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鱼种的食性与生长特点以及喂养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29238 | 回复0 | 2020-7-4 12: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鱼苗鱼种的食性是指鱼苗鱼种吃什么食物和怎样吃,了解它对养好鱼苗鱼种十分重要。



刚孵化的鱼苗或从鱼苗繁殖场购买来的鱼苗,全长不足1厘米,它们活动能力弱,口小,只能吞食轮虫、无节幼体和小型枝角类等小浮游动物。



鱼苗长到1.2~2. 2厘米时,鲢鱼、鱅鱼鰓耙已发育得较细密,滤食能力亦加强,由吞食转为滤食。鲢鱼的食物中浮游植物比重增大,鳙鱼仍以浮游动物为主。



草鱼、青鱼和鲤鱼摄食能力增强,能主动吞食大型枝角类、摇蚊幼虫和其他底栖动物,草鱼开始吃食芜萍等幼嫩的水生植物。



鱼苗长到3厘米以上,摄食、滤食器官发育得更加完善,食性与成鱼已基本相似。



鲢鱼的鳃耙细密呈海绵状,以滤食各种浮游植物为主,也滤食少量浮游动物。



鳙鱼的鳃耙密而长,但不连成海绵状,空隙较大,以滤食浮游动物为主,也滤食少量浮游植物。




3厘米以上的草鱼和团头鲂已能吃芜萍、小浮萍和切碎的嫩菜;7厘米左右可食紫背浮萍和嫩草;10厘米以上即可吃各种水草、旱草。



10厘米以上的青鱼可吃轧碎的螺蚬;15厘米以上可吃小螺蛳。鲤鱼花1.5厘米时,主要摄食底栖动物;长到3厘米以上能挖掘底泥摄食底栖动物。



鱼苗鱼种个体虽小,生长却很快,刚开始下塘的鱼苗几天后体重就会翻一番。因此,食物供应是否充足,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鱼苗的生长。



另外,鱼苗鱼种对水质的要求也高于成鱼,必须保持水质良好才能提高其生长速度。



鱼苗饲养方法



目前鱼苗都采用单养,适宜的放养密度是10万尾左右。草鱼、青鱼、鲤鱼的放养密度通常较鲢鱼、鳙鱼、鲫鱼小些。



放养密度过大,则食物供应不足,鱼苗生长缓慢,体质弱,成话率低,且规格差异较大。因此,如果池塘较多,还可降低放养密度。鱼苗饲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有机肥料饲养法  鱼苗下塘前先培肥水质,做到肥水下塘;鱼苗下塘后,采用勤施、少施的方法向鱼苗池中施放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供鱼苗摄食。



具体施肥量根据天气、水质、鱼苗生长情况灵活掌握。这种饲养方法的特点是成本低,但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种类不易控制,效果不稳定。




二、豆浆饲养法  这种方法应用较为普遍,容易掌握,操作简单,水质稳定,养鱼效果较好。



但大部分豆浆不能为鱼苗食用,饲养成本较高,养成1万尾夏花需要黄豆或豆饼7~8千克。



黄豆磨浆前5~6小时加水浸泡,然后磨成浆(1千克黄豆可制豆浆17千克),向全池泼洒。



开始每平方米每天喂豆浆1千克,1周后增加到1.5千克,并根据水色和鱼苗生长情况进行增减。



三、有机肥和豆浆混合饲养法  这种方法既节省精料,又能充分利用池塘培养天然食物,养鱼效果很好。首先要做到肥水下塘其次是适时投喂豆浆。



下塘初期轮虫数量每毫开水不足10个,可每天每平方米投豆浆3~7.5克,鱼体长大后改投豆饼糊,每天每平方米3一6克。



另外,还要适时施加追肥,以培育浮游生物,每际3-5天每平方米施有机粪肥150一300克不等。除了上述3种方法外,还有无机肥料  饲养法、草浆竹饲养法,但应用较少。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