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一龄蟹种放养的高峰时期,这些技术操作赶紧学会!

[复制链接]
查看993 | 回复0 | 2021-2-18 18: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2月份是江苏省河蟹主产区一龄蟹种放养的高峰时期。尤其对于经历了长途运输的蟹种,正确规范地放养蟹种有利于减少隐性损伤、提高第一次蜕壳成活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蟹种放养技术环节极易被忽视。鉴于此,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特色水产产业-河蟹)项目组、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特制定一龄蟹种放养技术操作要点,以供参考。
图片
图片


01
放养池塘预先增氧,确保池水溶氧充足

      

待放养蟹种的河蟹养殖池塘须事先做好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清塘消毒、池塘注水、水体解毒、水质检测、水草栽种、防逃设施检修维护、敌害生物防控等基础性措施,只待蟹种随到随放。
   

蟹种到达前5-8小时,开启微孔增氧系统或水车式增氧机持续增氧,确保池水溶氧8mg/L以上,水体较高的溶氧有助于降低蟹种应激性、迅速恢复活力和适应池塘环境。忌蟹种放养后再开启增氧机,这是因为机械式增氧短时间内无法使池水溶氧达到较高水平。


02
充分适应塘口温度,忌直接入水下塘

      

对于经历了长途运输的蟹种,蟹种已初步适应了运输车辆内部的温度和环境,体内和鳃丝已不同程度出现脱水。如直接入水下塘,温度落差和环境骤变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隐性损伤。到达放养池塘后,网袋包装的蟹种紧邻水边静置5-10分钟,使蟹种充分适应塘口气温,以减少温差对蟹种的刺激。
   

随后连同网袋将蟹种全部浸浴池塘水后迅速拿出,置于池边静置2-3分钟,以上操作重复2-3次,以使蟹种充分适应池水温度,同时使鳃丝逐步湿润充水,降低损伤。


03
充分杀菌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

      

不论是外地购进的还是本地的蟹种,蟹种本身容易携带部分病原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放养未经杀菌消毒的蟹种,容易将病原微生物混入池塘,对第一次蜕壳成活率及后期病害防控极为不利。
      

通常情况下,网袋包装的蟹种可不解封,置于塑料周转箱、塑料桶等简易装置内进行短暂药浴消毒后再行放养。在实际生产中,碘制剂、食盐水等常被用作蟹种消毒剂。3-5%的食盐水虽对大部分细菌及寄生虫有杀灭效果,但对病毒无效,且杀菌消毒时效远不如碘制剂,同时对蟹种鳃丝及内部黏膜有较强刺激作用。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推荐使用碘制剂进行蟹种消毒。
      

以聚维酮碘为例,作为一种广谱性杀菌消毒剂,能快速杀灭细菌、真菌、病毒及原虫(大多数细菌30秒内可杀灭),且对蟹种鳃丝及内部黏膜刺激性较小,且易洗脱,腐蚀作用及毒性较低。首先,用池塘水配制成3%的消毒溶液,水位以没过整个蟹种网袋为宜,将网袋包装的蟹种放入短暂药浴消毒1-2分钟,以让蟹种初步适应消毒溶液;其次,改配用10%的消毒溶液,装置底部加设曝气增氧装置,连续消毒5-7分钟。

消毒后的蟹种无需清洗,采用小型工具船将蟹种均匀缓慢倒入池塘中即可。在第一次蜕壳之前,再采用碘制剂规范杀菌消毒2-3次。




转载声明

本文来源: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 作者:付龙龙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