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蛙、成蛙活饵料的培育

  [复制链接]
查看993 | 回复4 | 2021-7-1 10: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黄粉虫培育



黄粉虫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幼蛙、成蛙的理想活饵料。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适应性强,病害和天敌少,食性杂,饲料价廉而且来源广,培育技术简单。



黄粉虫还可以立体生产,可以在居室中养殖,而且养殖成本很低,一般1.5~2千克的麦麸就可以培育0.5千克黄粉虫。



在自然温度条件下,南方的黄粉虫可以繁殖3代;如果适当控制温度和湿度,黄粉虫的生长速度和繁殖次数还可以增加。



1.生活史



和所有昆虫一样,一个世代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蛾)四态的变化,大约需要4~5个月。



人工饲养时,1只雌虫1年可繁殖2000~3000只幼虫。黄粉虫个体变态很不整齐,所以在活动期可同时出现卵、幼虫、蛹和成虫。



(1)卵:乳白色,椭圆形,米粒大小。卵的外面是卵壳,起保护作用,里面是卵黄。刚产出的卵又有黏性,常黏有饲料的碎屑。



卵最适宜的孵化条件为温度19~26℃,相对湿度78%~85%。卵的孵化时间随温度高低而异,10~20℃时需20~25天,25~30℃时只需4~7天。



(2)幼虫:刚孵出的幼虫很小,长约3毫米,乳白色。1~2天后开始进食,并进行第一次蜕皮。如果温度在25~30℃,饲料含水量在13%~18%,大约8天蜕去第一次皮,变为2龄幼虫,体长增至5毫米。以后大约在35天内又经过6次蜕皮,最后成为8龄老熟幼虫,这时幼虫呈黄色,体长增至20~25毫米。



幼虫在蜕皮过程中,每蜕皮1次,体长均明显增加。幼虫有13个体节,其中头节1节、腹节8节、胸节3节、尾节1节;头部口器黑色,有1对颚和1对触角;眼小,仅有感光作用。幼虫生长最适的温度为25~29℃,相对湿度80%~85%,气温低于10℃时极少活动,低于0℃或高于35℃时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幼虫很耐旱,但在较干燥的情况下,幼虫有互相残食的习性。幼虫昼夜都能活动、摄食。在适宜的温度25~28℃,相对湿度50%~80%时,8龄幼虫约经过10天即变成蛹。



(3)蛹:末龄幼虫化为蛹,蛹光身睡在饲料堆里,并无丝茧包被,有时还能自行活动。刚形成的蛹为乳白色,以后逐渐变黄、变硬,长约16毫米,头大尾小,两边有棱角,3天后颜色加深变成黑褐色。雄蛹乳状突起较小,不显著,基部愈合,端部伸向后方;雌蛹乳状突起大而显著,端部扁平稍骨化,显著向外弯。蛹常浮在饲料的表面,即使把它放在饲料底下,不久也会爬上来。黄粉虫的蛹期较短,温度在10~20℃时,15~20天即可羽化成蛾;25~30℃时,6~8天就能羽化成蛾。蛹期要求的最适温度为26~30℃,最适相对湿度为78%~85%。



(4)成虫:初羽化出的成虫为白色,逐渐转变为黄棕色、深棕色,2~3天后转变为黑色,有光泽。此时开始觅食。成虫体长14~19毫米。



成虫尾节只1节,雄性有交接器隐于其中,交配时伸出;雌性有产卵管隐于其中,产卵时突出成虫羽化后4~5天开始交配、产卵,交配昼夜进行,但夜晚多于白昼。成虫一生中多次交配,多次产卵。每次产卵6~15粒,每只雌成虫一生可产卵30~350粒。最适宜成虫生活的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为78%~85%,成虫昼夜都能活动、摄食。



2.生活习性



(1)温度:黄粉虫较耐寒,越冬老熟幼虫可耐受-2℃,低龄幼虫在0℃左右即大批死亡。0℃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可以活动吃食。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28℃,超过32℃会热死。4龄以上幼虫,当气温在26℃时,饲料含水量在15%~18%时,应急降温。黄粉虫较耐寒,老龄幼虫可耐受-4℃,低龄幼虫在0℃时即大量冻死,8℃时开始生长发育。



(2)湿度:黄粉虫耐干旱,理想的饲料含水量为15%,空气湿度为50%~80%。如饲料含水量超过18%,空气湿度超过85%,则生长发育减慢,易生病。在特别干燥的情况下,黄粉虫尤其是成虫有互相残食的习性。



(3)食物:黄粉虫在自然界中,多栖息在粮食和饲料仓库中,成为仓库的一大害虫。黄粉虫属杂食性昆虫,吃食各种粮食、油料和粮粕加工的副产品,也吃食各种蔬菜叶。人工饲养时,应该投喂多种饲料制成的混合饲料,如麦麸、玉米面、豆饼、胡萝卜、蔬菜叶、瓜果皮等搭配使用,也可喂鸡的配合饲料。



(4)光线:黄粉虫怕光喜暗。成虫喜欢潜伏在阴暗角落或树叶、杂草或其他杂物下面躲避阳光;幼虫则多潜伏在粮食、面粉、糠麸的表层下l~3厘米处生活。雌性成虫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比强光下产卵多。人工饲养黄粉虫应选择光线较暗的地方,或者饲养箱应有遮蔽,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影响黄粉虫的生活。



(5)喜群居:黄粉虫幼虫和成虫均喜欢聚集在一起生活。饲养时,如饲养密度过大,会提高群体内温度而造成高温热死幼虫,同时食物不足导致成虫和幼虫产生食卵和食蛹。



3.饲养方式



黄粉虫的培育技术比较简单,可进行大面积的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培育时需修建若干间培育室,并在培育室的门窗上装上纱窗,以防止敌害进入。



在每间房内安装若干排木架(或铁架),每只木架分3~4层,每层间隔50厘米,每层放置一个培育槽。培育槽的大小要和放置培育槽的木架相适应。



培育槽可用铁皮做成也可以用木板做成。培育槽的规格一般为长200厘米、宽100厘米、高20厘米。



如果使用木板做培育槽,应在培育槽的内壁裱贴蜡光纸,使内壁光滑,以防止黄粉虫爬出。



4.饲料



黄粉虫属杂食性昆虫.吃食各种粮食、油料和饼粕加工的副产品,也吃食各种蔬菜叶。人工饲养时,应该投喂多种饲料制成的混合饲料,如麦麸、玉米面、豆饼、胡萝卜、蔬菜叶、瓜果皮等搭配使用。也可喂鸡的配合饲料。



幼虫和成虫的基础混合饵料配方如下,可供参考。



配方1 麸皮45%,面粉20%,玉米粉6%,鱼粉3%,黄豆粉26%。另外,每100千克混合饵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添加剂3克、微量元素添加剂50克。



配方2 麸皮80%,玉米粉10%,花生饼粉9%,其他(包括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粉、土霉素)1%。



配方3 麸皮60%,碎米糠20%,玉米粉10%,豆饼粉9%,其他(包括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粉、土霉素)1%。



配方4 麸皮80%,玉米粉10%,花生饼粉l0%。



5.饲养方法



(1)成虫的饲养:成虫饲养的任务是使成虫产下大量的虫卵。



当羽化后的成虫,在虫体体色变成黑褐色之前,就要转到成虫产卵箱中饲养。若需转移的数量较少,可以用手捡拾;



若需转移的数量较多,可以用鸡毛翎将蛹和成虫扫到一头,在扫开的地方洒上一些新鲜麦麸,再放上一些白菜叶,成虫便会自行转移到新鲜饲料上去,这时便可将成虫迁移到成虫产卵箱中去。



成虫产卵箱为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15厘米的木箱,底部钉上网孔为2~3毫米的铁丝网,网孔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箱内侧四边镶以白铁皮或玻璃,防止虫子逃跑。



