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产4000斤鱼虾,推广这个技术可以挽救“粮食危机”?

[复制链接]
查看5029 | 回复0 | 2020-10-17 10: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印度媒体《瞭望》8月24日报道,印度奥利萨邦政府出台了一项“采用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来促进集约化水产养殖”的新举措。目的是为受到COVID-19疫情影响的企业家、失业青年和对此感兴趣的养殖户提供就业机会。



生物絮团技术通过向养殖水体添加有机碳,调节碳氮比,提高异养细菌数量等方法,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转化为菌体蛋白,形成可被滤食性养殖品种直接摄食的生物絮凝体,能达到净化水质、节省饲料、提高养殖密度的效果。



例如,应用生物絮团技术,养殖者可以在150平方米内约4个小水箱中生产4000斤鱼虾,而传统的鱼塘养殖需要4000平方米面积才能在6个月内生产出同等的产量。有意思的是,配套该技术的小水箱甚至安装在楼顶平台和后院里就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最新鲜的鱼虾。



据了解,双池(2个小水箱)生物絮团系统成本约为15万卢比(约1.4万人民币),六池(6个小水箱)生物絮团系统成本为40万卢比(约3.7万人民币),从投资成本来看是值得推广的。当然,为了让这项新技术能提高奥利萨邦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户数量,当地政府还会提供40%的补贴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印度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和蝗灾影响而出现粮食短缺的严峻考验下,紧急推广家庭式的"生物絮团技术"进行水产养殖,是否是亡羊补牢呢?
法国初创企业Marine Akwa在虾益生菌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们选择了从目标生物中提取出已知的完整无弧菌属细菌作为益生菌的原料(该属被认为是水产养殖中的致病菌,在动物的微生物群中可能非常丰富)。这类海洋益生菌被封装在专门精选的藻类中(虾十分偏爱这些藻类),并且能确保负载在藻类上的益生菌可以直接进入虾的肠胃中。同时,用含有益生菌的藻类喂养动物也会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包括免疫刺激,生长改善和抗菌作用。



虾益生菌Akwabiotic于2017年末推出,主要市场在中美洲和拉丁美洲。当地的农场和孵化场对该产品评价良好,美洲、亚洲和国际认可的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亦可佐证。



Marine Akwa公司说,他们选择了一系列的细菌来丰富最终的产品种类,这是来自坚信“单一的细菌不能起到所有作用”的原则。基于此,他们目前正在为有鳍鱼类养殖业开发一系列海洋生物的益生菌,就地取材,以此减弱排斥性,为市场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这种策略不但完全适于海洋有鳍鱼类的生产环境,海洋环境本身还可以提供实现可持续的水产养殖所需的一切。而选择最常见的欧洲有鳍鱼类开发海洋益生菌不但适合生产农场需求,且有很高的普适性,他们预计其益生菌成分和虾益生菌Akwabiotic将会不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海湾杂志》9月3日报导,一家名叫AquaCon的挪威公司展示了他们拟在美东海岸养殖三文鱼的新计划。按照该计划的设想,他们将先建一个室内三文鱼养殖场,6-7年内再建两个陆基三文鱼养殖场(指在陆地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养殖生产的养殖场,这是一种有一定可控度的养殖方式)。



为什么要专门选中陆基三文鱼养殖场呢?因为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开放水域水产养殖的监管限制,使得生产者倾向于选择陆基养殖系统。该系统通过将池中的水进行过滤处理,使99%的水可以重复使用,达到循环用水的目的。如此一来,不用化学品和药物也能保证三文鱼不会受到寄生虫和疾病的影响,最终的废水还可以灌溉到该公司新购买的土地上。



此外,AquaCon公司还将使用"生物降解"技术来处理养殖池里的污泥,使污泥中淤积的废物转化成甲烷,而甲烷又可以用来燃烧或者出售,使得该计划更加可持续化。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