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物絮团养殖模式

[复制链接]
查看1178 | 回复0 | 2020-10-24 12: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所谓“半生物絮团”养殖模式,就是养殖系统中的生物絮团净化能力不能完全支撑设计的养殖密度,当南美白对虾生长到一定规格、饲料投入达到一定数量后,生物絮团密度过大而难以为继,或所产生的氨氮即使补充碳源也无法保持平衡,不得不把每天产生的生物絮团或氨氨排掉一部分,以维持水体中合理的生物絮团密度和氨氨水平。



   假设水体的生物絮团密度是40毫升/升,此时水体中的转化成生物絮团的氮含量为40毫克/升X1.8%X45%X 1000/6. 25=51.84毫克/升。排生物絮团与直接排氨氮的差别在于,排生物絮团就相当于排“高浓度”的氨氮。



   如果直接排氨氮,则2.5 毫克/升的氨氮对于南美白对虾已经不安全了。所以,排生物絮团只需要直接排氨氮的用水量的1/20 (每天排5%、40毫升/升的生物絮团就相当于直接排10%的2.5毫克升的氨氮),可以大量节约用水。代价是必须消耗碳源和氧气将氨氮转化为生物絮团,成本也不低。但这对于水资源有限或冬季需要加温的水体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每天换5%~ 10%的

生物絮团水还可以平衡离子(例如维持钙、镁、仰、钠之间的平衡)。



   至于“自养硝化絮团”养殖技术,从理论上是行得通,但能不能在生产中实现是难外回事。一般生物絮团系统对微生物的种类组成没有太严格的要求,但自养硝化生物絮团不仅需要对生物累团中的微生物进行定向培养(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而且对种群之间的数量上的比例,也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说,自养硝化生物絮团的管理要比普通生物絮团复杂得多。



   此外,自养硝化絮团是将养殖系统中的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氨而已,氨并没有离开养殖环境。任何离子浓度偏高对生物都会有影响。目前还查不到南美白对虾对确酸盐的耐受能力。采用自养硝化生物絮团养殖必须搞清楚养殖水体中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的影响。



   假设对虾饲料蛋白平均为40%、全程饲料系数为1 (蛋白效率40%)、最终产量为6千克/立方米,从理论上计算,共投入对虾饲料6千克/立方米。系统中将积累氮6X 400克/立方米X(1- 40%)/6.25 = 230.4克/立方米,其中51.84克以生物絮团的形式存在(假设水体的生物絮团密度是40毫升/升)。230.4-51. 84=178.56克以硝酸氮(氨氮忽略不计)的形式存在,中和这些硝酸需要小苏打1071.36克/平方米。



   养殖的目的是赚钱,追求高效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同等虾价的情况下,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单位体积产量是取得效益的关键。



   当系统生物承载量过高、饲料产生的污染大于养殖系统承载能力的时候,适当换水就成了一种必要的措施。然而,不同的养殖模式,换水达到的目的却不尽相同。如何科学换水,既达到换水的目的又能节约成本,是很值得研究的。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换水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转移多余的氮。



   (1)如果以氨氮的形式直接排放,由于低浓度的氨氨对南美白对虾有不良影响,所以水的交换率都比较大。对于高密度养殖系统,在养殖后期每天换水率一般都在10%以上,这是传统上常见的“工厂化流水养殖”,依靠的是丰富的“水资源”,没什么科学技术含量可言。



   (2)如果是采用半生物絮团养殖,其原理是将氨氮转化为生物絮团。这种养殖系统水交换的目的主要是移除固形物多余的生物絮团中的蛋白氮,需要换的不是“水”本身,因此,可将絮团进一步浓缩再移除,这样可以降低水的交换率(也可采用设备只捞走生物絮团)。



   (3)如果是采用自养硝化絮团养殖,其原理是将氨态氮转化为溶解于水体中的硝态氮。这种水交换的目的是移除非固形物过多的硝态氮。由于硝化细菌长得很慢,换水时应该尽量保留生物絮团(硝化细菌群落)。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微生物能将氨氨直接氧化成硝酸,基本上还是由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再由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但两种细菌生长速度不同。如果换水的时候将自养硝化生物絮团也换走,有可能导致系统中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比例失调而引起系统紊乱。



   因此,在养殖设施上,无论是异养同化半生物絮团养殖模式还是自养硝化生物絮团养殖模式,最好能有专门用于“水交换”的、带有生物絮团分离设施的沉淀池。异养同化半生物絮团养殖模式可以多回收上清水,排放沉淀物带走以细菌蛋白形式的氮, 这样可以降低抽水和冬季水体加热的成本;而自养硝化生絮团养殖则应尽量只排放上清水一带走溶解于水体中以硝酸形式存在的氮,回收沉淀物(硝化絮团),这样可以维持系统硝化菌群的稳定,减少碱化剂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



   总结归总结,推论归推论,任何规律都有例外。只有深入实践,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真正掌握“絮团养虾”的精髓。不过,虽然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这种检验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要盲目实践,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就想用“实践”去检验连自己都还不理解的“真理",完全有可能只是瞎折腾,不仅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还往往会否定真理!



   生物絮团养虾看上去很简单,其实要真正理解、掌握、完全可控还需要假以时日并不断深入研究。今天我们还在初级阶段的生物絮团中被氨氮、亚硝酸、硝酸、pH、絮团密度过剩等问题搞得晕头转向,即使解决了这些问题,明天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况且如果把生物絮团养虾系统看成是一个酒窖,天底下没有两个相同的酒窖,就是把茅台酒厂的工厂、工人连带酒窖搬回家里,也生产不出原汁原味的茅台酒。所以,每个从事生物絮团养虾的企业和养殖者要明白,虽然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很有必要,但机械地模仿是十分危险的。



   养虾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关乎成败。但无论成功还是失手,往往都是细节问题。成功,要总结经验;失败,要找出原因。技术的成熟很重要,不要以为“成功了,是因为虾苗好、虾料好;失败了,是因为苗不好、料不好”,与技术、管理无关。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世界上没有能保证养殖成功的“好苗、好料”,想把养虾做到极致,必需也只需一个字--“懂”--“懂虾、懂水、懂细菌”。

生物絮团养虾模式在中国还只是起步,已经投资进行生物絮团养殖的朋友,请用心;准备进入这个领域的朋友,须慎重!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