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用药,渔药有话说!

[复制链接]
查看781 | 回复0 | 2020-7-30 17: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最近听到渔民这样讲,这个药以往用的效果很好,这次怎么没效果了呢;怎么还是控制不住,都用几轮药了;就泼了一次药,本来好好的,怎么开始死鱼了呢……夏季气温高,养殖水温也高,水体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异常活跃,经常伴有雷阵雨,转水倒藻时有发生。养殖鱼类发病机率高,出现应激时体质也随之下降,渔药使用也随之增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温条件下使用渔药,虽然药物起效快,养殖鱼类对药物相对敏感,好的是疗效好,不好的是毒性大,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对症用药



夏季是鱼病发生的高发期,往往各种病症综合感染,非单一病因引起,所以综合各方面条件准确诊断,采取样鱼时,刚死亡不久的鱼、漫游鱼和撒网的好鱼都要仔细检查,结合水质各项指标,及往年发病史等判断病因、病情,确诊病害并选用合理的药物,避免反反复复轮换用药,这样不仅会增加治疗成本,还会延误病情,同时,处于高温期发病的鱼类免疫力低下,用药不当损失更大。


二、用药时间的安排



所有药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用药,一来防止药物在高温条件下,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不良影响。二来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转水等。根据不同药品,大多用药时间宜选择在水体温度相对较低的上午九、十点钟前。由于多数外用泼洒药在进入水体后,会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在阴雨天、水体缺氧条件下,要避免使用此类药物。特种品种的鱼类还要避开特殊的生长期。





三、用药方法



1、打破热成层后再用药。夏季的中午,温度高,池塘深的水体易形成热成层,上层水体水温高,密度小,下层水体水温低,密度大,造成了上下水层流动的停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此时如果在池塘里使用外用泼洒药,药液常常会滞留在水体表层,很难扩散到整个池塘,造成药液的分布不均,上层水体药液浓度过高,下层几乎没有药液渗入,生活在水体上层的水产养殖动物,很可能由于长时间被高浓度药液浸泡而发生药物中毒,生活在水体底层的水产养殖动物,由于周围药液浓度较低,很难收到用药效果。因而夏天高温时节用药前,可先开启增氧机充分搅拌水体1小时,待打破热成层后再用药,这样不仅保障了用药安全,而且由于水体溶氧充足,能充分发挥药效。

2、杀灭蓝藻忌满塘用药。蓝藻适宜生长在水温高,水体富营养化的水体,高温季节,正是蓝藻生长、繁殖的高峰期。杀灭蓝藻要讲究方法,不能随意用药,杀灭蓝藻忌全塘用药,以防死亡的蓝藻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藻毒素,严重危害水产养殖动物。在池塘的下风口局部用药,并辅以增氧、底改等措施。

3、内服药当天拌、当天喂,避免高温酸败;外泼药尽量借助泼药工具,减少在池塘里走动的趟数,以免触动底层的污物,发酵上浮进一步侵蚀鱼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