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塘如何培菌培藻

[复制链接]
查看1360 | 回复0 | 2021-4-21 11: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传统的养虾蟹理念是“养虾蟹先养水”,养水则培藻。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和养殖密度的增加,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实验证明,营造优良养殖池塘环境的关键是“培藻”和“培菌”,构建藻菌平衡的生态。

一、对虾养殖池塘藻和菌的重要性


  通过浮游微藻和有益细菌的共同作用,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调节水质,抑制有害细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营造适宜对虾蟹健康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如图1所示)。

  “培藻”的作用:(1)能保持养殖水体中高含量的溶解氧;(2)消除有害因子,平衡酸碱度;(3)营造良好的水色和合适的透明度,抑制底生丝藻、有害藻类、寄生虫的繁殖;(4)通过浮游微藻、浮游动物食物链为虾苗—幼虾提供优良活饵料,提高虾苗—幼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培菌”的作用:(1)以菌克菌,有益菌形成优势,能抑制有害菌(弧菌等)的繁殖生长,减少病害发生;(2)能够及时降解、转化池塘中的有机物,促进优良藻类生长;(3)有益菌能够形成生物絮团,提高水体自净的能力,也可以成为对虾的优质活饵料,节约饲料。



二、虾塘藻与菌的调控技术



1.培藻的技术要点

  (1)具备优良的水源

  注意不要过量使用消毒剂或杀藻剂,避免破坏水源中的藻种。

  (2)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培水

  由于阳光充足,藻类生长较快,最好在晴天的上午使用培藻的营养素。

  (3)选择合适的培藻营养素

  浮游藻类是浮游在水中,能快速利用溶解在水中的营养,需要使用溶解性好、配比合理的营养素。农用的化肥(尿素、磷肥、碳铵等),适用于种植业,通过被土壤吸收,为植物提供营养。如果在水产养殖中,大量使用化肥进行培藻,只有少部分营养被藻类利用,大多部分营养却被池泥吸收,会使池底有机质过多,引起底质恶化,也容易造成蓝藻等有害藻类过度繁殖。



2.培菌的技术要点


  (1)培菌的时机

  水体消毒后,池塘中的细菌数量较少,应及时补充有益细菌,快速形成优势的有益菌群,能抑制弧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养殖过程中应定期使用有益细菌,每隔5天~7天使用一次,保持有益细菌在池塘中的优势生态位。

  (2)选择合适的有益细菌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应用证明,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三种有益细菌适合在对虾养殖中使用。芽孢杆菌适合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和乳酸菌可根据具体水质情况而选择使用。

  (3)合适的碳氮比有利于有益细菌的繁殖。养殖中后期水体中缺乏碳源,使用“糖蜜”可补充碳源,促进“菌相”和“藻相”稳定。

高产培藻,超产培菌:
进入4月份,温度已经快速回升,温度的升高水质的情况就会慢慢复杂起来,菌藻平衡,才能更好的稳定水质,防止病害的发生。
EM菌:强力分解池塘底部淤泥中的有机物,稳定和改善水质,使水体颜色清爽,促进动物生长,成本0.34元。

乳酸菌:稳定PH值,抑制蓝藻、弧菌、假单胞菌等有害生物的繁殖及生长,强力诱食,提高采食量,成本0.72元。

高浓缩芽孢:1000亿枯草芽孢--强力分解有机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稳定水色,促进水中各种藻类生长。

噬弧菌原粉:预防弧菌感染继发性细菌疾病,减少损伤。

光和细菌(蓝光):抑菌控藻,快速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超标,提高免疫力,抑制应激,促生长。

丁酸梭菌:强力诱食、改善肠道、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


1618977081816959_759.jpg
1618977081823643_673.jpg
1618977081827616_239.jpg
1618977114204548_957.jpg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