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杂谈丨论虾塘的改造观

[复制链接]
查看692 | 回复0 | 2020-12-1 19: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也许养户每天为了虾塘的标准指标而努力,被一些超高的指标折磨得“精疲力竭”。相信改造虾塘会带来效益。有养户认为外源水不好,塘底好也没有用呀。如今的水质多以富营养化,注定了水质无法像过去那样的“精致”,养虾除要创造“超凡脱俗”的模式外,还要有“潇洒达观”的心态。这些都会给养户养虾事业最大的助力。



虾塘的改造简单来说是有加有减的原理。遵循污者治污的原则,给对虾养殖带来希望。虾塘如果缺少应有的改造,就是阻碍养虾前进的步伐。虾塘只要埋藏着污染物,自然是细菌和病毒们的聚集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通常说虾塘长时间透明度过大(如大于8O厘米)是不利养虾的,也说明了底质管理已出问题(如重金属过高或微量元素缺乏)了。它同样让养户看到了一种“死水”的生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养虾,对虾就较容易应激或发病;如果这种情况不及早改善,对虾一旦暴露其活动的轨迹,就很容易成为其天敌的囊中之物。



虾塘的过度负荷(主要是投喂量过大)就会耗氧过快。缺氧状态的水质可以毁灭某些藻类,同样也造就“残缺”(指生长不健全)的藻类。虽然说不同的季节成就不一样的藻类,但镜检后才发现藻类的多寡,也看到其活力与衰弱。某些污染厉害(主要是富营养化)的水体,有它“自成一格”的藻相(指不良的藻类过度繁殖),会对对虾的生长不利。



养虾一旦与管理不当挂上关系时,就怪养户的养虾水平退步了。如果用上“都是养户惹的祸”去说,这就叫制造养虾的烦恼。其实有些情况并不能看表象,一切就得着眼本质:如果虾塘的养虾时间过长,相信塘底已"疲倦不堪"了,自然老化的。因此,重视水体的老化问题,优先考虑改造塘底。



从老一辈养户口中得知养虾不能操之过急。底质不好是不能养虾的。底质改造的结果间接体现养虾的效益。正如人的体质一样,间接体现“精、气、神”。其然养虾的效益与个人的管理行为有关,最明显的效益转变就与虾塘的改造有关。



好端端的对虾为何只遇上一次天气的突变就容易出问题呢?这恐怕与对虾的免疫力低下脱不了关系。原本对虾生活在虾塘是相安无事的,只因养户的“好心做坏事"(指在对虾发生强应激的期间去多次应用改底药)才令对虾的免疫力下降了。除药物或天气可造成对虾二次应激外,一般对虾在什么时候产生首次强应激?据观察对虾在脱壳期间、倒藻期间,缺氧期间会产生首次强应激。通常养户选择在这些时段采取抗应激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诚然只要对虾活力提高了,其应激反应就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猴子捞月的故事告诉养户:不切实际的措施,只会白忙一场。晒塘也是改造虾塘的措施之一,塘底问题通过晒(光氧化)去解决,这种成本是十分低了。有养户认为晒塘时间不够,如何补救?如今多用生石灰去铺底的措施,也是一种补救措施了,但进水后虾塘里的PH值变高了。



即便是相邻的虾塘,站在生产力的角度去预计,由于底质的不同,养虾的过程也包含着只有两个塘“意味深长”的结果。当下养户,以高产为目的,以大规格对虾为理想,除了出色的风险把控意识,还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行为自律。通俗来说就是,养虾的成本都不固定,预防胜于治疗谁也明白。



以水质安全为第一位时,任何不能保障对虾自身平稳生活的破坏水质行为都会倾向失败告终。以持续的优良水质排在第二位时,任何水质突变都受综合性因素的影响。在综合因素中看,不同季节的天气造就不同的水质。当然天气不可能真正做到绝对理智的,它的突变也让养户有“不可抗力”的时候。底部好的虾塘仍能发挥“对抗恶劣天气”的作用,由于底部每天要承担各种投入品(如饲料和药物)的负荷量,总会出现超负荷的时间段……作为养户,时刻采用“氧化(改底药)、分解(分解菌群)”等措施,进一步减少底部的污染源。经常善待底部的虾塘很大机会在恶劣天气中“安然无恙”。



底部差(如发黑的现象)的虾塘,采取的改造措施是“成本较大”的。通常说生石灰可以降解大部分金属,那么在塘底有重金属时得用上它们了。一心想养好虾,又舍不得"大刀阔斧"去改造虾塘,那显然是矛盾的。按照投喂量渐渐加大后,原来干净的虾塘总有几分能耐(指能延迟水质恶化),而原来肮脏的虾塘,水质恶化的现象会过早出现。如果说底部通过生石灰去处理可以获得更佳的养殖效果,那就值得“追捧”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虾塘的转变来自养户的改造方案。改造的目的,无非是塑造一个优良的养虾环境。然而一些潜伏病菌或病毒总在一些卫生的死角或外来生物携带而来,一旦暴发了往往让养户所“有心无力”,摒除这些问题的手段就是间接的“以菌制菌”(用有益菌对抗有害菌)、“以量制量”(用一定的有益菌群量对抗一定有害菌量)。这往往在“用量”上没有真正的标准。实际上,能让对虾舒适地生长的用量,就是所谓的“安全量”。



设计一套可靠的虾塘改造方案,先从清塘开始。有养户认为塘底需要肥力,过度清塘(去淤泥)会造成大量肥力流失。尤其含沙质土壤较多的塘底,原本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已很弱,须加速塘底淤泥的形成,以改造沙土底质;平时见PH值过高的虾塘,须注重钾肥的投入;养过鱼的塘底转养对虾,虽然有一定的保肥作用,但必须注重淤泥的厚度。从实践中观察淤泥厚度不大于10公分时,对水质起着较稳定的作用。



改造虾塘除了从底质做起,还要从对虾的角度去思考。长期处于低pH值的虾塘,对虾出现慢大迹象。根据实践观察所得:对虾发生偷死时,却是大规格的对虾先死(原因是低PH值时,大规格的对虾缺氧快)。水质偏酸的虾塘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降低了肥效。所以养户想提高虾塘的生产力(指适当的肥水),就得调整PH值。毕竟它对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适合的PH值才容易肥水。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