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中,有哪些毒素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查看445 | 回复0 | 2020-12-18 17: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养殖水体中会存在多种毒素,有着多种来源。主要包括外部水源引起的环境污染、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包含生物毒素在内的各类毒素,养殖环节因为投入品过多造成了诸多毒素残留的情况。

养殖水体的毒素类型

1.水体环境污染:包含农药、化肥、重金属和富营养化等各种污水、化肥、重金属和富营养化物质的各种污水、大气污染沉降等伴随着水源直接流入到养殖水体中,情况不严重会造成生物浮头以及毒素残留的情况,如果情况比较严重会造成生物浮在池塘上,出现大面积的死亡。

2.投入品残留:在养殖过程中,因为过多的使用肥水和防病的化肥、消毒剂、杀虫剂以及抗菌的药物,会造成毒性多多少少的残留,也造成了动物肝胰脏功能受伤,出现慢性中毒的情况,抵抗力明显衰减,会感染各类细菌,甚至可能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杀虫剂、抗生素等极有可能造成水体环境中出现各类有毒物质。

3.生物毒素:在养殖过程中,如果藻类和青苔出现死亡的情况,就会产生各种生物毒素,主要表现为神经毒素以及肝毒素,对生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引起死亡。另外,饲料发霉会带来黄曲霉素,会影响到生物的肝脏。

4.养殖过程中次级代谢产物:养殖环节因为饲料、排泄物太多,导致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毒性,有机物在实际的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中间和最终产物,包括氨氮和硫化氢等,高营养的饲料可能会造成动物的富营养化,出现水质污染,进而引起动物肝脏受损的情况。

吸收毒素的途径

1.鳃吸收:水生动物在池塘中不断地滤水、吸入。

2.摄食:有害的藻类、霉变饲料、塘底腐败物质等。

3.体表与水的交换作用等。

有毒物质的积累浓度在水生动物适应范围内,一般影响不大,有的有助于水生动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其生长(如微量的锌、铜等重金属离子);但是稍微超量,则会对水生动物产生毒性,轻则生长缓慢,重则死亡。

预防措施

1.做好清塘、晒塘工作:在养殖初期将池塘底部处理好,主要是要清塘、晒塘,还可用一遍过硫酸氢钾或50%过硫酸氢钾清塘,这样就可以把底部的厌氧菌和有害菌全部处理掉,然后再往池塘中进入好水,进行培藻工作。

2.做好“养底”工作:在养殖过程中,不建议用化学改底(使用强氧化剂,提高底部溶氧,改善底部环境,但是对藻和菌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倡导生物养底,也就是在养殖池塘培养底栖硅藻,使培育的藻类来源源不断的提提供充足的氧气,结合菌(底藻源)进行分解,生态安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稳定好池塘藻相:保持藻类活力,防止倒藻,活化水质,稳定藻相。稳定良好的水质,可提供充足的溶氧,同时为虾蟹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养殖过程中,根据水质检测结果科学合理肥水,定向培养有益藻类,定期使用有益菌,保持水质稳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