放养成虫前在饲养槽中放一层厚约4厘米的基础混合饵料,在饵料表面铺一层筛孔直径为3毫米的筛网,筛网上再铺一层厚约5毫米的基础混合饵料。



或先在箱底下垫一块木板,木板上铺一张纸,让卵产在纸上。箱内铺上一层l厘米厚的饲料,这样才能使成虫把卵产在纸上而不至于产在饲料中。



在饲料上铺上一层鲜桑叶或其他豆科植物的叶片,使成虫分散隐蔽在叶子下面。为了防止过剩的干菜叶发霉,每隔2~3天就要将多余的菜叶清除干净。



投放雌雄成虫的比例为1∶1。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入成虫4000~5000只。



成虫在生长期间不断进食、不断产卵,所以每天要投料1~2次,将饲料撒到叶面上供其自由取食。



在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情况下,羽化后的成虫经5~6天后便可以进行交配产卵,以后每隔6~10天再产一次卵。



成虫产卵时多数钻到纸上或纸和网之间的底部,伸出产卵器穿过铁丝网孔,将卵产在纸上或纸与网之间的饲料中,这样可防止成虫把卵吃掉。



每隔3~5天用鸡毛翎扫开一些饲料,将饲料和成虫移开,将卵转移到幼虫培育槽中,让其自行孵化。



然后在原成虫培育槽中重新铺上白纸,将原饲料和成虫放回,让它们继续产卵。



成虫连续产卵3个月后,雌虫会逐渐因衰老而死亡,未死亡的雌虫产卵量也显著下降,因而饲养3个月后就要淘汰全部成虫,以免浪费饲料和占用产卵箱。



(2)幼虫的饲养:幼虫的饲养是指从孵化出幼虫至幼虫化为蛹这段时间,均在孵化箱中饲养。孵化箱与产卵箱的规格相同,但箱底放置木板。一个孵化箱可孵化2~3个卵箱筛的卵纸,但应分层堆放,层间用几根木条隔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



孵化前先进行筛卵,筛卵时首先将箱中的饲料及其他碎屑筛下,然后将卵纸一起放进孵化箱中进行孵化。卵上盖一层菜叶或薄薄的一层麦麸,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6~10天就能自行孵出幼虫。刚孵出的幼虫和麦麸混在一起,用肉眼不易看得清楚。可用鸡毛翎拨动一下麦麸,如发现麦麸在动,说明有虫。



幼虫留在箱中饲养,3龄前不需要添加混合饲料,原来的饲料已够食用,但要经常放菜叶,让幼虫在菜叶底下栖息取食。幼虫在每次蜕皮前均处于休眠状态,不吃不动,蜕皮时身体进行左右旋转摆动,蜕皮一次需要8~15分钟。随着幼虫的长大,应逐渐增加饵料的投放,同时减小饲养密度。1~3周龄幼虫每平方厘米放养8~10只,4~6周龄则为5.5只,7~9周龄为4只,10~13周龄为3只,14周龄以上为1.7只。幼虫长到第20~25毫米或更大时,可收获作饲料。



幼虫的粪便为圆球状,和卵的大小差不多,无臭味,富含氮、磷、钾成分,是良好的有机肥,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可作饲料。幼虫培育槽中的粪便,应每隔10~20天清除一次。在清除粪便的前一天,不再添加饲料,待清除粪便后方可喂食。清除粪便的办法是:用筛子筛出幼虫粪便。筛子可用尼龙纱绢做成,对前期幼虫的粪便应用11~23目的纱绢做筛布,对中后期幼虫的粪便则用4~6目的纱绢做筛布。总之,以能让幼虫粪便筛出,而幼虫又钻不出筛孔为原则。在筛粪时,要注意轻轻地抖动筛子,以免把幼虫弄伤,并注意检查所筛出的粪便中是否有较小的幼虫。若有,可用稍小一些规格的筛子再筛一遍,或者把筛出的粪便都集中放到一个干净的培育槽中喂养一段时间后再筛。



用来留种的幼虫,到6龄时因幼虫群体体积增大,应进行分群饲养,幼虫继续蜕皮长大。老龄幼虫在化蛹前四处扩散,寻找适宜场所化蛹,这时应将它们放在包有铁皮的箱中或脸盆中,防止逃走。化蛹初期和中期,每天要检蛹1~2次,把蛹取出,放在羽化箱中,避免被其他幼虫咬伤。化蛹后期,全部幼虫都处于化蛹前的半休眠状态,这时就不要再检蛹了,待全部化蛹后,筛出放进羽化箱中,蛹在饲料表面,经过7天后就羽化为成虫。



饲养幼虫除了提供足够的饲料外,主要是做好饲料保湿工作,湿度控制在含水量15%,过于干燥时可喷水,但不宜太湿。可人工调节温度、湿度,使环境条件适宜于卵的孵化。在干燥、低温的秋、冬季节,可用电炉、暖气等加温;用新鲜菜叶覆盖饲养槽,在饲养室内悬挂湿毛巾,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在高温的夏季,可定时向饲养室房顶浇水降温。



6.病害防治



黄粉虫的抵抗能力强,很少发病,但也有发病的情况出现,如患软腐病、干枯病等。健壮的成虫,行动有急急忙忙、慌慌张张之态;健壮的幼虫,爬行较快、食欲旺盛。若发现虫体软弱无力、体色不正常,就要检查其是否有病。



(1)软腐病:此病多发生在梅雨季节,主要是因空气湿度大、饲料不干净;或在过筛时用力过大使虫体受伤、或幼虫被咬伤、或细菌感染所致。患软腐病时虫体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粪便清稀、虫体变黑变软,而后便腐烂死亡,或因无力蜕皮而死亡。



防治方法:若发现病虫,及时拣除,以防止互相感染;停喂青饲料,清理残饵和粪便;设法通风排湿;保持适宜的密度;过筛时,动作要轻,以减少虫体受伤的机会;发病后,用0.25克金霉素粉拌入0.5千克饲料投喂。



(2)干枯病:此病一般在幼虫和蛹中发生,病因不明,在高温干燥的季节易发此病。成虫较少患此病。患病的虫体从头至尾干枯,而后整个虫体枯死,死后体色变黑。

防治方法:干燥季节适当多投喂一些青饲料,或在地上洒些水,以调节湿度;若发现病虫,在饲料中拌些酵母片和土霉素粉,增加含钙质食物,以提高虫体的抗病能力。



(3)壁虎:壁虎很喜欢偷吃黄粉虫,是培育黄粉虫的一大敌害,而且较难防范。一旦培育的黄粉虫被壁虎发现,它会天天夜里来偷吃。有人曾打死一只壁虎后,剖腹检查发现,其肚里有4条20毫米的黄粉虫幼虫。



防治方法:彻底清扫培育室,堵塞一切壁虎藏身之地,门窗装上纱网,防止壁虎进入。



(4)老鼠:老鼠不仅能吃黄粉虫,而且还偷吃饲料,会把培育槽内搞得一塌糊涂。



防治方法:堵塞鼠洞,关好门窗,最好能在培育室内养一只猫。



(5)鸟类:黄粉虫是一切鸟类的可口饲料,若培育室开窗时,往往有麻雀进入室内偷吃,一只麻雀一次可以偷吃几十条幼虫。



防治方法:关好纱窗,防止鸟类入室,开窗时要有人看护。



(6)蚁害:蚂蚁也喜欢偷吃黄粉虫和饲料。在培育室四周挖水沟防蚁或在培育槽的架脚处撒石灰粉防蚁。



(7)米象:米象又叫米虫,它主要是和黄粉虫争饲料,米象的幼虫还会使饲料形成团块,而影响黄粉虫的生长和孵化。防治方法:饲料在使用前用高温蒸,以杀死杂虫。



(8)螨:螨类无处不存在,各种螨类对黄粉虫危害极大,会造成虫体软弱、生长缓慢、繁殖力下降。螨类很小,用肉眼很难看得清楚,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见到它形似小蜘蛛。



