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已过,冬棚该如何进行科学的养殖管理?

[复制链接]
查看1340 | 回复0 | 2020-10-11 23: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寒露”已过,进入10月份,天气日渐转凉,很多地区准备进入冬棚养殖阶段。下面我们为大家讲解一下冬棚的特点及冬棚的养殖管理。

何为冬棚 ——利用温棚的保温特性,相对夏、秋季常规养殖的反季节性南美白对虾养殖方式。根据搭棚的样式差异当前有几种主要的分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1、高棚式——八字铁架焊接,抗风力强,一个棚里一个或多个池,以广东的粤东、阳江、湛江的高位池为常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2、低棚式——抗风力强,一个棚一个池,以福建以及湛江高位池为常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3、简易式——耐风力低,木桩和竹子搭建,以珠三角土池为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4、小棚式——长方形的弧形小棚,400平方大小塘口,以江苏如东地区最为常见。



冬棚为什么越来越普遍?



1、夏、秋虾高风险“低效益”

2、冬虾较高风险高效益

3、养冬棚赚钱的信息传播更广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冬棚的特点 ——相对于夏、秋季养殖的优点和缺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结



相对于夏、秋季外塘,冬棚给到我们的是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摒弃了降雨、降温的直接影响,减少了病害传播途径,而且增强了人工管理的有效干预性。在有效将优点的作用做到最大化后,日常管理当中,我们也需要有相关的措施来补足其本身存在的缺点问题,降低这些因素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力。



冬棚的管理



管理在于尽可能减少问题或者及时处理问题从而让养殖户获利,从中做好扬长避短。



1、水质管理



(1)放苗后未能进行有效排污的20或30天内阶段,该阶段常见水质问题是残饵、粪便的积累沉积塘底被分解力度低下而发黑发臭或者在底层吹气增氧设施运作下会变成有机质碎屑随着水流悬浮于整个水体环境,影响虾苗的正常生理活动。



(2)冬棚的水质管理,特别是放苗20或30天后投喂量增大的阶段,在保持水体藻相稳定的同时,更要注意的是氮、硫的去除消耗问题,避免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物质的积累。因为冬棚空气交换量少、水温低、光合作用弱等特点,整个冬棚体系中的氮循环、硫循环明显下降,于是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尽可能的将水里面的已经分解或者积累的含氮、硫物质去掉,可以通过生物转化、化学氧化、物理排水等途径进行调理。



2、溶氧管理



由于之前说到的冬棚本身密封性、空气交换量少、藻类的光合作用偏弱等因素,冬棚养殖的供氧大多依赖于增氧设备,这应该是和外塘养殖的最大一个区别点,同时受到塘口耗氧量的制约,耗氧主源在于残余于水底的有机质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所以我们对溶氧的管理点在于扩大我们供氧设施的增氧效率和减少有机污染的量。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