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杂谈丨论养虾的密度观

[复制链接]
查看836 | 回复0 | 2020-12-12 09: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就是实践的结果。养虾往往在密度中收获,又在无悔后得到结果。作为养户每天都去迎接挑战。在不同的养虾区域,有不同的“记录”。有些养户出奇制胜;有些养户平淡无奇;有些养户百折不挠……



好的对虾种质,自然快料。有时候快料的对虾总要养户从中关怀。虽不是无微不至,但也要养户”粗中有细”(指细心)。当对虾吃料十分慢时,“百思不得其解"的养户可能怪运气不济,也可能有“谁之过"的念头。然而对虾却无法投诉该养户管理不当,只能以慢料或偷死来抗议。从实践中看到对虾出问题之前并不是没有预见性的,只是发现的时间点不同而已。某些突发的问题往往是在“粗心大意"中发生。



养虾的密度事关养殖方案的变化。养虾定了方案,就要执行到位。方案一天不执行,就无法改善方案。有些养户不重视某个方案的“战略意义"(如什么阶段内服什么,什么阶段有必要消毒1次等),对于预防缺少了”周期性”或”机动性”的用药。随意削减开支往往是被动的。如果养户由于方案减少投入,就有可能把相关问题"埋深“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养虾的密度事关养户心态的变化。事实上,在养虾路上养户的执迷不悟和豁然顿悟只是一念之差。养户在养虾的挑战中遇到的好人和好事,也需要很深的缘。有人说养好虾至少有一个决心。正如菩萨保佑众生一样至少有一种慈悲的心。如果养户“闭门造车",那也有他的道理。因养虾是“九九八十一难,方得真经”的事情,就得从苗期做起,又要经历后期。后期的成功,几乎是养户养虾”守得云开"的结果。



养虾的密度事关成活率的变化。养户与虾苗的缘分早已在试苗中"定制”了。有养户认为试苗的成数越高时,对虾的成活率就越高;有养户认为养殖前期(指放苗后一周)对虾的成活率越高(这里指的是估算),对虾的效益就"显而易见”。



养虾的密度事关效益的变化。养户有一定的养虾经验时,并不代表不会出现养虾的烦恼。因为养虾的心态可以改变养虾的走向。有些养户迟迟不去正视某种模式的短板,结果“焦头烂额”。如果养虾可以”一招走天下“,而不去"推陈出新",那只会被动。因为养虾的效益从来都是不守恒的现象。



养虾的密度事关个人格局的变化。某些养户宁愿相信自己,也不相信科学或他人的经验。这算是“一己之力"的养虾。当发现问题后,束手无策之时,对虾也养得不怎么样。有句话说出了养虾人的困局:在自己没有光的时候,连影子都离开自己。养虾也会如此,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一旦受制于问题(如亚盐超标)之中,就会失去应有的局面。因而应当寻找"大流量”的养虾信息去满足养虾的需求。



养虾的密度事关用药的变化。以人为本的养虾,也存在着不可预料的结果。正因为不可预料,就得处处创造条件。过往水质较好,如今富营养化,相信能把”诸多问题”一并解决,并不容易,所以用药就得区分问题去用。如今呈现出“一药难起色”丶“配伍才见效”的现象,但始终还以预防对虾发病为主的措施。



养虾的密度事关水体的变化。不同水体不同的放养密度,这是合理的养虾方法。养虾讲密度,也讲水体,这是有利生长的必然条件。一些成活率虽高的虾塘,但出现养不到大规格的现象;一些虾塘水质指标虽符合养虾的标准,但经不起天气突变,一旦天气变化过快就容易失控……养虾的路上,每个养户就像推一个大石头上山一样,谁也不愿放任大石头滚下山,因此每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力气”,错一分就会"行差踏错",甚至"前功尽弃”了。



养虾追求的目标,最终它会落到养户的手上。把目标设定得太高,那可能让人觉得“奇葩"了。但无论多么奇葩,都有养户去尝试。只要把放养密度提高了,离大目标也不远了。初期的信心是十分强烈的,但养在途中时,所谓的“高密度”原来是拥挤的,不是轻易控制水质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虾塘的放苗密度大小也由养户去计划。计划好6万苗/亩,然而过往经验未曾有过的,那就是新的尝试。毕竟3万苗/亩,在数量上(直至产生的效益)已无法满足养虾的各种开支。有时候密度不是随便加上去的,也考虑了诸多情况(如长速、塘质)。养虾讲究效益前,还是以放苗密度来限制了。所以能“控制”一定的放苗密度,才算养虾的根本。当然也有"失控”的时候。事实上,养户想养多少就放多少的想法也是尽力而为。



养户一心把对虾养到”涨价",而不计成本。这种心态往往是在较好的养虾基础上。事实证明,“涨价”由市场自然产生的,它引导了对虾产业的走向。价格可观时,养户自然就会加大放苗密度。通常见一些养户的对虾正好处在中规格时就发生偷死的现象,一旦遇到价格下跌,养户认为有“上市”的必要(指偷死过多、过快)了,此时其收入就相对少了。由于养虾是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心态,在对虾没有发生太多偷死的情况下,养户还是向着大规格虾方向去养,此时的密度也得横加控制(如生态防治、药物防治等等)。



养户为了能把对虾养好,就会自觉地发挥自己最擅长的才能;养户为了提高对虾的摄食速度,就会自觉地研究对虾最需要、最喜欢的是什么。对于养虾的密度,养户还是自我决策的多,毕竟养虾是因势利导的。对养户而言,“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把握好时机,就会离”高产"的机会越来越远。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