防治方法:搞好室内卫生,培育室在使用之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消毒(先关好窗,20平方米的室内用甲醛100毫升和50克高锰酸钾混在一起喷洒,立即关好门,待2小时后打开门窗通气);饲料在使用前,用蒸汽消毒,以杀死螨类;发现螨类时,可把饲料放在阳光下晒5~10分钟,若饲料中是幼龄虫不要晒太长时间;螨类严重为患时,可用40%的三氯杀螨醇喷洒在墙角饲料上(用药一定要慎重,喷药时要戴口罩,施药后要把手清洗干净)。



7.采收



当黄粉虫长到2~3厘米时,除筛选留足良种外,其余均可作为饲料使用。使用时可直接用活虫投喂。



(二)蚯蚓培育



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的分布很广,遍布于全世界。我国蚯蚓有160多种,常见的养殖品种有太平2号、北星2号、赤子爱胜蚓(俗名红蚯蚓)、威廉环毛蚓(俗名青蚯蚓)。蚯蚓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养殖技术简单。



1.生活史



蚯蚓的生活史包括一个生殖细胞的发生、形成和受精,到成蛙的衰老、死亡。人为地一般分为蚓茧形成、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三个阶段。



(1)蚓茧形成



①生殖细胞的发生:随着个体生长,生殖腺逐渐发育,其内也逐步进行着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到一定的时期,再排入贮精囊或卵囊内,进一步发育成精子或卵子。蚯蚓的卵多为圆球形、椭圆形或梨形。赤子爱胜蚓卵的直径只有0.1毫米,由卵细胞膜、卵细胞质、卵细胞核以及最外面一薄层由卵本身分泌的卵黄膜所构成。



②蚯蚓的交配:雌雄同体,异体交配。



③排卵与受精:排卵是指蚯蚓通过雌孔将卵排出体外的过程,当受精囊孔途经雏蚓茧时,原来交配所贮存的异体精液就排入雏蚓茧内,从而完成受精过程。



④蚓茧形成:从环带开始分泌蚓茧膜及其外面细长的黏液管起,经排卵到雏蚓茧从蚓体最前端脱落、前后封口成蚓茧止,是蚯蚓茧形成的全过程。初产蚓茧多为苍白色、淡黄色,随后逐渐变成黄色、淡绿色或淡棕色,最后可能变成暗褐或紫红色、橄榄绿色。多为球形、椭圆形,有的为袋状、花瓶状或纺锤状,少数为细长纤维状或管状。蚓茧的含卵量:同种类蚯蚓,蚓茧含卵量不同。有的仅含一个卵,有的则含多个卵。



(2)胚胎发育:蚯蚓的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分裂起,到发育为形态结构特征基本类似成年蚯蚓的幼蚓,并破茧而出的整个发育过程(即孵化)。它包括卵裂、胚层发育、器官发生三个阶段。蚯蚓胚胎发育的完成即为蚓茧孵化过程的结束。孵化所需时间及每个蚓茧孵出的幼蚓数,因种类、孵化时的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而变。赤子爱胜蚓每个蚓茧一般孵出幼蚓1~7条,孵化时间为2~11周。



(3)胚后发育:从幼蚓由蚓茧中孵化出来,经生长发育到达性成熟、生殖,然后逐渐衰老以及死亡。蚯蚓的寿命为1~3年。



2.生活习性



(1)喜温:适宜温度为5~30℃,最适温度在20℃左右,32℃以上停止生长,10℃以下活动迟钝,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



(2)喜湿: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中性或微酸、微碱性土壤中,适宜湿度在60%~70%。



(3)怕光: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



(4)怕盐:盐料对蚯蚓有毒害作用。



(5)食物:蚯蚓是杂食性动物,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食料。



(6)繁殖:一般4~6月龄性成熟,一年可产卵3~4次,每年3~7月和9~11月是蚯蚓繁殖旺季。蚯蚓的寿命为1~3年。



3.饲养方式



蚯蚓饲养场所可在室外饲养,也可在室内饲养(水泥池养殖床、多层式箱养、盆养)。饲养场所应遮荫避雨,避免阳光直射,排水、通风良好,湿度适宜,环境安静,无农药和其他毒物污染,并能防止鼠、蛇、蛙、蚂蚁等的危害。



(1)池养:可利用阳台、屋角等闲置地方,建池养殖。在室内用砖砌成5平方米大小的方格池,高25厘米左右,垫上10厘米以上松土。或建成长2米、宽2.5米、深0.4~0.5米的池,或按行距0.5米左右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建造。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不挖池底,在地上用砖直接垒池。如果地势高而干燥,可向下挖40~50厘米深池,以利于保持池内的温度和湿度。



(2)床养:在地面上直接铺养殖土做成养殖床,养殖床面积5~6平方米大小,四周设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沟,既可排水,又可作防护沟。



(3)缸养:在缸底钻1~2厘米圆孔用于排水,铺上10厘米厚的养殖土。



(4)盆养:可利用花盆等容器饲养。适合养殖赤子爱胜蚓、微小双胸蚓、背暗异唇蚓等。一般常用的花盆等容器,可饲养赤子爱胜蚓10~70条。盆内所投放的饲料不要超过盆深的3/4。这种养殖方式,盆内土壤或饲料的温度和湿度容易发生变化,需要注意掌握。



(5)箱或筐养:可利用包装箱、纸箱或塑料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箱、筐的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养殖箱的底部和侧面均应有排水、通气孔。排水、通气孔孔径为0.6~1.5厘米。



(6)箱式立体养殖:将相同规格的饲养箱重叠起来,可以进行立体集约化养殖。先做好木箱与架子。架子可用钢筋、角铁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砖、水泥板等材料建筑垒砌。养殖箱长50厘米、宽35厘米、高25厘米左右,放在饲养架子上,一般放4~5层。在箱中垫10厘米以上松土,上面加盖透气的防逃网。养殖时,注意通风换气、调节温度与土壤湿度,保持土壤的清洁与室内卫生。
(7)沟槽养殖:选择背风遮荫处,开挖沟槽养殖。沟槽长10米,宽2米,深60~80厘米。沟的上面一侧稍低,一侧稍高,有一定的倾斜度。沟底铺15厘米厚的养殖土,沟上用薄膜、竹帘、塑料板等防雨材料覆盖,可放养3000~5000只蚯蚓。沟的表面四周应开好排水沟,沟底养殖土堆放成棱台形,以排水。



(8)田间养殖: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宽35~40厘米、深15~20厘米的沟槽,施入腐熟的畜禽粪、生活垃圾等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 10厘米左右,放入蚯蚓进行养殖。沟内应经常保持潮湿,但又不能积水。这种养殖方式不宜在种植有柑橘、松、枞、橡、杉、桉等的园林中开沟放养。也可进行田间规模养殖。



(9)半地下室养殖:选择背风、干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宽、长度自定的沟。沟的一侧高出地面1米,另一侧高出地面30厘米,形成一个斜面,斜面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



(10)地下窖养殖:利用人防工事、防空洞、地洞、地坑或土窖等阴暗潮湿保温的地点进行养殖。



(11)塑料棚室养殖:可利用现有的冬季暖棚、温室养殖蚯蚓。



(12)简易堆料养殖: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又不积水的平地作养殖场。利用马、牛、羊粪或其他畜禽粪便再加入30%的干草料拌匀堆沤发酵而成堆料。将堆制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铺于选定的地点,堆料宽1~1.2米,厚15厘米。均匀投入含卵块及幼蚓的蚓种,上面再覆盖厚5厘米的堆料。用薄膜覆盖。为防蚯蚓逃逸,用网目3毫米的尼龙网围护,或挖水沟围护。



