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微山湖南美白对虾爆发疾病情况

    [复制链接]
查看35077 | 回复0 | 2020-7-9 16: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0年,进入六月份以来微山湖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开始出现死亡情况,到六月底开始集中爆发。一时间养殖户们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由于这段时间对虾规格小,价格低,卖不上价,而疾病来势汹汹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导致损失惨重。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如此大规模的疾病爆发,虾究竟生了什么病?又是何种原因引起?养殖户们众说纷纭,笔者在当地做技术服务有三年时间,通过这几年的服务经验结合理论简单分析一下,代表自己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死亡情况,例如2018年,微山湖地区就曾爆发大规模的疾病情况,与今年类似。而2019年,也出现对虾“爆塘”情况,但是不太严重。今年情况较去年相比要严重很多,确实有点百思不得其解。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生病塘口出现哪些症状。首先,较典型情况就是白天见个别对虾在水面浮游,速度慢,很容易逮到。虾活力差,体色暗红,肠道不清晰,甚至空肠空胃。接着这种情况增多,摄食减少,再到后来河蟹开始死亡,逐渐增多。直至虾大部分偷死,逮不到量。症状比较普遍,可能是某种细菌或者病毒性疾病造成,那么这里有份当地利洋药店送公司的检测报告显示,样品中大部分检测到白斑症病毒。我们可以以这份检测报告作为主线作一些分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虾白斑综合征是由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引起的对虾传染性疾病,该病不仅传染性强、病程短,而且致死率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的药物,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其症状最典型是虾壳内侧出现0.5~2.0mm的白色斑点。该病的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初期虾群食欲欠佳,摄食量下降胃不饱满,全空或半空的虾体比例比较多,反应迟缓,体质虚弱,间接浮出水面;中期病虾静卧池底,胃肠空虚,头胸甲及腹甲易被揭开而且不粘连真皮,揭下的甲壳上有的有0.5~2.0mm的白斑;后期病虾对外界反应极度迟钝,大部分虾体甲壳略有发红,腹节肌肉白浊,虾血淋巴稀薄,不凝固,死亡迅速增加,病程约3-10天,死亡率可达100%。(文献取自广西兽医研究所谢芝勋《对虾白斑综合征研究进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可能大家看完以上介绍会觉得更加迷茫,其实白斑综合征虽然难以治疗,但是它并不是不可预防。它造成对虾大规模的死亡也是需要时间和条件,也就是它的致病性和潜伏感染。简单点说就是也许对虾携带了白斑综合征病毒,但是它还不会急性感染,正是处在潜伏感染状态,会因为气候和水体理化因子等对虾养殖环境变化转为急性感染。也就是说应激、氨氮和亚硝酸盐过高、PH过高过低、溶解氧过低等都会造成急性感染,导致疾病爆发。而该病毒可以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也就是经口感染最常见,比如健康的虾吃了生病的虾被感染,由于病毒的宿主是以虾蟹等为主的甲壳纲,所以健康的螃蟹吃了病虾也会被感染。

  那么在养殖的过程中该如何让有效预防疾病的爆发呢,甚至可以说延迟爆发的时间。健康的苗种可以说尤为重要,毕竟是可以通过垂直传播,也就是可以亲虾传播下一代。选择健康的虾苗是最重要的。而在平时养殖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低密度养殖在一定程度下可遏止病毒蔓延。水中理化因子也是影响疾病的爆发,所以要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保持溶解氧和PH的稳定。由于对虾不能用免疫接种的方法产生特异性的免疫保护,在各种可能的应激状态下如温度骤变、水质恶化等很容易爆发,所以平时的对虾体质非常关键,在天气变化时抗应激也至关重要。今年很多塘口都出现了小龙虾,小龙虾也是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宿主,所以它也可能是导致传播病毒的重要原因,所以清塘时一定要将小龙虾清除。

  预防的措施可能还有很多,主要围绕密度、池塘条件、水质、体质、应激、病毒宿主等等。如果将今年的生病情况做个简要叙述,大家可能都很清楚,今年天气反复无常,变化极大,水质的变化、对虾的应激会不会是主要爆发因素?今年有小龙虾的塘口非常多,比往年增加很多,这会不会也个因素?这篇文章主要是笔者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希望能帮到各位养殖户老板。如果说感染不可避免,延迟爆发会不会也是个办法?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