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你都知道吗?

    [复制链接]
查看658 | 回复0 | 2020-8-11 20: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由于大多数水产动物无法自行合成VC或合成量很少而不能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因而必须不断由食物提供。如果长期摄入不够或利用不足,就会导致动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出现生长不良、发育迟缓、抗病抗应激能力下降甚至死亡等缺乏症。所以在密集式养殖时,多是在饲料中补充或是在养殖过程中额外添加。

现在VC的使用已非常普遍,但其不耐高温及在饲料储存过程中易变质而失去功能,使得添加种类(剂型)及方式有其特殊性。水产饲料中的粒状沉性饲料、浮性饲料及薄片饲料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大都需要经过高温、高压的过程,一般常用VC会遭受严重的破坏,因此商用保护型的使用是有其必要性的。





一、剂型






种类非常多,大致可分为两种剂型:普通型以及保护型。

1.普通型:即是一般的结晶型L-抗坏血酸,由于分子结构不稳定,储存不易,容易受光和热破坏,本身的有效性也非常容易下降,所以现今多不直接使用该项产品。

2.保护型:普通型的衍生物或者在普通型外面添一层保护膜包被起来。

(1)衍生型

衍生型是在L-抗坏血酸六碳环上,将第二个碳上的结构物以其他化学分子取代,而形成所谓的衍生物,如VC多聚磷酸酯、磷酸酯镁、硫酸酯钾等。此类衍生型除了可供养殖生物利用外,还具有使用剂量低(草虾中约为L-抗坏血酸的1/5~1/10 使用量) 以及稳定性好的优点。

(2)包被型

又称包膜VC,是利用加工技术, 将普通型或是衍生型以包被材料包裹住,如油脂包被型。

上述两种保护型大多为饲料工厂在沉性及浮性粒状饲料中使用的剂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在饲料加工和鱼虾养殖过程中的使用






1.高油脂饲料添加

一般市售的高油脂饲料,例如鳗鱼浮性饲料,虽然都额外添加,但饲料的储存、运送等过程的,会使其效用降低,所以有必要额外添加。添加于高油脂饲料中,主要有两项功能;一是降低自由基的产生,避免破坏维生素E,而使其再生,以及保护饲料油脂,避免氧化腐败;第二,维生素c本身为抗氧化剂的一种,可以避免饲料中甲硫胺酸氧化物的产生,以及油脂氧化与赖氨酸发生反应,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2.鱼虾仔稚期的应用

鱼虾仔稚期属于快速生长期,所以在营养需求方面,需要高质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与其它微量元素来供应生长及发育。在维生素部分,缺乏维生素C的仔稚鱼虾特别容易有畸形的现象发生,维生素C是作为合成脊椎骨内胶原蛋白的重要物质,特别是快速生长的鱼种如海鲡、石斑鱼等,如无足量添加, 极易产生畸形个体;而一般仔稚鱼养殖于高密度及高水温环境 ,生理代谢特别旺盛,所以需求量相对也较成鱼为高。除此之外,添加维生素C可以辅助合成神经传导物质,减少仔稚鱼、虾抽搐的发生。



3.鱼虾患病或受伤时使用

在病、伤鱼的复原过程中,建议使用量一般增加为平时的5~1O倍。此时的效用主要有两点:其一,可使白血球维持正常功能,并且调节淋巴细胞的繁殖,使淋巴细胞繁殖加速、促进补体活性增加而增强免疫能力;其二,作为参与体内铁质吸收与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增进骨髓、脾等器官的造血,有益于免疫机制的形成。



4.鱼虾繁殖时补充

种鱼种虾的蓄养饲料多为优质的蛋白质、脂质,所以添加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饲料品质。除此之外,种鱼饲料还需要补充VE及B群,一般认为维生素C在肾上腺皮质蓄积量多,被认为与激素有相关性, 所以添加时除了稳定饲料品质、有助免疫力的增强外,还能通过协同作用对性腺的发育也有所助益。而饲料中(如鳗鱼及石斑鱼饲料) 如果含有激素的添加物时,亦需特别添加维生素C。



5.鱼虾慢性铜离子中毒时使用

铜离子在体内所扮演的角色很多,在虾类主要为血蓝素的基质,参与血液携带氧气的功能;在鱼类则可催化红血球的合成,促使铁转化为运铁蛋白,是造血不可或缺的元素。另外铜离子还是鱼虾体内电子传递系统、结缔组织、骨骼、血管等组织的重要构成元素。

鱼类的慢性铜离子中毒症主要有两种:分别为重金属以及药物中毒;慢性中毒症来源,多数为养殖池所使用的工业污水以及硫酸铜药物的长期使用所引起,而后者居多数。鱼类的慢性铜离子中毒症的主要影响有两个:一是肝脏中累积铜离子,破坏肝脏正常功能,引起贫血症状;二是呼吸上皮的破坏,造成鳃功能的丧失。有报告指出维生素C与铜离子具有拮抗作用, 适当添加Vc有助于增强肠道对铜离子的吸收,进而降低肝脏内铜离子的蓄积。另外,对于其他的重金属如锌、汞、砷等也有解毒功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维生素C缺乏症


如果鱼虾长期摄入不够或利用不足,就会导致动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出现生长不良、发育迟缓、抗病抗应激能力下降等缺乏症,甚至死亡。不同水产动物的缺乏症表现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可概括为脊椎弯曲,软骨变形,胶原形成损伤,皮肤和内脏出血,鳃丝黑变,食欲下降,生长缓慢,繁殖力下降,容易发病,造成大量死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建议添加量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1. 添加方法



(1)普通型使用:

一般的,大都与药物、维生素E、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或固醇类等混合, 添加于粉料或是灌入生物饵料腹内再加以投喂。

(2)特殊型使用:

包被型或是衍生型,其使用方法除了与上述相同外,大都与粉料均匀混合后,制成药饵或是挤压制粒后投喂。这两种保护型的添加量,仅需传统畜用量的1/5~1/10,但须参考添加的种类及其有效剂量而有所调整。

(3)施用于粒状饲料:

现场添加可先与水或油质混合,均匀喷洒在粒状饲料上,等其阴干后再与油脂类混合投喂。或是将溶于水的VC与油脂及乳化剂混合后再喷洒于饲料上投喂。



2. 使用注意事项

(1)受伤或病愈后的鱼、虾如果还能摄食,则饲料中至少需补充平时量的5~10倍,以加速康复。

(2)不同鱼、虾的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添加量会有所差异,大致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添加量。

(3)在高密度养殖(如鳗鱼集约化循环水养殖)、或是环境对养殖生物有所胁迫时,也需要增加添加量。

(4)对于冷、暖或高温的不同养殖环境,要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添加量。

(5)选择不同剂型时,需考虑含量、养殖生物利用性以及在加工和投喂过程中的损耗率而斟酌使用。目前,一般认为在鱼体正常生长、不致出现坏血病时为正常需要量。剂型也是影响正常需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剂型在饲料中添加量亦是不同的。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