4.饲料



培育蚯蚓的饲料的调配比例一般为主食(落叶、枯草、废纸等多纤维物质)占60%,副食(产业废料等)占40%,含水分以70%~75%为最佳。在畜禽粪便中,牛粪、猪粪、兔粪都可以作蚯蚓的饲料,其中以兔粪为最好,但是不能用鸡粪。如果用造纸污泥或其他产业废料作蚯蚓的培育饲料,其中再掺进一定比例的稻草和牛粪,制成堆肥或掺进活性污泥40%和木屑20%,都可以达到良好的培育效果。



养殖蚯蚓的原料一般要进行堆沤发酵处理,以便蚯蚓取食。



(1)发酵料配方:发酵料配方中,粪料主要是牛粪、马粪、猪粪、羊粪、鸡粪、腐烂的水果、蔬菜等,草料主要是植物秸秆、茎叶、杂草、垃圾等,其中以牛粪和稻草效果最佳,猪粪次之。常见配方如下:



配方一:粪料60%,作物秸秆或青草40%。



配方二:粪料70%,作物秸秆或青草20%,麦麸10%。



配方三:牛粪、马粪各25%,玉米秸49%,尿素1%。



配方四:牛粪60%,稻草或麦草40%。



配方五:粪料40%,作物秸秆或青草57%,石膏粉2%,过磷酸钙1%。



(2)原料发酵处理:发酵是将饲料中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通过细菌或酵母分解为简单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有机物经过发酵腐熟,具有营养丰富、细、软、烂、易于消化吸收、适口性好等特点。



(3)原料处理:捣碎牛粪等畜禽粪便;粉碎杂草、树叶、稻草、麦秸、玉米秸秆等植物类原料,铡切成1厘米左右;将蔬菜、瓜果切剁成小块;剔除碎石、瓦砾、金属、玻璃、塑料等有害物质。



(4)发酵条件



①温度:温度对原料堆的分解发酵有重要影响。微生物适宜生活温度为15~37℃,其中好气性微生物生活的最适温度为22~28℃,兼气性微生物生活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耐热微生物生活的最适温度为50~65℃。



②原料含水量:含水量控制在40%~50%,即堆积后堆底边有些许水流出。



③pH值:微生物对酸碱度反应十分敏感,pH一般在6.5~8.0。过酸可添加适量石灰,过碱可用水淋洗。



(5)堆制发酵



①预湿:将草料浸泡吸足水分,预堆10~20小时。干畜禽粪同时淋水调湿预堆。



②建堆:先在地面上按2米宽铺一层20~30厘米厚的湿草料,接着铺一层厚约3~6厘米的湿畜禽粪。然后再铺厚约6~9厘米的草料、3~6厘米的湿畜禽粪。这样一层粪料、一层草料,交替铺放,直至铺完为止。



堆料时,边堆料边分层浇水,下层少浇,上层多浇,直到堆底渗出水为止。料堆应松散,不要压实,料堆高度宜在1米左右。料堆成梯形、馒头形或圆锥形,最后堆外面用塘泥封好或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温、保湿。



③翻堆:堆制后第二天堆温开始上升,4~5天后堆内温度可达60~75℃。待温度开始下降时,要翻堆进行第二次发酵。



翻堆时要求把底部的料翻到上部,边缘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边缘,同时充分拌松、拌和,适量淋水,使其干湿均匀。第一次翻堆1周后,再做第二次翻堆,以后隔6、4天各翻堆一次,共翻堆3~4次。



(6)发酵饲料处理



①鉴定:培养料发酵30天左右,无臭味、无酸味。色泽为茶褐色。手抓有弹性,用力一拉即断,一种特殊的香味,即表明发酵腐熟。



②投喂前的处理: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混合均匀,然后堆积压实,用清水从料堆顶部喷淋冲洗,直到饲料堆底有水流出,清除有害气体和无机盐类、农药等有害物质。



饲料的酸碱度在6.5~8.0都可使用。含水量可控制在37%~40%左右,即用手抓一把饲料挤捏,指缝间有水即可。若过干,则需加水;若过湿,则要晾干一些。



③试投:使用前,先用少量蚯蚓试验饲养,经1~2昼夜后,如果有蚯蚓自由进入栖息、取食,无任何异常反应,即可大量正式投喂。否则,说明原料腐熟不完全,要继续发酵后才能使用。



(7)注意事项



①冬季要注意选择温暖、避风寒的地方堆料,夏季要注意料堆避免阳光直接照晒。



②冬季堆沤时,因气温较低,应将饲料堆踏实,以减少空气流通,调节发酵速度。



③料堆发酵过程中出现料面塌陷时,要及时用周围的原料填平凹处,以防雨水渗入。



5.饲养方法



(1)蚓种采集



①蚓种选择:选择蚯蚓种要根据养殖目的和具体情况来定。目前,我国人工养殖的蚯蚓种类主要是赤子爱胜蚓和威廉环毛蚓。赤子爱胜蚓,个体中偏小,生长期短,繁殖率高,食性广泛,易饲养,便于管理,蛋白质含量高,可作人类的美味食品。威廉环毛蚓,个体中等大小,分布广,生长发育较快,个体粗壮,抗病力强,适于大田养殖。



饲料用蚯蚓,可采用环毛蚓、背暗异唇蚓、赤子爱胜蚓、红正蚓等,这些蚯蚓生长发育快。药用蚯蚓种一般多用直隶环毛蚓、秉氏环毛蚓、参环毛蚓和背暗异唇蚓等。改良土壤用蚯蚓种一般多选择微小双胸蚓、爱胜双胸蚓等。沙质土壤,可选择湖北环毛蚓和双颐环毛蚓。



②引种:引种主要指从外地养殖场或蚯蚓种场直接购进蚯蚓种品种。蚯蚓良种主要有太平2号(自日本引进,与赤子爱胜蚓同属一种)、北星2号(与赤子爱胜蚓同属一种)、赤子爱胜蚓(俗名红蚯蚓)、威廉环毛蚓(俗名青蚯蚓)。也可采集野生蚯蚓做种。



③野外采种:野外采种时间,北方地区6~9月,南方地区4~5月和9~10月。选择阴雨天采集。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腐殖质较丰富的疏松土质中。野外采集蚯蚓种方法有:



Ⅰ.扒蚯蚓洞:直接扒蚯蚓洞采集。



Ⅱ.水驱法:田间植物收获后,即可灌水驱出蚯蚓;或在雨天早晨,大量蚯蚓爬出地面时,组织力量,突击采收。



Ⅲ.甜食诱捕法:利用蚯蚓爱吃甜料的特性,在采收前,在蚯蚓经常出没的地方放置蚯蚓喜爱的食物,如腐烂的水果等,待蚯蚓聚集在烂水果里,即可取出蚯蚓。Ⅳ.红光夜捕法:利用蚯蚓在夜间爬到地表采食和活动的习性,在凌晨3~4 点钟,携带红灯或弱光的电筒,在田间进行采集。



④蚓种处理:无论是野外采集的蚯蚓种还是外地直接引种,都要经过药物处理、隔离饲养和选优去劣:



Ⅰ.药物处理:用1%~2%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喷洒在蚯蚓种体上,5小时后再喷洒一遍清水。



Ⅱ.隔离饲养:将药物处理过的蚯蚓种放入单独的器具中饲养,经过1周的饲养观察,确认无病态现象,才可放入饲养室或饲养架内饲养。



Ⅲ.选优去劣:挑选个体体型大,健壮,活泼,生活适应性强,生长快,产卵率高的蚯蚓作为优种单独饲养。



(2)投放蚓种



①饲养密度:蚯蚓生活史包括繁殖期、卵茧期、幼蚓期和成蚓期。养殖时,前期幼蚓个体小、活动弱,饲养密度每平方米50000~60000万条;后期幼蚓个体长大,活动增强,应扩大养殖面积,每平方米15000万条左右。



在适宜的条件下,威廉环毛蚓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000条左右;赤子爱胜蚓为每平方米20000条左右。



