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颤抖病”及其预防

[复制链接]
查看2555 | 回复7 | 2019-1-23 19: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河蟹“颤抖病”始见于1994年的池塘养殖,很少量的成蟹出现此病症。1995年以后病情迅速蔓延,导致河蟹养殖成活率逐年下降,许多塘口绝产绝收。

“颤抖病”的病症:病蟹体瘦、壳软,活力差,腹部及附肢指节、掌节有红色水锈、不能正常蜕壳或蜕壳后不久便死;临死前活动呆滞,附肢僵硬并不停地痉挛(这是“颤抖病”这一俗称的由来),易并发黑鳃病和聚缩虫病。解剖病蟹可见肠道水肿、肌肉萎缩、肝脏糜烂等症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初步研究表明:“颤抖病”的病原为病毒。发病时间及特征:7、8、9三个月是“颤抖病”的发病高峰期,高温季节该病表现为亚急性型,引发成批死亡,死亡率可达100%;在秋冬低温季节,有较长的潜伏期,带病蟹种可以正常越冬,到翌年5月以后才开始陆续死亡。发病原因除与蟹种带病这一内在囚素有关以外,与养蟹塘口生态条件的恶化有直接的关系。河沟、湖泊围网养蟹发病明显轻于池塘养蟹;水草多、底质干净的新塘口发病轻于水草、淤泥厚的老塘口;健康的蟹种在有丰富优质水草的的环境下养殖不发病,反之则病害严重,甚至绝收。缺乏优质水草、底质不良是“颤抖病”暴发的主要外部因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预防“颤抖病”应从清除病源,营造良好的养殖生态条件着手,

主要措施有:

1、清整池塘:利用秋冬空闲季节进行蟹池清淤,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用量分别为每亩150kg和10kg。消毒后抽干池水,晒池2~3个月,以求消灭病原。

2、放种时选择硬壳体健、活力好的蟹种,不放附肢僵直、中空、软壳、活力差的带病蟹种。蟹种下塘时最好逐只检查,剔除病蟹。

3、保护、种植水草:在保护好现有优质水草的同时,清除聚草、轮生杂草等低植水草,回地制宜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优质水草,并采取蟹种中间培育、推迟放种时间、降低放养密度等措施,创造水草快速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有条件的地方,要象养鱼那样捞草喂蟹。

4、移植螺狮:螺狮能净化蟹池底质,防止病原滋生,还是河蟹喜食的活饵料,只重4克以上的河蟹即能觅食中等规格的活螺狮。目前,养蟹池普遍缺乏螺狮,必须人工移植。螺狮的放养最好在其繁殖前(清明前)一次投足,亩放500~600kg,并适当投喂麦麸等饲料,促使其正常生长和繁殖,在养殖中后期要经常检查螺狮存量,发现不足要及时补充,保持蟹池的螺狮存量不低于每亩100kg。

5、加强饲养管理:需做好水质调控和饲料投喂等工作,做到勤换水、多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投喂要改一天一次为早、晚各一次,不喂腐烂变质饲料,准确把握投饲量,以吃饱吃尽为原则。

6、实施综合养殖:“颤抖病”发病严重的塘口以及由精养鱼池改为养蟹的塘口,在水草资源未丰富充足前不宜进行河蟹精养,这类塘口可以在做好清淤、消毒、种草等工作的基础上,实施河蟹、青虾混养。亩放蟹种15O只左右,青虾苗1.5万尾,把提高成活率,养大蟹作为主攻方向,力争亩产成蟹10~15kg,青虾20~25kg。这种半精养的综合养殖方式可以促进蟹池生态条件的改善,具有投资小、病害少、效益稳定的优点。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小董2310 | 2020-2-25 20: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写的真的很不错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123459860 | 2020-2-28 16: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前排支持下分享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胡仔1 | 2020-2-29 07: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前排支持下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麓山峰 | 2020-3-2 06: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小手一抖,积分到手!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用户名冒号酒 | 2020-3-4 1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看帖回帖是美德!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123459754 | 2020-3-4 12: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加利亚
谢谢楼主,共同发展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赶楼增顺脸 | 2020-3-5 18: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前排支持下分享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