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病害解读——白斑病​你知道多少?

[复制链接]
查看933 | 回复0 | 2020-7-27 21: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993年以来,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在我国沿海养殖区开始流行。以白斑杆状病毒为甚,几乎在对虾养殖区普遍发生,危害性极大,给对虾养殖造成严重打击。随着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白斑杆状病毒对淡水养殖的对虾影响也逐步显示出来。

病症及病理变化


病虾一般是停止摄食,行动迟钝,体弱,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或伏在池边、池底不动,很快死。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红或红棕色,部分虾体的体色也不会改变。发病初期可在头胸甲上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数量不是很多,需注意观察才能见到。并且可见对虾肠胃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病情严重的虾体较软,白色斑点扩大甚至连成片状。有严重者全身都有白斑,有部分虾伴肌肉发白,肠胃也没有食物,空空的,用手挤压甚至能挤出黄色液体,头胸甲很容易剥离。病虾的肝胰脏肿大,颜色变淡且有糜烂现象,血凝时间长,甚至不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流行情况及诊断方法 




白斑病病程急,一般虾池发病后2-3天,最多也不过7天可使全池虾死亡。病虾小者体长4厘米,大者7-8厘米以上。因此对虾体早期白斑病的确切诊断至关重要。白斑病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即由于病虾把带毒的粪便排入水体中,污染了水体或饵料。那么健康的虾吞食后感染,或健康的虾吞食病虾、死虾后感染,或使用发病池塘排出的污水而感染等。

    白斑病也常继发弧菌病,使病虾死亡更加迅速,死亡率也更大。发病前期水体理化因子变化较大,pH值在一天中的变化甚至超过0.5,水体的透明度较小,有机物的耗氧量较大。 

    白斑病的诊断,从外观症状即可初步确诊,也可通过目前常用的基因核酸探针的方法进行诊断是否携带病毒。做到尽早预防或采取正确的防治处理方法。






     

blob.png预防及治疗方法




治疗的根本措施就是强化饲养管理。进行全面综合预防。
(1)彻底清塘消毒除害。强烈建议使用冠菌龙生物反应器做水质净化,能够清除池塘有害物质。给养殖塘释放益生菌。
(2)严格检测亲虾,杜绝病原从母体带入。
(3)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原的水源。
(4)放养无病毒感染的健壮苗种,并合理控制放苗密度。
(5)投喂优质配合饲料,
(6)保持虾池环境因素稳定。
(7)虾池要有一定的水深,并增设水下增氧机,使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
(8)加强巡塘,多观察,发现池水变色要及时调控,遇到流行病时,暂时封闭不换水。
(9)要科学投喂饲料少吃多餐。
(10)防止细菌、寄生虫等继发性疾病,或采取相应药物防治。
(11)用应激原液增强抗应激。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