②饲料厚度:饲料厚度18~20厘米。冬季饲料厚度可加厚到40~50厘米。



③投种方法



Ⅰ.投放成蚓:将蚓种放入饲料内,使其大量繁殖,每隔10~15天即可收取蚯蚓。



Ⅱ.蚓茧孵化:收集养殖床内的蚓茧,投放在其他的养殖床内孵化。蚓茧的收集:



方法一:将原饲料从床位内移开,新饲料铺在原来床位内,再将原饲料(连同蚯蚓)铺在新料之上。待成蚓为取食新饲料而钻到下面的新饲料层后,取上面的含蚓茧的旧饲料。



方法二:在原饲料床两侧平行设置新饲料床,经2~3昼夜或稍长时间后,成蚓自行进入新饲料床。将原料床连同蚓茧和幼蚓取出过筛或放在另外的地方继续孵化。



方法三:收集蚓粪,蚓粪中往往含有许多蚓茧。将含有蚓茧的蚓粪摊开风干,不要日晒。待含水量为40%左右时,用孔径2~3毫米的筛子将蚓粪过筛。筛上物(粗大物质和蚓茧)另置一床,加水至含水量为60%左右,继续孵化。



③留种:成蚓性已成熟,应挑选发育健壮、色泽鲜艳、生殖带肿胀的蚯蚓,更新原有繁殖群体。也可利用蚓茧留种:收集含有许多蚓茧的蚓粪;将含有蚓茧的蚓粪摊开风干,不要日晒;待含水量为40%左右时,用孔径2~3毫米的筛子将蚓粪过筛;经筛选后的蚓粪继续风干,然后用塑料袋包装贮存备用。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0:5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3)饲养管理



①创造适宜养殖环境:根据蚯蚓生活习性、日常要保持它所需要的适宜湿度和温度,避免强光照射,环境要安宁。冬季应加盖稻草或塑料薄膜保温,夏季遮阳,并洒水降温,保持空气流通。料床温度宜保持在20~25℃。料床要保持一定湿度,但又不能积水。一般每隔3~5天浇1次水,使料床绝对湿度保持在37%~40%,底层积水不超过1~2厘米。养殖床上面可加盖。晚上开灯,防止蚯蚓逃走。



②保持饲料床含氧量:蚯蚓耗氧量较大,需经常翻动料床使其疏松,或在饲料中掺入适量的杂草、木屑。如料床较厚,可用木棍自上而下戳洞通气。



③适时投料:在室内养殖时,养殖床内的饲料经过一定时间后逐渐变成粪便,必须适时给以补料。



Ⅰ.上投法:当养殖床表层的饲料已粪化时,将新饲料撒在原饲料上面,约5~10厘米厚。



Ⅱ.下投法:将原饲料从床位内移开,新饲料铺在原来床位内,再将原饲料(连同蚯蚓)铺在新料之上。



Ⅲ.侧投法:在原饲料床两侧平行设置新饲料床,经2~3昼夜或稍长时间后,成蚓自行进入新饲料床。



④定期清除蚯蚓粪便:



清理蚯蚓粪的目的,是减少养殖床的堆积物,并获得产品,清理时要使蚯体与蚯粪分离。对早期幼蚯,可利用其喜食高湿度新鲜饲料的习性,以新鲜饲料诱集幼蚯;对后期幼蚯、成蚯和繁殖蚯可用机械和光照及逐层刮取法分离,即用铁耙扒松饲料,辅以光照,使蚯蚓往下钻,再逐层刮取残剩饲料及蚯粪,最后获得蚯蚓团。



⑤适时分养:在饲养过程中,种蚯不断产出蚯茧,孵出幼蚯,而其密度也就随着增大。当密度过大时,蚯蚓就会外逃或死亡,所以必须适时分养。



⑥适时采收:适时采收成蚯,即使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



6.病害防治



蚯蚓的病虫害主要有线虫、族虫、螨虫、蛇、青蛙、鸡、白蚁、蚂蚁、蜗牛、老鼠、蜈蚣、蜘蛛等。对于蚯蚓的病虫害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办法,即要经常在蚯蚓培育区的周围进行消毒杀菌;培育蚯蚓的容器上面一定要盖上盖子;培育蚯蚓的饲料须经发酵后使用,如果饲料在培育基中发酵就会产生酸、二氧化碳、氨及甲烷气等有害物质而造成蚯蚓逃逸或中毒死亡(蚯蚓的中毒症状为体形改变);蚯蚓的饲料中,切忌加入盐和化学药品。



7.采取



收取成蚯可以与补料、除粪结合起来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1)光照下驱法:利用蚯蚓的避光特性,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用刮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养殖床下部,最后蚯蚓聚集成团,即可收取。



(2)甜食诱捕法:利用蚯蚓爱吃甜料的特性,在采收前,可在旧饲料表面放置一层蚯蚓喜爱的食物,如腐烂的水果等,经2~3天,蚯蚓大量聚集在烂水果里,这时即可将成群的蚯蚓取出,经筛网清除杂质即可。



(3)水驱法:适于田间养殖。在植物收获后,即可灌水驱出蚯蚓;或在雨天早晨,大量蚯蚓爬出地面时,组织力量突击采收。



(4)红光夜捕法:此法也适于田间养殖。利用蚯蚓在夜间爬到地表采食和活动的习性,在凌晨3~4点钟,携带红灯或弱光的电筒,在田间搜寻采收。



(5)干燥逼驱法:对旧饲料停止洒水,使之比较干燥,然后将旧饲料堆集在中央,在两侧堆放少量适宜湿度的新饲料,约经两天后蚯蚓都进入新饲料中。这时取走旧饲料,翻倒新饲料即可捕捉。



(6)笼具采收法:用孔径为1~4毫米的笼具,笼中放入蚯蚓爱吃的饲料。将笼具埋入养殖槽或饲料床内,蚯蚓便陆续钻入笼中采食,待集中到一定数量后,再把笼具取出来即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1:0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三)蝇蛆培育



苍蝇生长繁殖速度惊人。据测算,一对苍蝇4个月能繁育2000亿个蛆。从卵发育到成虫,一般仅需10~11天,如果到出产品,3~4天即可。养殖技术简单,周期短,见效快。



养苍蝇可在室内进行,不受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遗弃的禽、畜养殖房等均可用于养殖蝇蛆。若有加温条件,一年四季均可养殖。蝇是杂食性、腐食性昆虫,可以利用米糠、麦麸、酒糟、豆渣、果渣、鸡粪、牛粪、猪粪等多种培养料来饲养。



1.生活史



苍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蛆)、蛹、成蝇四个时期。不同蝇种的发育时间受温度和环境的影响而不同,如常见的家蝇,在16℃时完成整个生活史需20天,但在30℃时只需要10~12天。



(1)卵:乳白色,香蕉型,前端尖,后端圆,往往几十个或几百个堆在一起。卵发育时间的快慢根据当地的温度而异,温度高时发育快,温度很低,即停止发育。南方一般在13℃以下,北方在8℃以下,即不能孵出。卵需要高湿,相对湿度低于90%,则死亡率高。



(2)幼虫(蛆):蝇蛆的活动范围一般在孳生物10厘米以内,接近地表处,以腐烂有机物质为食料,气温和营养条件适宜,幼虫期约需3~5天。



(3)蛹:成熟幼虫化蛹之前停止取食,即离开高温、高湿环境,爬行到附近干松的土层中静止化蛹。蛹期一般3~5天。



(4)成蝇:成熟的蛹破壳而出,羽化为成蝇。刚羽化的蝇为苍白色,外皮柔软,经数小时才能飞行,这一特点有利于杀灭。成蝇羽化后不久即交配,一生产卵约3次,多至4~6次,每次产卵约100~150个。



