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海产品消费量35.9公斤/年,海鲜产业前景值得期待

[复制链接]
查看2478 | 回复0 | 2021-4-25 21: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海鲜作为食物几乎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到今天人们对海鲜的喜好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海鲜实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蛋白质消费形式之一。全球数十亿人口依靠大海的慷慨解囊来作为食物来源之一。







全球人均鱼消费量从1960年代的人均9.9公斤上升到20.5公斤。



全球人均鱼类消费量已创下每年20.5公斤的新纪录,并有望在下个十年进一步增加,这突显了鱼类在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最新报告指出,可持续水产养殖发展和有效渔业管理对于维持上述趋势至关重要。



海鲜消费:中国消费增长迅速



尽管从数据上看全球鱼类消费很大,但世界的鱼供应量几乎保持不变。然而,在这一统计数据中,隐藏着一个事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鱼类消费量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中国。



如果将中国排除在这一数据之外,那么人均海鲜消费量在过去十年中实际上已经下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消费国、进出口国之一。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海鲜进口量逐年增加。中国的海产品消费量从1990年的每人11.5公斤迅速增长到2004年的25.4公斤,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到35.9公斤/年。



如今中国消费主力越来越多年轻,对海产品位、健康等追求也越来越高,而进口海鲜普遍被认为质量更高,来自更清洁的环境,来自世界各国的优质海鲜产品市场机遇非常大,例如:龙虾、帝王蟹、三文鱼、扇贝、金枪鱼、银鳕鱼等。



据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报告《中国人的不断变化的胃口》显示未来几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一个进口额达到200亿美元的海产品进口市场,收入的提高增加了国内对海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优质品种的需求。



但不可否认的是,2020年国际水产行业经历了艰难的一年,疫情严重冲击、国际间贸易壁垒、全球经济增长疲缓、民众购买力减弱,种种因素的叠加推动中国海产市场变革升级加速。
1619356454380124_361.jpg
尽管消费能力有所减缓,但是同全球其他国家对比,中国市场海产品的消费潜力还是令众多海产大国纷纷注目,并布局中国市场。



我们吃了多少海鲜?



近年来全球海鲜年均消费总量1.44亿吨,其中中国是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以65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5%,欧盟1300万吨排名第二、第三大消费国是日本740万吨、美710万吨、印度480万吨。我国消费的6500万吨海鲜中,约有1500万吨是来自野生捕捞,其余5000万吨都是来自水产养殖。有意思的是,另一个海鲜消费大国日本正好和我们相反,他们吃的海鲜90%都是野生捕捉,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水产养殖。



淡水养殖产品,如鲤鱼、对虾,由于价格低廉,很受家庭消费和餐馆的欢迎。包括黄鱼、鱿鱼在内的海水水产品仍然是中国北方的最爱。国内流行的进口海水产品包括波龙、珍宝蟹、面包蟹、鳕鱼、鱿鱼、鲽鱼和鲭鱼等。加工贝类、虾、对虾和巴沙鱼片越来越受生活繁忙的城市消费者的欢迎。高档进口海鲜(如龙虾、银鳕鱼、三文鱼和帝王蟹被酒店和餐馆广泛用于高端消费者。



全球海鲜消费情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之一。



自1961年以来,食用鱼的总供应量和消费量一直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长,但世界人口增长率只有这个速度的一半。



来自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的蛋白质占人类动物蛋白质摄入量的13.8%至16.5%。
1619356479820953_855.jpg
在过去40年里,鱼类和渔业产品的人均供应量几乎翻了一番。



在工业化国家,自1967年以来,海鲜消费增长率仅为1%,低于人口增长率。67%的海产品来自内陆水域和捕捞渔业。鱼的人均日摄入量高达180千卡,但只有在少数几个国家达到如此高的水平,这些国家缺乏当地种植的替代蛋白质食品,或者非常喜欢吃鱼。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从海鲜中摄取总热量的五分之一。



如何选择健康安全的海鲜产品
161935650249678_331.jpg
安全养殖的产品,如罗非鱼、巴沙鱼、三文鱼、扇贝、青口贝、对虾等。
1619356522355841_694.jpg
清净海域深海野生捕捞的产品如:鲯鳅鱼、鳕鱼、珍宝蟹、波龙、鱿鱼、贝类等。
16193565436653_116.jpg

野生鲑鱼、对虾等。
1619356564973351_989.jpg
同时也要注意,这些海产品种群数量并不丰富,需要可持续捕捞,如银鳕鱼、金枪鱼、长寿鱼、剑鱼等。
1619356599090919_137.jpg
最后,买海鲜产品时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来自哪里?当地养殖还是远洋捕捞?如何养殖、捕捞?等等
161935662138860_14.jpg
中国海鲜市场的变革



2020年全球疫情对海产行业的冲击,加速了中国行业的变革,同时各种外部环境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变化也促使中国海产商家经历重大转型。



疫情期间电商经济大放异彩,随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资本对生鲜电商平台的关注也逐渐加码。中国的海产细分领域B2B垂直电商能够从国外海鲜供应商、渔民合作社等一手货源地直接向中国各地的消费者销售他们的高端海鲜产品,包括鲜活和冷冻产品,尤其是在鲜有大型海产交易市场的三线城市。



电商平台的冷链物流也在逐步推进,能够更好的服务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因此传统实体商店越来越适应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2019年抵御海产行业低迷的有效战略之一。
1619356641225767_783.jpg
不可否认传统海鲜批发市场一定程度上仍主导着中国的鲜活海鲜分销。分销商和次级分销商通常在批发市场有摊位,他们通常在分销前承担仓储产品的角色。分销竞争非常激烈,又高度分散,因为它由许多小企业主导。



经销商可以通过分经销商(小批发商)或直接向酒店、餐馆和超市销售产品,无法从价值链顶端直接获得产品。正因如此产业不集中、分级过多、不透明,酒店采购不便利等等也成为行业的痛点。
1619356660803446_371.jpg
尽管中国消费者仍然更喜欢鲜活的海鲜产品,但随着制冷能力的提高,冷链运输的发展,消费者对冷冻和加工海鲜产品的兴趣也在增加。



活海鲜和冷冻海鲜分销渠道几乎没有区别。由于产品寿命延长和地理分布覆盖面扩大,冷冻海产品供应链中可能会有更多的次级分销商。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以质量求发展、以速度求发展、以开放促发展的变革过程,越来越多的优质海产原产国进入这个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企业也会因变革而优胜劣汰,无法自主吸引消费、更别说“反哺”给渠道了,不具备自己“造血”的能力,难以“独立行走”。没有在自身行业内深耕的基础,没有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供应链,很难扬帆远航。



互联网发展速度飞快,未来3-5年中国生鲜B2B行业必将出现几家头部企业。海产供应链的上下游将逐渐集中化、高效化;流通链条缩短,流通成本降低,供应链的价值将逐步凸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