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太难了!这条鱼跌破十元大关,销量下降20%以上,还要小心被拖欠鱼款

    [复制链接]
查看19654 | 回复0 | 2021-1-5 19: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年小鱼产量太大,导致各种规格大黄鱼价格跌跌不休



近期,各种规格大黄鱼价格跌跌不休,尤其3两左右的大黄鱼在福鼎海面收购价还跌破十元大关,养殖户的日子不好过。



其原因主要是今年鱼尤其是小鱼产量太大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方面,2020年春育苗量过大,连续几批出苗,总量近40亿尾;



同时,2020年自然灾害与病害少、成活率普遍较高,小鱼产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近一半。



另一方面,疫情影响尚未消退,市场开拓难以跟上,销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20%以上。



当然,春节销售旺季比往年迟,销售高峰未到,预期春节前大鱼收购价将趋稳,小鱼价格仍不容乐观。



养殖户还要注意,考察收鱼企业和中介实力,别为了急着卖鱼,被拖欠鱼款无法收回,导致雪上加霜。



如2021年育苗量不低于2020今年,甚至可能高于2020年,鱼价难以好转。



建议养殖户联合开展自救,春季坚决不投苗,过夏后视鱼苗存活情况安排生产。



同时,育苗场不应盲目育苗,不为养殖户考虑,单纯从自身利益出发,量育得多效益并不见得好。



只有做好总量控制,苗量少,不愁卖,价格好效益自然高;



苗太多,没人要,不仅占用资金,入夏后密度过高成活率降低,效益肯定差。



当然还指望疫情早点消失,让大黄鱼卖得更好更远。



2021年元月份大黄鱼行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近几天气温骤降,提醒水产养殖朋友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水位。



池塘或环道推水养鱼,迅速将养殖水位加至2米以上,有条件者应加深到2.5-3米;暂养网箱沉至水下2米左右的水层;



池塘养殖青虾,保持水位1.2-1.5米;稻田养殖小龙虾、中华鳖、泥鳅等,保持坂田水位30-40厘米;



做到降温前加满水位,缓慢加水,避免直接冲底,尽量减少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



稻田养殖模式,避免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临时加水,以免造成小龙虾出穴和中华鳖上浮而出现冻伤、冻死现象。



2、除雪破冰。



若水产动物精养池塘出现水面积雪封冻,需要及时除雪除冰,尽量减少水面积雪,缩短水体的冰封期,保持空气中溶氧能及时溶入养殖水体中,避免水产养殖动物因缺氧窒息死亡。



3、停食少捕。



雨雪天气,水温较低,水产养殖动物觅食活动明显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生长速度减缓,体质瘦弱,抗病力明显下降,易冻伤发病;



因此,冰冻期尽量减少捕捞、投喂等操作,防止鱼虾蟹体表冻伤,造成感染水霉病等疾病,甚至冻死。



4、保障运转。



清除温室塑料大棚和一般简易管理房、网箱等设施积雪积冰,防止冰雪过多而倒塌,修补损坏的保温薄膜;



检修温室甲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水产动物的供电、供热、供水管道设施,防止因设施冻坏造成的断气、停电、停水;



储备充足的燃料和养殖饲料,保证温室养殖正常运行。



5、保温御寒。



对于环道推水养殖池及稻田养殖小龙虾等特色产业。



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池塘北面搭建用稻草覆盖的30-50米的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环道及稻田表面,从而减慢水体降温;



可在环道池上建造简易塑料温棚,保持环道一定的水温;



在稻田子埂及田埂小龙虾洞穴集中区覆盖2-3厘米的稻草,增加洞穴温度,保障亲本虾不受伤害。



5、水质调节。



降温前及温度回升后,加强化学增氧底改,晴天勤开增氧机,促进上下水交换,从而促进氧化分解,净化底质,保持池塘水质清爽。



6、疫病防控。



做好病害监测防治工作,及时捞出冻死、病死鱼,并做无害化处理,避免死鱼污染水质;



寒潮过后,连续晴天3-5日,池塘水温在10℃以上,可隔日适量投喂饲料1次,增强鱼虾蟹体质;



并选择晴天,全池泼洒二氧化氯、碘制剂等消毒剂1-2次,防止发生爆发性疾病。



金鲳鱼:过冬前金鲳鱼不要投喂太多饲料,病害方面,特别注意巴斯德杆菌病、诺卡氏和吸虫等。



建议内服一段时间抗生素预防巴斯德杆菌病、诺卡氏病;内服吡喹酮一两次来预防吸虫。



他特别提醒使用药物防治一定要趁早,就是天气暖和金鲳鱼还能吃料时候就喂药,如果等降温不吃料了,用药没有效果。



生鱼、桂花鱼、鲈鱼、笋壳鱼注意防范水霉病:



冬天活动力下降,大多食欲下降,由于温度下降,死鱼几率明显降低,经常忽视防范措施。



由于一年的有机物积累在塘底,富营养化的塘底可以滋生孕育不少病原。季节气候,会带来一些季节病害,比如斜管虫、水霉等。



(水霉菌的生长必须在水温低于25℃才会容易发生,万一出现水霉菌,尽量争取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水霉病也不难治疗,主要是早发现和用对产品,用够疗程。)



如果在温度降低之前没有适当改良底部,加强营养,抑杀部分寄生虫,减少损伤体表等,潜伏的问题,可能在适宜病原体生长时,问题就会凸现出来。



在降温前一个月,需要制定一个预防方案,重点在水质、底质、体质和致病源。



需要定期改良水质、底质,定期内服保肝护肠中草药,定期抑杀寄生虫等



如果有拉网出鱼,需要先提前两天改底,提前在刮鱼前两小时使用泼洒姜等护黏防损伤产品。



刮鱼后,重新做一次改底和适度消毒,以减少伤口和消炎伤口,防止出现水霉病等。



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在水温明显变化前做好减料、抗应激、维持水温稳定等措施。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