2.生活习性



(1)幼虫生活习性:幼虫有畏光性,一般群集潜伏在饲料表层下2~10厘米左右摄食。成熟后,摄食停止,并开始离开潮湿的食场到光暗而干燥的地方或较干的食渣内准备化蛹。



(2)成虫生活习性



①交配、产卵:雄性羽化后18~24小时,雌性羽化后约30小时,达到性成熟,开始交配。绝大多数蝇—生仅交配—次,雄蝇的精液能刺激雌蝇产卵,贮存在雌蝇受精囊中的精子能延续三周或三周以上,使陆续发育的卵受精,所以雌蝇交配—次可终身受精。



雌蝇产第—批卵的时间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在35℃时,产卵前期为2天,15℃时为9天,15℃以下—般不产卵。蝇有卵小管约100支左右,所以每批产卵达100个左右,每只雌蝇一生能产卵10余批,甚至达20批,但每批卵数逐渐减少,一般每只雌蝇终身产卵4~6批,每批间隔3~4天,终身产卵400~600个,多达1000个左右。绿蝇为28~30天,大头金蝇为20天。



②食性和取食行为:苍蝇食性复杂,到处都有它的食源,但不同蝇种,食性有差异。苍蝇取食的行为很特殊,当它接触到食物时先利用足上和喙上的化学感受器辨尝味道,然后取食,取食次数频繁,每几秒取食—次,边吃边吐边拉。



③活动和栖息:苍蝇有趋光性,白天活动,夜间栖息。苍蝇的活动受气温影响。在4~7℃时活动力很弱,30~35℃时最活跃;45~47℃时死亡;30℃以上停留在荫凉处,秋凉和冬季在阳光下取暖。下雨、刮风入侵室内。



④飞行和扩散:蝇每小时能飞行6~8千米,—般活动范围在1~2千米以内,常在孳生物100~200米半径范围内活动取食。苍蝇的扩散受风向、风速、气味等多种因素影响,还可通过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及农副产品进入城市,形成被动扩散。



⑤寿命:苍蝇的寿命与温度、湿度、食物以及苍蝇的活动频率有关,通常雌蝇比雄蝇寿命长,雌蝇的寿命—般为30~60天,越冬可达半年之久。



3.饲养方式



饲养成虫分舍养和笼养两种,前者适宜大规模工厂化饲养,需要严防逃逸。后者既适合大规模工厂化饲养,也适宜小规模饲养。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笼养来饲养成虫。



(1)养蝇房:种蝇要在蝇房饲养。种蝇房的大小,根据需要建造,也可用旧房改装。门和窗安装玻璃和纱窗,以利调温,壁上安装风扇,以调节空气。房内宜有加温设备,使冬天温度保持20~32℃,房内相对湿度保持60%~70%。



为了防止成虫偶然逃逸,造成扩散,或外界成虫飞入饲养房内干扰,养蝇房应设置纱门、纱窗,严加防范。还要特别注意预防老鼠、蚂蚁、蟑螂、蟋蟀等敌害生物,特别是老鼠和蚂蚁的侵害。



另外,利用塑料大棚养殖苍蝇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塑料大棚长20米、宽4米,低墙高2米、高墙高3米。在棚中设置立体纱网,在网中养苍蝇。



(2)蝇笼:饲养成虫的笼子根据饲养规模和条件的不同,可大可小。小笼的规格一般为,笼长50厘米、笼宽40厘米、笼高30厘米。



这种笼子可以饲养7000~8000个成虫,即每只成虫可占空间7.5~8.5立方厘米。大笼的规格可加一倍或加数倍,饲养成虫的数量也可相应地增加其倍数。



无论大笼小笼,均用2毫米网眼固定的窗纱缝制为好。



即先将好的窗纱缝成一个密封的方袋状,并在一方的下边开一个横向15厘米、高5厘米左右的小口,在口外再缝上一个相应大小的纱布套,并在笼子的8个角上缝好带子。



使用时,将笼子的8个角挂在相应的钉上或棍上,如同挂蚊帐一般,并将笼底托在一个平板上。



4.饲料



(1)蝇蛆食料:麦麸、米糠、酒糟、豆渣等,均可用于蝇蛆养殖。也可利用发酵过的人、畜粪便,动物废弃物。蝇蛆嗜食猪粪、鸡粪。



鸭粪等畜禽粪便。种蝇饵料可用畜禽粪便、打成浆糊状的动物内脏、蛆浆或红糖和奶粉调制的饵料。



或用1份黄豆浸水磨浆,放入20份水中搅匀,再加6份鲜禽畜血,盛于平底皿中的海绵上。



(2)饵料配方



①蝇蛆饵料:33.3%猪粪和66.7%鸡粪,或猪粪66.7%、鸡粪33.3%混合发酵腐熟。



②种蝇饵料:20克红糖,10克奶粉,混合溶于100毫升清水中。



5.饲养方法



(1)蝇种子选育:首先应该选择个体健壮、产卵量高、正值产卵盛期的蝇群的卵块进行强化饲育,即适当稀养,食期添加一部分自然发酵2~3天的麦麸、米糠等,勤加食,勤除渣,使幼虫健壮整齐。



一窝幼虫,虽然饲养管理周到,化蛹仍有2~3天甚至4~5天的先后之差。因此,应选虫体大小、色泽基本一致的幼虫,放在10厘米左右深的盆内,再将这个盛有幼虫的盆放在另一个较大较深、盆底盛有一薄层糠粉之类比较干燥的粉状物的盆内,盆上加盖纸等物,使盆内保持黑暗通风。



成熟的幼虫排干体液后,就会纷纷从粪渣里面往盆外逃逸而掉进大盆底上粉状物内,准备化蛹。如果幼虫阶段发育整齐,1~2天内大部分幼虫可以逃逸出来而化蛹。一般以1~2天内获得的虫体较好,剩下的可作饲料处理。逃逸出来的虫体要放在黑暗、通风、安静的环境中,平铺2~3层,待其化蛹。



等到蛹体外层颜色变为褐色,即化蛹2~3天后,用称重或测量容积的方法计数,或先数1000个蛹,称重,然后按比例称取所要的个数重。或先数1000个蛹,用量筒测容积,然后按比例量取所要求的个体容积。计数以后分别用纱布包好,浸入(1~2)×10-4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5分钟,洗净脏物,放入成蝇笼内让其孵化。在正常情况下,如化蛹整齐,而且体质健壮,绝大多数蛹体会集中在1~3天内羽化完毕。



无论幼虫和蛹,都易受老鼠、蚂蚁等的危害。饲养幼虫的猪粪、鸡粪极易逗引外界苍蝇前来产卵,一定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以免造成种子不纯,或发育不一致。



(2)成虫饲养:在温度为25~28℃,湿度为50%~60%的环境中,饲养成虫的效果最好。



①调节温湿度:放养蝇蛹前,将养蝇房温度调节到24~30℃,相对湿度调节到50%~70%。



②放养蝇蛹:笼子和其他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将蝇蛹用清水洗净,消毒,晾干,盛入羽化缸内,每个缸放置蛹5000粒左右,然后装入蝇笼,待其羽化。



③投喂饵料和水:待蛹羽化(即幼蛹脱壳而出)5%左右时,开始投喂饵料和水。饵料放在饲料盆内。如果饲料为液体,则在饲料盆内垫放纱布,让成蝇站立在纱布吸食饲料。在种蝇的饵料可用畜禽粪便、打成浆糊状的动物内脏、蛆浆或红糖和奶粉调制的饵料。目前,常用奶粉加等量红糖作为成虫的饲料。如果用红糖奶粉饵料,每天每只蝇用量按1毫克计算。以每笼饲养6000个成虫计算,成虫吃掉20克奶粉和20克红糖后,可以收获蝇蛆30千克。



饲养过程中,可用一块长、宽各10厘米左右的泡沫塑料浸水后放在笼的顶部,以供应饮水,注意不要放在奶粉的上面。奶粉加红糖和产卵信息物(猪粪等)分别用报纸托放在笼底平板上,紧贴笼底。成虫便可隔着笼底网纱而吸水、摄食和产卵。



