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低温不能用药”,鱼儿生病只能忍着咯?

[复制链接]
查看579 | 回复0 | 2021-3-30 17: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不知从何时起,"低温不能用药"一说非常盛行,似乎似真理般的铁律了,当然,从人们的理想中来说,并不是低温才不能用药,而应该是整个养殖周期全程都不用药才好,但是,这切合实际吗?
1617096837802154_208.jpg
自古以来的人吃五谷都生百病,更何谈鱼呢。甚者,有人也说只要开好增氧机、养殖周期全程从不间断施用什么"保健"制剂,等等,就可防治鱼病或者鱼儿就不会生病。可想而知,大家也可能会猜出这些话出自于什么人群的口了。其实,加开增氧机,施用"保健"制剂等等措施,好处肯定有,但只能说是能够减少病患的发生,但是绝对不能保证不发生病害的,可能反而让鱼娇生惯养了!
1617096860633615_97.jpg
鱼类的鱼病中比如小瓜虫、斜管虫、车轮虫、孢子虫以及赤皮病、水霉病、溃疡病、三毛金藻病等等都有可能甚至本身就是低温类病害,特别是水霉病是低温鱼病的专属病类,如果依"低温不能用药"之说,那就只好等鱼自死了吧,有虫不能杀,有病也不治,是何规矩?

低温时节能不能用药?
不能理论性的高谈阔论,应该取决于是否有病害发生来定论,我们不能视鱼药如洪水猛兽,不能死板的认为鱼儿用了药就对人有害了,提倡科学的用药方法也是无所妨害的。如果鱼儿真的发生水霉病或者赤皮病了,长了寄生虫了,病重危及到鱼儿的生命了,就得非用药不可。如果一股脑的不加区别无视不同的情况,仍然照搬"低温不能用药"的观念而那就特错大错了!

至于低温时节的用药,只是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已,需稍加注意!我们说的低温时节主要是指水温低于15℃、鱼类越冬前后的深秋和开春季节。
1617096883762117_685.jpg
虽然低温用药有一定的风险但也有低温用药的好处1、水温低于15℃时,病原体的活动力会减弱,对药物的抵抗力降低,此时杀灭效果还好一些。

2、在水温逐步升高时,病原体也开始繁殖,活力也随之增强,侵袭力也增强。在开春的池底,藏于淤泥中的病原体,进入水体中欲行繁殖时杀之,就可以将病原体有效控制在水温升高、养殖对象生长旺盛时期之前,大大减少病原体对养殖对象的影响,最大限度的预防疾病,有利于保证当年全年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

3、水温低于15℃时用药剂量要小,相应的也节约了用药成本。
1617096911213751_509.jpg
低温季节的用药选择很关键
1、杀虫药物的选择

开春时水温低于15℃时,可以选择比如精制敌百虫,也可用阿维菌素溶液、伊维菌素溶液等杀虫剂。但注意尽量不要使用氯氰菊酯溶液、氯戊菊酯溶液等菊酯类烈性药物。尽量不使用晶体敌百虫,因其用量大,使用成本高,更重要的是晶体敌百虫对养殖对象的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影响养殖对象的摄食和生长,犹其会影响刚开始复苏的鱼儿的状况,即便使用也应注意掌控用量。

4—5月份水温达到20℃以上时,就可以选择阿维菌素类药物了,但氰戊菊酯类药物仍虽慎用。在杀锚头鳋、中华鳋等甲壳类寄生虫时,要根据这些寄生虫的繁殖生长特性进行两次杀虫效果最好,一般间隔10—15天。

寄生虫最好是用安全无毒的乐畅桉树精油,以驱代杀,以防代治,安全无毒副作用。

2、杀菌药物的选择

开春时水温低于15℃时,杀菌一般选择温和型消毒剂,常规养殖如用二氧化氯0.5ppm,溴氯海因粉100—200克/亩·米,聚维酮碘溶液25毫升/亩·米等,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消毒剂(强氯精等)。因为刺激性强的消毒剂对养殖对象刺激性大,而刚刚越冬过来的养殖对象的体质较差,抵抗力弱,容易引起其死亡;同时,刺激性大的消毒剂有杀藻作用,容易引起水质清瘦和缺氧,带来一定的危险性。
161709694874854_225.jpg
低温季节用药的注意事项
1、注意养殖对象对药物的敏感性。

2、注意水体溶氧,缺氧时尽量不用甚至禁用,在迫不得已必须用药时,需加开增氧机,甚至作好引水进池预案,以防不测。

3、多听天气预报,天气突变前后禁用或慎用药物。

4、注意用药时间,尽量在晴天后上午或中午时用药。

5、注意水质变化,如果突然水质清瘦或恶化时谨慎用药或禁用。

6、注意药物溶解程度,药物一定要充分溶解稀释,全池泼洒均匀;使用药物后尽可能开动增氧机。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