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渔双收!稻虾共生,让农田亩产达1至2万元!

[复制链接]
查看4025 | 回复0 | 2020-10-17 11: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作为水稻种植的老把式,广宁县横山镇稻虾共作基地却打破了“春种秋收”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流转弃耕田,发展“稻虾共生”、“稻渔共生”项目,使原本颗粒无收的农田亩产达1至2万元,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脱贫奔康。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广宁县横山镇稻虾共作基地工作人员 李有林:“我们在广宁县考察了很长时间,觉得这个地方的山水是很适合养殖小龙虾的,所以我们就过来这边了,这里的经济效益要比我们湖北的强一点,一个是气温, 一个是水质,再者就是在这里养虾,虾的肉质都要比我们在湖北的强一点。”广宁县横山镇稻虾共作基地工作人员 李有林:“我们在广宁县考察了很长时间,觉得这个地方的山水是很适合养殖小龙虾的,所以我们就过来这边了,这里的经济效益要比我们湖北的强一点,一个是气温, 一个是水质,再者就是在这里养虾,虾的肉质都要比我们在湖北的强一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着二十多年鱼虾养殖经验的李有林来自湖北,目前是横山镇稻虾共作基地的技术顾问,每天晚上放下地笼,第二天早上就能收获满满的小龙虾。


广宁县横山镇稻虾共作基地工作人员 李有林:

“稻虾模式就是在稻田面既可以种稻又可以养虾,增加经济效益 。在广宁这个地方,虾的品质我们是最看好的,都是卖给批发商,小农庄和虾馆之类,虾在广宁这个地方不管你养多少都不够卖,所以我们现在迫切想扩大养殖面积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横山镇稻虾共作基地是横山镇横山社区开展的特色产业养殖项目,在肇庆学院的帮扶下,通过流转弃耕田并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固定资产后,以出租土地的方式提供给小龙虾专业养殖大户进行生产经营。





肇庆学院驻村工作队队长 陈剑平:

“我记得当时这些土地已经荒废了五六年了,但是这些土地也是基本农田,我们就想把它发挥到最大的效益 ,经过我们三个多月的努力,把这七十亩地流转了回来,跟高视达小龙虾养殖的专业大户共同去把这个基地运作,每年的收益按照协议是三万八千五百二十元,参与基地分红的合作社员有八十户,二百五十九人。”



广宁县横山镇人民政府扶贫办专职副主任 唐汉健 :

“肇庆学院的科技特派员在稻虾的基础上,再考虑探索能不能发展更深层次一点的养殖模式。他去韶关考察,引进了禾花鱼,在稻虾的基础上发展了稻鱼,原来大概亩产一万元的小龙虾,现在加上水稻大概三到五千元,加上我们稻鱼大概也是亩产五千元,土地产值是大大的提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基地投入运营后,当地贫困户除了可以获得分红外,还能获得工作岗位,最终成功实现了脱贫就业。41岁的曾树珍,就是其中一员。曾树珍户家庭人口3人,育一儿一女,因学致贫,属一般贫困户,现为广宁县横山富信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在横山厚田稻虾共作基地开展生产工作,同时还担任横山社区保洁员的工作,工资收入可达40000元/年。





记者:

“你平时在这里要做什么?”



广宁县横山镇脱贫户 曾树珍 :

“选虾,看虾的大小,还有帮忙出货上车,有什么需要做的我都会做 。”



记者:

“学完养殖小龙虾以后有什么打算吗?”



广宁县横山镇脱贫户 曾树珍 :

“打算自己能够独当一面,也能够自己养虾,可以带动别人,自己做老板肯定更好。”



记者:

“感觉现在的生活如何?”



广宁县横山镇脱贫户 曾树珍 :

“现在生活比起以前做泥水匠的时候轻松多了,现在很多人都想着回自己老家发展,发展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建设,走上小康道路也好。”
水产通APP-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