也可在笼内放置饲水盘供水,饲水盘要放置纱布。每天加饲养料1~2次,换水1次。



④安放产卵盘及产卵信息物:当成虫摄食4~6天以后,其腹部变得饱满,继而变成乳黄色,并纷纷进行交尾,这预示着成虫即将产卵。在发现成虫交尾的第二天,将产卵盘放入蝇笼,并把产卵信息物放入产卵盘(或将猪粪疏松撒在报纸上,其下垫上薄膜塑料和硬纸板,放在笼底平板上,以便于成虫产卵)。目前常用猪粪作引产信息物,其引产的效果较好,但是容易黏污笼壁,因而应当经常擦抹。也可用猪粪浸出物浸湿滤纸作为引产信息物,它虽不会污染笼壁,但容易干燥而影响引产效果。引产信息物也可用人工调制:麦麸用0.01%~0.03%碳酸铵水调制,再放些红糖和奶粉,含水量控制在65%~75%,混合均匀后盛在产卵缸内,装料高度为产卵盘的2/3,然后放入蝇笼,集雌蝇入盘产卵。



⑤收卵:每天收卵2次,中午12时和下午16时各收集一次。每次收卵后将产卵盘中的卵和引产信息物一并倒入培养基内孵化,并重新换上新的引产信息物。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成虫停止产卵为止。



⑥淘汰种蝇:成虫在产卵结束后,大都自然死亡。死亡的成虫尸体太多时,应适当清除。清除尸体的工作应当在傍晚成虫的活动完全停止以后进行。当全部成虫产卵结束后,部分成虫还需饥饿2天,才可自然死亡。也可将整个笼子取下放入水中将成虫闷死,或用热水或蒸汽杀死。淘汰的种蝇可烘干磨粉作畜禽饲料,淘汰种蝇后的笼罩和笼架应用稀碱水溶液浸泡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3)雌雄苍蝇分离:一般羽化后6~8天,雄雌两性已基本交配完毕,可适时分离雄蝇,用以饲养蟾蜍。



①在蝇笼内改产卵盘为产卵缸(普通茶缸),内盛半缸含水量70%的麦麸,麦麸上放入少量1%~3%的碳酸铵溶液,再放些红糖和奶粉。这种方法可较好地引诱雌蝇产卵。待缸内爬满雌蝇后,将预先制作的纱网袋(大小以能套入为准)悬吊在蝇笼内产卵缸上方,轻缓地放下罩住缸口,轻击缸体,雌蝇即全体飞起,进入纱网袋。



②用有黏性的红糖水浸湿雌活蝇,抖落进容器中,将其捣碎,加上10倍的清水,用卫生喷雾器对蝇笼纱网喷雾(以湿润不滴水为度)。这时已完成交配使命的雄雌蝇虫,在笼中诱卵缸和笼网雌诱液的双重作用下,96%以上数目的雄蝇攀停在笼网上,雌蝇大量落停在产卵缸中。



③将爬满雌蝇并被罩住缸口的产卵缸移出,放入另一新蝇笼,反复5~10次,待缸内不再有大量雌蝇光顾时,把产卵缸取出,即可把笼中的雄蝇作为活体饲料用以饲喂蟾蜍或其他动物。收笼笼中雄蝇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将蝇笼中盘、缸类取净,将纱网蝇笼中的雄蝇收拢,捣碎混入饲料,可饲喂蟾蜍等;二是活蝇用浓糖水浸湿,撒上饲料粉,抖落进盆、槽等容器中,任其爬行,可饲喂蟾蜍等。



④将收拢捣碎的雄蝇肉浆,加入到产卵缸中,引诱雌蝇入缸产卵,驱避雄蝇,可为雄雌蝇虫分离带来方便。

⑤羽化的苍蝇生活期为23天左右。15日龄后,随着雌蝇体的老化不再产卵,这时可趁蝇体尚未衰竭,含有充分营养成分之机,将蝇笼中盘、缸水具及食具取出,将纱网蝇笼收拢,利用苍蝇活体喂蟾蜍。



(4)蝇蛆饲养



①饵料:将麦麸加水拌匀,湿度维持在70%~80%,盛入培养盘。一般每只盘可容纳麦麸饵料3.5千克。或用发酵腐熟的猪粪、鸡粪为饵料。将卵粒埋入培养饵料内,让其自行孵化。一般按10千克饵料接种8克(约4万粒)蝇卵。

②饵料的厚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夏天不超过3厘米。



③培养:温度以25℃左右为宜。



④适时翻动:培养饵料随着蛆的生长和饵料的发酵,盘内温度逐渐上升,最高可达40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1:0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会引起蝇蛆死亡,因此要注意降温。



6.病害防治



要特别注意预防老鼠、蚂蚁、蟑螂、蟋蟀等敌害生物,特别是老鼠和蚂蚁的侵害。



7.采收



(1)适时收获:在25℃左右气温条件下,蝇卵于接种后8~12小时孵出蝇蛆,经过4~5天,蛆变成黄色时即应收集利用。方法是利用蝇蛆怕光的习性,将料盆置于强光下(露天池就在晴朗的白天进行),蛆便往下钻,把表层粪料取走,重复多次,最后剩下少量粪料和大量蝇蛆,再用16目孔径的筛子振荡分离。分离出的蝇蛆洗净后,可以直接用来饲喂蟾蜍或其他珍禽,也可将蝇蛆放在50℃条件下烘烤,干燥后加工成粉,贮存备用。



(2)蝇蛆留种:收集蝇蛆时,先用网孔较大的筛子分离出少量体大的蝇蛆,留作种用。将种用的蝇蛆接种在盛有充分发酵、腐熟的畜禽粪料盆中,继续培养。蝇蛆在培养基内发育老熟后,便爬到表层化蛹,这时盆内培养基不宜翻动,待蝇蛆基本化蛹完毕,就可淘蛹晾干,培养种蝇用。



人工配合饲料



利用人工配合饵料饲养蛙类的最大优点是原料来源广泛,能保证供应,这对于蛙类的规模化养殖尤为重要。此外,人工配合饵料可配制成营养物质全价平衡的饲料,易于贮存和保管,且不受季节等变化的影响。



一、蛙类人工饵料的配制原则



1.依据蛙类的营养需要



蛙类在不同生育阶段、饲养方式和环境条件下,对营养有不同要求。据研究,蝌蚪用蛋白质含量33.19%、粗脂肪1.75%的配合饵料饲喂,效果最好(蝌蚪变态早、变态后的个体大)。



变态后的蛙类,以蛋白质含量为32.50%~35%、粗脂肪2%~3%、粗纤维2.8%~3.8%的配合饵料为优(另添加微量元素0.5%、维生素0.5%)。蛙类在不同条件下的营养需要尚待进一步研究。



2.注意各种营养物质全价平衡



配合饵料不仅要考虑蛋白质含量,还要看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组成和含量。



3.使用廉价原料



在满足蛙类营养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价廉、来源广的原料。



4.注意配合饵料要符合蛙类的适口性



选作配合饵料的原料,不仅要看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格,还要考虑蛙类的食性特点。为提高配合饵料的适口性,可添加蛙类的嗜好性食物或物质。



5.不用发霉变质的原料



配合饵料中不能采用发霉变质的原料,也不能含有毒物质。



6.配合饵料应制作成适合蛙类摄食习性的形态



蝌蚪的配合饵料最好为粉末状,饲喂时直接撒在水面。变态后的幼蛙和成蛙的配合饵料都必须做成颗粒状,大小以适合口的形状,以一口即能吞食为准。幼蛙、成蛙以制成膨化颗粒饵料为最好。这种饵料可直接撒在水面上,浮于水面且适口,有利于蛙类摄食与消化。此外,膨化颗粒饵料有较好的保型性,在水中保持较长时间不破裂,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和饵料浪费。



