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11看中国市场:水产消费崛起 优质蛋白质势不可挡

[复制链接]
查看1496 | 回复0 | 2020-11-24 21: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距离下半年最为轰动的群体消费狂欢——双十一,已经过去了多天,“尾款人”的快递都已到家,但各大电商平台晒出的成绩单还历历在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是京东生鲜:仅仅5分钟成交额就同比增长了5倍,3分钟内就有百万用户“挤”进京东生鲜!据统计,京东生鲜在5分钟内就售出10万只生蚝,国产虾类成交额同比增长80倍,国产贝类成交额同比增长3倍,水产制品成交额同比增长5倍,而海鲈鱼更是惊人的成交额同比增长100倍!从水里跃到餐桌,水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01

饮食结构调整 扩大水产品消费市场



目前,国内肉类消费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水产越发成为常态化的用餐选择:猪肉为主的猪牛羊肉等畜肉消费比重已从过去超60%降至50%以下,而水产品消费比重则从过去的23%提升至目前的30%左右。《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23kg,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水产品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期。



在中国,食品采购及消费主力正经历变化,随着80后、90后从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健康均衡的饮食得到推崇,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少的水产食品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选择。



2017年的9月,中国水产蛋白质超过900万吨,第一次超过猪肉。由于冷链物流技术发展及政府对水产养殖行业的鼓励,中国居民水产食品消费日益频繁。中国水产消费市场巨大,仅餐饮渠道,2019年对水产品的年需求量就高达1200万吨。2020年,我国经过严格的疫情防控,呈现了“餐饮业需求下降、家庭消费增加;传统批发市场渠道下降、零售和线上业务增长”的态势——是此起彼伏,也是殊途同归。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在其四年一度的全球水产贸易地图中指出,近五年来,海产品进口国排名没有发生变化,欧盟、美国和日本依旧排行前三,但中国进口增速迅猛,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海产大国的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未来10年我国水产消费将占全球消费总量38%!



02

疫情影响 进口需求波动



海关近三年进口数据显示:2018年,累计进口水海产品340万吨,总额约794亿元人民币。2019年,累计进口水海产品444万吨,总额约1092.83亿元人民币。2020年前三季度,累计进口水海产品308万吨,约677亿元人民币。



2020年的新冠疫情使全球水产品产量、消费量双双下降,具体趋势可按时间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下旬-3月,疫情爆发,中国饭店餐饮行业大都处于关闭状态,消费者对于水产品,尤其是对进口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断崖式下降。



第二阶段4-5月,疫情蔓延势头在中国得到初步遏制,在国外开始大流行。中国消费者的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对水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



第三阶段6-11月,中国先后多个城市从进口水产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即便现在有政府官方发生以及越来越多的媒体为冷链食品正名,但中国消费者对进口水产品的消费热情下降,另外,政策波动下,水产品进口被动减少。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更倾向于可持续、健康的饮食结构,且伴随膳食需求多样化,水产食品种类、制作工艺不断丰富,水产食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消费大市场、产业大升级、企业大服务,行业大生态。中国水产品消费已经崛起,在海产资源可持续消费的背景下,将有更多品质优良、供应可持续的国外水产品进口到中国走向民众的餐桌。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