制盐区卤水生产部环保管理人员李吉怀提供的情况显示,6月9日下午15时40分,输卤C管(¢377埋地管)在荣县望佳小学后面发生爆管。6月10日凌晨4点30分处理完成,并恢复C管生产。

为控制污染范围,减小污染损失,长山盐矿组织人员将管内余水全部堵截在公路边高笋大田以上的三口田内,准备于6月10日上午8时起用罐车拖走。但当天发现大田缺口被人为扒开,致使污水流入鱼塘,造成水体污染和鱼类损失。
1593342043447286_471.jpg
每天打捞死鱼几百斤




程明富说,盐卤流入鱼塘后,很快造成鱼儿死亡,并以每天几百斤的速度不断增加。

长山盐矿双石镇井站工作人员谢师傅记录了从6月13日开始打捞的死鱼数量:6月13日820斤,6月14日308斤,6月15日541斤……6月22日531斤。截止6月22日共打捞死鱼3000余斤。

程明富称,这片鱼塘每年产值30多万元。受到污染后,今年这批鱼儿肯定全部泡汤。总计经济损失高达20多万元。

玉河村十六组丁组长称,输卤管爆管还导致几户村民家的水井不能饮用,“这段时间他们都是买桶装水来喝。”她希望这次盐卤水污染事件能够得到尽快解决。

6月19日,程明富向封面新闻“云求助”热线028-86969110求助。
1593342063218101_333.jpg
赔偿差距太大“谈不拢”



程明富向封面新闻记者提供了一份损失清单: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承包费3.68万元,养鱼利润损失16万元,现有各类成鱼折算3万元,以及污染处理等等,“我要求他们赔偿我28万元。”

李吉怀说,爆管发生后,矿上6月11日就成立了专门工作组,12日开始推进善后处理工作。

李吉怀称,在企业积极沟通中,程明富对打捞死鱼、治理鱼塘等均不配合,提出要先给钱再处理。经双石镇政府邀请县环保局、玉河村、社等主持协调,13日才启动死鱼打捞工作。

李吉怀表示,长山盐矿输卤管道长达70多公里,沿途发生泄漏、爆管等在所难免。每次发生类似事件后,企业都本着不让沿线居民吃亏的态度积极予以赔付。“但程明富提出的28万元赔偿要求,我们认为没有依据。”

李吉怀说,接下来企业将积极与当地政府配合,和受损养殖户继续沟通协调,争取尽快公平合理处理好爆管给当地村民造成的损失。


04
水产养殖污染事故预防及处置



渔业水域污染事故一般指由于单位和个人将某种物质或能量引入渔业水域,损坏渔业水体使用功能、影响渔业水域内的生物繁殖、生长或造成该生物死亡、数量减少,及造成该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积累、质量下降等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损害的事实。



渔业水域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将给当地的渔业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和养殖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和损失。同时,渔业水域污染事故问题具有突发性和关联性,一旦对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不及时、不恰当,既对养殖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下面笔者大致总结了近几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保护研究室接到的广东省内水产养殖污染事故情况,从污染事故类型、污染事故预防和污染事故的判断与处置三个方面为抗疫复产提供指导。



01
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类型


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类型十分广泛,不同划分依据下污染事故类型不同。根据经济损失额可划分为三类:渔业损失额百万元以下的为一般性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损失额在百万元以上、千万元以下的为重大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损失额在千万元以上的为特大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发生在水产养殖业中的污染事故为一般性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偏多。



根据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和污染成分划分为单一污染源和复合污染源。例如农药如硫丹、或者酸、碱物质、或者重金属等泄漏,暴雨导致池塘或水库边塌方等造成水体悬浮颗粒物剧增致养殖品种死亡等一般属于单一污染源;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输入引起的养殖品种中毒死亡,由于难以区分究竟是哪一种物质直接导致养殖品种中毒,或者可确定是多种物质混合导致渔业种类中毒死亡的属于混合污染源类型。



在水产养殖业中,出现较多的污染事故类型有:



(1)工业、企业污水、废水排放不当而进入渔业水域或养殖水体导致养殖品种死亡,

(2)养殖户用药不当引起养殖品种死亡;

(3)其他个人因素如投毒等导致养殖品种死亡。



02
水产养殖污染事故的预防措施


疫情期间同时是天气不稳定、鱼病多发季节,不能放松池塘管理。根据目前高发的水产养殖污染类型,建议养殖户在养殖的各个环节注意采取预防措施:



(1)进合格水,避免引入外源污染物。在每次养殖池塘进水前,先抽水进净化塘进行水质净化处理,注意检查水质情况,确保抽取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包括水质pH、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指标)的水进入养殖池塘;



(2)避免养殖自身污染。在养殖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增氧设备,确保电力供应,合理投喂饲料,有条件的养殖户可配备在线水质分析仪,实时监测水质(尤其是溶解氧、pH、氨氮等)指标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水体环境,避免事故发生;



(3)科学用药。养殖品种病害发生时,注意结合水质状况科学合理用药,避免用药不当引起污染事故的发生;



(4)防止他人投毒。加强养殖监管,避免他人投毒等情况发生。



03
水产养殖污染事故的判断与处置


养殖户可根据养殖经验,在初步排除是由于缺氧、毒藻、病害引起死鱼之后基本可确定是化学物急性中毒死鱼。



对于缺氧死鱼,往往发生在春末、秋初和夏季天气炎热气压低季节,零点过后至黎明前这段时间,尤其在养殖密度大且投饵多的养殖池塘尤其要注意。鱼类缺氧的首先表现为鱼呈浮头状态,鱼死后胸鳍前冲伸展、鳍条发白、死鱼出现品种选择性、个体大的先于个体小的死亡,个体大的死亡率高于个体小的死亡率,而其他水生动物如螺、蛙等一般不会死亡等特征判断养殖品种为缺氧死鱼。



毒藻死鱼一般发生在微囊藻(铜绿色)、甲藻、裸甲藻(红棕色)大规模爆发,及藻类大量死亡而产生毒素毒害养殖品种致死。一般此时的水体检测中往往有明显的单一藻类优势种,而且水体pH值往往接近或大于9。表层水体溶氧过饱和,而底层水体往往处于缺氧状态。



病害死亡具有品种选择性特征、如草鱼易发出血病,且细菌性、寄生虫病可通过目检或镜检检出病原体,且病害死亡可能在大范围内发生,与化学物死亡的孤立发生不同。



对于化学物急性中毒的主要判断特征为:突发性强、短期内大批死亡;品种选择性不明显,死亡的品种较多,小鱼比大鱼先死,小鱼死亡率比大鱼高;初期鱼类行为反应为冲撞、急速游动等,鱼死后眼球突出、鳃盖鲜红、脊柱弯曲、体表鳃部有附着物且通常有毒物特殊气味;同塘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生植物可能变色或死亡,其他水生动物也会死亡或濒死。出现上述大部分特征则可判断为污染事故中的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



如果没有快速水质检测装备,养殖户可配备基本的水质指标快速检测试剂盒、pH试纸,及洁净的水样瓶、封口袋等。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养殖户应快速报告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尽快在有效证人证明下采集好事故发生地及对照区域的样本(包括水体、底泥及生物样本)封存,供后续相关部门进行污染事故调查处置。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