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再谈对虾控料

    [复制链接]
查看1126 | 回复0 | 2021-1-9 17: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水产养殖,学会控料很重要!



合理控料为何如此重要?
1. 不合理投喂容易造成水质问题,增加调水成本



在投料中很少养殖者能很好掌握正确的投饵量。投料过多,残饵沉积在底部,尤其是到了养殖中后期,投喂量会越来越多,堆积的残饵也会越来越多,影响底质,造成水质不稳定,从而养殖户多次的进行调水工作,调来调去,调水的费用见涨。



2. 不合理的饲料投喂影响对虾体质,严重导致发病



早期的过量投料,加重了对虾肝胰腺的负担,其主要表现在暴食直接造成肝胰腺的负担过重,造成代偿性肿大发红,甚至造成肝功能受损病变。同时早期的虾苗活力差,没法将池底的饲料吃干净。



对虾粪便一旦排出,就溶解到水体中,看起来底部有机质不多,底质“干净”,然而实际上水体溶解的有机质过多,水质受到影响,水体中正常的藻类生长受抑制,严重可能导致对虾生长速度慢甚至发病死亡。



对虾平时肠道不注意调节,造成对虾吸收和消化能力下降,对饲料的转化能力低下,就会出现“喂的多,长得少”的现象。而且,不注意调节肠道,往往还会造成对虾肠道疾病:空肠空胃、肠炎等疾病随之而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合理控料的几种方法
(一)常规控料



投饲料的基本原则是:准确投料,宁少勿多。可选择固定一段时间定期减料或停喂1餐,这样能很好的减轻肝肠消化负荷,促使对虾去摄食藻类、细菌、生物絮团等,以补充微量元素、土著菌群、天然营养来促进胃肠消化及营养吸收利用;同时也可以清底调水,减少污染。



(二)脱壳控料



脱壳期是对虾非常脆弱和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候,一般对虾的摄食能力会有所下降,吃了非常慢,因此在临近脱壳期时,我们要注意减料,甚至停止投喂。千万不要过多投喂,会造成浪费不说,残饵还会污染底质。脱壳之后,注意不要一下恢复到正常投喂量,需要每餐加10%-20%慢慢恢复正常投喂量。





(三)调水控料



如果是水质不好的情况下,不要着急投喂,往往水体出现的藻类问题,水质变浓、发暗,油膜泡沫,氨氮、亚盐超标等问题会导致水体中存在不同的毒素,这些毒素会随着对虾摄入的饵料进入体内,引起肠道疾病,严重可能致死。因此在水质出现问题时,首先要控制投喂量每餐需要降低30%-50%,但是不要减少投喂的频率,等待水质慢慢恢复之后,再逐步恢复常量。



(四)改底控料



一般在饲料沉底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中的毒素沉到底部,造成底质问题。尤其是养殖中后期,本身如果发现底质就有发黑发臭、池边冒泡等现象时,底质问题就很是严重了,这时养殖户一般都会去改底。就要相当的注意适时控料:每餐投喂量减少30%-50%,只减少数量,不减少投喂次数。在改底工作的同时,注意搅拌一些有益菌,不同的菌种交替使用,一起让对虾摄食,以保证对虾肠道健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天气控料



恶劣天气、暴雨、大风、气温骤降、低压、骤然升温或降温等,需要减料或直接停料。但要注意,只有在水质底质没问题、藻相正常的前提下才能停料。



(六)捕捞控料



正常投喂情况下,大虾的捕捞率会相对降低,甚至难有大虾进笼。而且,吃饱的虾在运输过程中代谢能力较强,排泄污染严重。所以在捕捞前一天都应适当的减料,或者捕捞前1餐直接停掉。同时,由于捕捞时会搅动水体,会造成一些底部毒素进到水体,因此在捕捞后一两天内也需要适当减料。



(七)发病控料



发病时需要减料或者直接停料1-2天观察,这也是病害检查的一个诊断手段。但要注意,停料归停料,需要给对虾补充一些钙、维生素等微量和常量元素,维持对虾体质。同时,如果确定病情,需要搅拌安全无刺激的杀菌产品投喂,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在病情好转之后,逐渐恢复正常投料。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