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间水产养殖的管控要点

[复制链接]
查看479 | 回复0 | 2021-4-7 12: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但在清明前后,仍有冷空气入侵。冬天积累的问题,此时集中出现;体质差的鱼,此时非死即伤。水花鱼苗的投放,多数集中在清明后一个月内。

      鱼类常见疾病:烂鳃、肠炎、痘疮病、竖鳞病、水霉病、锚头鳋,随着温度的增高,鱼类疾病逐渐增多。

      清明节前后养殖病害防治

      雨后天晴,气温回升,气泡病高发:红身、白身、聚群定身、拖便、肝脾肿大等,在此期间稳定水质抗应激为主!

1、加强消毒健康水质

      调节好池塘水深、水质 早春、鱼塘池水不宜太深,在池塘消毒后进水0.8~1.0m左右,让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饵料生物大量繁殖。池塘消毒后5~6天,培育水质,使池水变成油绿色或黄绿色,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2、鱼病防治

       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伤无病,游泳活泼的鱼种,放养时必须进行严格消毒,用3%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水体消毒,每隔15天用生石灰溶水泼洒1次,以水深1m计每亩水面每次用新鲜生石灰15~20千克,每月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7g/m3。禁止饲喂霉变质饲料,注意饵料消毒。池塘若施粪肥可按每1000kg加漂白粉0.25kg的比例搅匀后投施,投喂一般精、绿饲料可加药饵拌匀投喂,既消毒饲料,又能预防细菌性鱼病。

3、饲料投喂

      鱼种下塘后水温10℃以上时,草鲢鳙鲤鲫等鱼类开始摄食,这时应及时投喂米糠、菜饼、豆渣等精料和嫩草,每天或隔天1次,日投喂量从鱼体总重的1%逐步增加到3%,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投饵量。

     投饵时可进行驯食:先撒入少量碎细料于食台边进行引诱,以后逐渐定点投喂于食台上,并逐步达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目标。除投饵外,对养肥水鱼为主的池塘还要及时追肥,培育饵料生物,一般7~10天1次,每次施发酵的有机肥每亩为100~150kg,保持中等肥度水质,透明度以30~40cm为宜。

4、池塘管理

     自投放鱼种后每天巡塘2次,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保障鱼体安全。关键是及时发现鱼的病害,抓紧确诊、治疗,消灭敌害生物,避免损失。在运输、投放、消毒、饲喂、治病、捕捞等每个环节都应细心操作,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养殖的综合效益。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