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杂谈丨论养虾的设备观

    [复制链接]
查看951 | 回复0 | 2020-12-18 20: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养虾“靠天吃饭”,让人有种“听天由命"的感受。关于养虾,只有认真管理才有"险中得胜”的机会呀。养鸡个把月就能上市,养虾也不过两个月以后便可上市(指大水虾),而冬棚虾的上市就百天左右。往往难度就在于如何安全度过这百日。养虾全靠天气,这算是一种依赖罢了。



养虾不是说谁的命好,谁的命不好。眼见的是满地的操作,满屏的刷流量(指养虾的资讯)。作为养户早已迈出了以设备为“后盾”的步伐。养虾总有输入和产出,某些已经在输在起跑线上的养户,其产量的数据只要与他人(指养虾的高手)对比一次,就有着被抛开”几条街”的距离感。因此,养户能深刻体会养虾的不足时,不应凭感觉去养虾,而应凭设备去分析或辅助来养虾。



一心一意养虾,从中获得经验。以设备带领的养殖方向,在实践中突显了养虾的智慧。强大的武器就是养虾的思维,并以精良的设备入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设备辅助养虾虽然带动了养虾业的快速发展,但也是一把双刃剑。设备也有盲点,就好比大型的货车,如果不去安装行驶监控,盲点依然存在。养虾环节是靠养户去连接起来的,养户如何定位自己的养虾技术层次?事实上,养户养虾的产量一直都在转换:有养户在养虾中熟悉了其特性,于是有了窍门,从原来低产走向高产;有养户细心处理对虾的问题,收获了经验,也收获了高产……当产量决定了养户的层次时,往往需要更大的资源在推动。



提及设备,简化了步骤,精简了人手。有养户认为用先进设备能”省时省心”。至于十分依赖监控而不去亲力亲为从中导致漏洞时,可能觉得设备未真正“配合到位”。有时候依赖某设备(如一站式溶氧监控设备)的养户可以收一收态度,缓一缓规则也有必要的。有时候即使溶氧处于正常范围,对虾也会有机会出问题。当与突发的事件(如某些藻类毒素的释放)有关时,不妨彻底查找事件的真相并及时处理。



如果养户因采用新设备可以得到较好的管理,那也会满足养虾的需求;如果初衷很好,结果却很烂,那也得审视对设备的理解。养虾要求养90天后才出大虾,而相关数值却不用90天就有大虾了。这也是先进管理带来的效应。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养虾就是与环境(含水环境)打交道的事情。大自然的变化能带给养户一定的养虾风险。这不是养户久经养虾行业几十年就会安然无恙的,要是很容易就能克服大自然变化带来的困扰,那就是神级的技术了。设备的应用让养户充其量提前进行预防措施。如培菌箱的应用。它让养户初步了解水体中某些弧菌存在的数量,是否超出安全范围。一旦养户养虾发生“重大问题”时,该有的措施即使落实了,也需要回首自己实际工作的有效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设备的优势成就有条不乱的管理,却展露出了很多成本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养户自己去深入思考,只有合理的成本至上,才可能让养户在规划上有所作为。从底质管理中可以看到科技的身影,从一些对虾严重发病的原因分析,莫不与长期不清理淤泥有关。因此,塘底的清淤泥任务还是以机械设备去完成。



以设备力量体现养虾管理上的优势。这也是养虾某些环节的升级。随着光伏的到来,多了补充电能的途径;随着水质监测仪的应用,试剂盒也从十多种缩减少几种了;随着电动投喂机的推广,克服了大雨大风(这里指的是即使天气不良,也根据对虾的实际情况适量投喂)无法投喂的缺点……



事实上,养虾行业引进一些设备,并不完全克服养虾的问题,有时仍需要人工去维护。提及水质,设备化管理水质,如封闭式或过滤式处理水的步骤,虽然明显减少了有害物的产生。这倒是解决了一部分有害物质的进入,然而外来生物(如鸟丶蛇)携带进来的有害有毒物质,作为养户在管理上却有着"疏忽”之嫌。



养虾突然而来的问题,一般以应急预案去处理。如对虾的突然应激性红体,用维生素C就是最快抗应激的办法。这好比人突然的头痛,吃止痛药就是最快止痛的办法。



创新的设备,适合养虾时就该好好利用。虾塘中的增氧类型,已不再局限于气石增氧、垂直增氧、立体增氧等,如某些微循环水的增氧、液压氧的增氧等都在改变养虾的前景。设备创新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了增氧的方式,让养户在不同的养虾状态下有了解决问题的指引。



一种“新兴"的设备,总耍引起共鸣。没有共鸣的设备只会"过过场”而已。社会的不断进步,养虾也在进步:从镜(显微镜)检中获取水中藻类信息;通过溶氧仪了解虾塘底部溶氧值;通过安装断电警报器、防盗警报器已发挥了保护养户财产安全的作用……等等来看,设备能顾及养户的一些感受,就少了一些担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虾养殖的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应用设备须充分提高环保的意识。如果设备的分布虽然创造有利养虾的条件,但以牺牲环保资源去建立,那么该打造什么样的规模?该强化什么项目?都是养户必须事先考虑的。设备带动养虾行业的发展,也带动其附属行业发展。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类型或不同发展阶段的养户,建立设备还需因地制宜,采取最适宜的管理思路,最终实现环境、人与设备的融合发展。



事实上,设备的引入,需要时间来验证效益。某些养户从“天生天养”的养虾模式走向智能化养虾模式,用上了不少时间。其历程,可感受多次变革的”阵痛”(指多次经历简单模式的教训)。养户该如何管理好高密度养虾模式?当这期望值太高时,就好比养户该如何完成一次“高难度动作”一样。当养户已付出较大成本,又必须以效益至上时,便通过增加设备来创造奇迹……



眼看养虾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辅助养虾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养户在其中的产量目标是否变得更容易实现?这也需要养户自身去验证。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