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藻是池塘养殖的万恶之源,该如何预防倒藻?

[复制链接]
查看515 | 回复0 | 2020-12-1 18: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养殖生产上,池塘水体藻类繁殖过旺难免会有老化死亡,新老交替本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因连续高温或气温、水温骤变、暴雨引起,水体分层和盐度骤变等,引发的藻类大批死亡,我们俗称为倒藻。所谓倒藻是指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或全部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甚至变浊。

倒藻前池塘有哪些征兆

1.增氧机打起来的水花,泡沫逐渐增加,这是由于水体中的有机物逐步增加,而这些增加的有机物得来源很有可能是死亡的藻类逐步积累。

2.下风处漂浮的死亡藻类逐步增加,而这些死亡的藻类多半呈黄色或者黄褐色。

3.池塘pH早晚波动大,特别是高位池,藻类光合作用对pH有影响,波动较大可能存在藻类波动的情况。

4.水色逐步变清,变浊,如果池塘水色就会变清,说明很多藻类已经在死亡了。

倒藻时水体变化

发生倒藻时,水体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短时间内会发生很大变化。其具体表现如下:

1.溶解氧降低:倒藻发生时,一方面,水中少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藻类;另一方面,大量死藻被氧化分解也会消耗大量溶氧。这两者造成池塘溶氧急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导致pH值迅速下降,一般会在7.5以下。

2.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由于藻类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死亡之后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氨化反应生成游离氨和铵离子,游离氨通过硝化反应先被氧化成亚硝酸,再进一步被氧化成硝酸。但是,溶氧不足时,第二步的硝化反应就会受阻难以进行,最终导致亚硝酸根离子大量积累。阴雨天、光照不足的天气更明显。

3.水体变浑浊:藻类不足无法沉降水中悬浮物,如微尘、有机碎屑、粪便、死藻、腐生蛋白等,水体容易出现浑浊现象。

4.底栖青苔滋生:倒藻后水体透明度变大,虾蟹塘等水浅的池塘底部在高温天气容易滋生青苔。由此可见,倒藻后,这些环境的变化会给水生动物带来的危害也是可想而知的,水体理化性质会发生急剧变化,轻者导致缺氧浮头、生长慢,重者可能全军覆没,所以一定要重视该问题,经常巡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倒藻”防控措施

1.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提前开启增氧机,保证水体中充足的溶氧。

2.阴雨前调控水质,稳定水体pH 值,提高水中藻类活力,防止“倒藻”。同时使用抗应激渔药,帮助南美白对虾适应阴雨天气水体的渗透压。

3.阴雨后转晴时,先抑菌、解毒、改底,以防控藻类雨后暴长,导致 pH 值上升,隔天使用熟石灰提高总碱度及稳定pH值,防止泛底;然后根据藻类活力情况,适当激活藻类,延长藻类旺盛生长的周期。

“倒藻”之后,注意池塘底部养护工作,主要是因为“倒藻”后,大量的死藻,有机碎屑沉积在池塘底部,加上藻类的大量死亡,池塘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有机物的分解以及水体自净过程大大下降,大量的有机物就会沉积在池塘底部,一旦天气继续恶化,就有泛底的风险,因此,倒藻后及时加注新水、开动增氧机、加量使用解毒培藻素、增氧解毒安和分解底安,随后补充有益藻种(硅藻、绿藻),快速培藻。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