膨化颗粒饵料的生产方法是将人工配合饵料的各种原料加工成粉末状(新鲜材料加工成浆状),混合后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黏合膨化剂(如淀粉、甘薯粉等),用量以能使原料达到黏合即可,再加入适量冷水,搅拌成团,用饵料机加工成颗粒饵料或膨化饵料、干燥(日晒或烘干)后保存或直接投喂。



二、饲料加工



无论哪种加工方法,均需将原料粉碎,过50~60目筛,计算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用玉米粉或大麦粉作为载体,混匀,并与其他品种饲料均匀搅拌或于饲料机内搅拌均匀。如果是粉料加工,则可装袋密封备用,如果是制备颗粒料则需进一步加工,一般储料时间为7天,粉料如需长时间保存,则需防潮、防晒,并加入防霉、防氧化剂,同时也可加入喹乙醇、土霉素等促生长剂,既促生长,又起到防病作用。



(1)粉料:粉料一般用于蝌蚪的饲喂,但粉料无漂浮性,易沉底,大量沉积于池底时,易使水体变质。因此,一方面要计算用量,另一方面要使用喂食盘,食盘以浸入水中5~10厘米为宜,既防止饲料迅速沉底污染水体,又易于清除剩余料。



(2)颗粒料:将各种粉碎后的原料及添加剂加入黏合剂和适量水,制成团状,切块上笼蒸30分钟左右取出冷却,然后搓散成颗粒状,或用制粒机制成颗粒状,即可饲喂蝌蚪或幼、成蛙。如



需储存,则需要风干,装袋备用(但保存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变质)。如在陆地场所喂料,用时先用水浸湿方可利用,以免引起消化不良或胀肚。如是水中撒食,要用喂料台盘,以免沉入水底,造成浪费和水体污染。



(3)膨化颗粒料:此法制成的颗粒料,由于膨化作用,比重小于1,可较长时间漂浮于水面,减少对水质的污染,故可用于各龄蝌蚪及成蛙的水中投食。另外,它可随波漂动,造成饵料的活动感,可促进成蛙的摄食。这种饲料的加工需要膨化机,首先将各种粉碎并掺和在一起的原料加添黏合剂和水,湿度一般为20%左右,待均匀搅拌后捏成团状并放入膨化机膨化,然后制成颗粒状并风干备用。一般幼体食用颗粒直径为0.2厘米左右,成蛙食用颗粒直径为0.5厘米左右。



(4)人工配合饲料的造粒要求



①配合饲料配方中蛋白质含量要求在40%以上。



②膨化颗粒饲料要求能在水面6小时不散,沉性颗粒饲料必须软化以适应蛙的吞咽能力。



③蝌蚪的饲料颗粒最小直径要求小于1.5毫米,长度大于4毫米,而成蛙饲料的直径浮性为6~8毫米,长度为30毫米。沉性饲料可稍大一点。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1:0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三、饲料配方



1.蝌蚪人工配合饵料配方



配方一:鱼粉60%,米糠30%,麸皮10%。



配方二:小杂鱼粉50%,花生饼25%,饲用酵母粉2%,麦麸10%,小麦粉13%。



配方三:血粉20%,花生饼40%,麦麸12%,麦粉10%,豆饼15%,无机盐2%,维生素添加剂1%。



配方四:肉粉20%,白菜叶10%,豆饼粉10%,米糠50%,螺壳粉2%,蚯蚓粉8%。



配方五:蚕蛹粉30%,鱼粉20%,大麦粉50%,维生素适量。



配方六:蓝藻或颤藻65%,蛋黄35%,甲状腺素3/4片。



配方七:鱼粉15%,猪肝25%,米糠43%,菠菜10%,骨胶7%。



2.幼蛙和成蛙人工配合饵料配方



配方一:鱼粉50%,花生饼30%,麦麸20%。



配方二:鱼粉60%~70%,麦麸20%~25%,干酵母、脱脂奶粉、肝粉、血粉、矿物质、维生素少量。

配方三:豆饼40%,菜籽饼5%,鱼粉10%,血粉5%,麦麸30%,苜蓿粉10%。



饵料的投喂



1.饵料的投喂原则



(1)定质:投喂的各种饵料必须保证质量,饵料要求新鲜、清洁和优质。凡腐败的饵料不能投喂,可用于培养蝇蛆、蚯蚓。投喂的动物性饵料喂前要洗干净,植物性饲料不能发霉变质。同时要注意饵料的多样化,以增进食欲,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2)定量:在一定的时期内,投喂饵料的数量要相对固定,每次投喂量要均匀适当,防止忽多忽少。同时要根据采食情况、天气变化、水温、水质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蛙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①投饵量:一般以足食为宜,通过观察蛙的生长率是否达到通常指标、蛙体的饱满度以及有无残剩饵料来确定,若有较多残饵,表明投饵过量,不仅造成浪费,还会污染水体,破坏蛙的生存和生长环境。但饵料长期投喂不足,也将会导致生长缓慢,体质消瘦、易患病,个体发育大小差异悬殊。



在适温条件下,日投饵量因蛙发育阶段和个体大小而不同,通常在蝌蚪期日投饵量为体重的5%~20%,孵化后7~30天的蝌蚪每千尾折合20~400克,30天后至变态每千尾折合400~800克。



蛙期的投饵数量占体重的5%~15%,干饵占2%~4%,折合每只幼蛙2~20克,成蛙20~40克鲜活饵料。



②投饵次数决定日投饵量的合理分配:通常一天喂食一次即可,但有时考虑到每个个体都能吃上饵料,需要增加投饵次数。



蝌蚪初期食量小,每天1次,不宜过多,30天后食量增加,可一次喂足,也可分上、下午各投饵一次。



幼蛙生长快,可适当增加投饵次数,每天2~3次。成蛙有间歇采食的特性,一次吃足可顶几天,夏季每天1次,春秋季2~3天1次即可。



(3)定点:就是每次投饵时均要在固定的地点进行投饵。



在岸边陆地或岸边水中设饵料台,投喂怕见水的活饵料或其他饵料,不要到处乱撒和常变更地点,使蛙养成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



这样可避免饵料浪费,又便于残食的清理和保持清洁卫生,有利于病害的防治。喂食地点的多少要依养殖池的大小来定。20平方米的小池,设1~2个投喂点即可。



(4)定时:在一般正常的天气条件下,每天投喂时间要相对固定,使蛙形成摄食有规律,防止时饥时饱。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



2.饵料投喂方法



(1)饵料台的制作:水中饵料台多用厚1厘米的木框,底部张纱网制成,用于投喂蝌蚪饵料和蛙的水生动物鲜活饵料或动物内脏。



一般木框高5~6厘米,大小和制作数量要依喂食量和喂食点多少而定。



使用时将饵料台固定在池边水中,蝌蚪饵料台要沉没在水面下10厘米,蛙的饵料台要高出水面,仅底部浸在水中即可。



陆地饵料台多做成木盒,也可用瓷盘代替,盘口宽3~4厘米较好,不宜太大,以避免蛙跳入取食时将饵料带出,造成浪费。饵料台要2~3周清洗1次,保持饵料台清洁卫生。



(2)蝌蚪饵料的投喂:投喂方法常见的有全池泼洒法和饵料台投喂法。全池泼洒主要用于单细胞藻类、水蚤等水中浮游生物,以及蛋黄、牛奶、豆浆等小蝌蚪饵料的投喂。



粉状饵料最好不直接撒在水中,应加工成团粒饵料定点投喂于饵料台上。投喂动物下脚料应切碎,然后再放入饵料台上。



(3)蛙饵料的投喂:投饵方法可因饵料不同而不同。死饵多投放在水中或陆地饵料台上。



鲜活的小鱼虾、水蚤等可直接投放在池水中,也可投放在水中饵料台上。



蝇蛆、黄粉虫、蚯蚓只能投放在陆地上。投喂的各种活饵或死饵,若体积较大,喂前应进行切碎处理。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