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养殖之蝌蚪的培育

    [复制链接]
查看1898 | 回复3 | 2021-7-3 16: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蛙类蝌蚪的培育是指把刚孵化出膜的蝌蚪培育到变态形成幼蛙。



蛙类蝌蚪营水生生活,具有一系列适应水生生活的器官,其食性和摄食习性以及对水温、水质、氧气等条件的要求与营水陆两栖生活的成蛙有所不同。



因此,蝌蚪的饲养管理有很多方面不同于成蛙。蛙类蝌蚪的培育技术与同是营水生生活的鱼苗基本相似。



蛙类蝌蚪培育的关键是精心管理,为其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精心饲养,满足其生长发育对饵料的需要。其目的是培育出体质健壮的蝌蚪,并确保蝌蚪适时变态。



蝌蚪孵化出膜后的10~15天内幼小体弱、摄食能力弱(特别是在最初3~4天以卵黄作为营养,不摄取外界食物)、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因此,不宜转池培育,而应暂养在孵化池内。



否则,会因为捕捞等操作而引起大量死亡。蝌蚪在孵化池内暂养10~15天后即可转入蝌蚪池饲养。



一、蝌蚪放养前的准备



1.蝌蚪的培育设施



培育蝌蚪可在蝌蚪池内进行。如果没有专用的蝌蚪池可对幼蛙池、成蛙池和产卵池进行简单改装,使之基本符合蝌蚪池的要求,而代用作蝌蚪池。



如果不具备各种规格和类型的养殖池齐全的条件,培育蝌蚪也可采用网箱。网箱一般为长方体,面积5~10平方米,深0.8~1米。



网箱的支架用竹、木材料做成。网体由塑料(聚乙烯)网缝合而成。



网目的大小根据蝌蚪的日龄确定,养殖10~15日龄的蝌蚪,可用36~40目/平方厘米的网片。



采用网箱培育蝌蚪,可将网箱安放在适合蝌蚪生长发育的水体,只要水质符合要求即可,但要注意防止敌害进入。



尤其是网箱安放在蛙类养殖池内的情况下,宜在网箱上加盖网盖,以防蛙类进入吞食其蝌蚪。



网箱四周可用木桩或竹桩支撑,使箱体固定在一定水层之中(箱口部分露出水面),即所谓固定式网箱。



也可在网箱上安装浮子,利用浮子及框架的浮力使网箱随水浮动于一定水层,仅箱口部分露出水面,即所谓浮动式网箱。



浮动式网箱如安放在面积较大的水体中,宜用锚石使之锚定于便于管理之处。无论采用固定式,还是浮动式,网箱的入水深度宜在50~60厘米。



蝌蚪变态成幼蛙之前,应在网箱口加箱盖或在出水网衣内壁衬一层塑料薄膜(高度达水面以上至少30厘米),以防幼蛙逃逸。



2.蝌蚪池的清理



水泥建成的蝌蚪池在放养前4~5天,要用清水洗刷干净,在池底垫一层泥土,并在阳光下暴晒1~2天后注入新水,培肥水质。



如是新建成的水泥池,应事先进行脱碱处理。



3.注水和施肥



培育蝌蚪宜采用水质各项指标符合蝌蚪要求的水源。



蝌蚪培育前期,因蝌蚪较小,池水不宜太深,30厘米即可。



水浅则池水温度提高较快,有利于培肥水质和天然饵科的繁殖,对蝌蚪生长十分有利。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以后,再逐渐加深池水。



如果培育蝌蚪以天然饵料为主,必须在注水的同时施肥,以培肥水质增加浮游生物,让蝌蚪入池就能摄食到足够质优的适口饵料。



在蝌蚪放养前3~5天每亩施用腐熟粪肥300千克,或稻草400千克/亩浸泡在池水中,就可增加浮游生物。



4.检查



在蝌蚪放养前应对蝌蚪池和池水进行全面检查,为放养蝌蚪作最后的准备。



检查池中是否藏有敌害生物,如蛇、鼠、蛙类成蛙、野鱼等,一旦发现应及时清除。



对于采用池塘培育蝌蚪,在放养蝌蚪前要用密网拉一次,以便清除野杂鱼和其他蛙类等。



水温是否接近其暂养池(如孵化池等)水的水温,若温差超过3℃,须调节水温使之逐渐接近,让蝌蚪逐渐适应。



否则,会因温差太大而导致蝌蚪死亡。



按照蝌蚪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为稳妥起见,可在放养蝌蚪前试水。



试水方法是从蝌蚪池中取一盆底层水,放几十尾蝌蚪试养一天,如果其生活正常,就证明池中毒性已消失,水质适于蝌蚪生活。否则,蝌蚪不能入池。



此外,蝌蚪在放养进蝌蚪池前,宜喂饱,以加强蝌蚪入池后的觅食能力,提高其成活率。



一般每3000尾蝌蚪喂一个蛋黄,捏碎后撒入暂养池(如孵化池)中。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3 16:2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二、蝌蚪的饲养管理



蝌蚪在孵化池内暂养10~15天后即可转入蝌蚪池饲养。



1.蝌蚪的捕捞



捕捞蝌蚪时,要小心操作,不要使蝌蚪体表出现外伤。



(1)手抄网捕捞:适宜在小面积的蝌蚪池中捕捞。网抄包括抄柄、网圈、网三部分。抄柄可用坚硬的木棍或竹竿等、网圈用粗硬的铁丝、网用塑料窗纱等做成。



(2)鱼苗网捕:适宜在大面积的蝌蚪池中捕捞。一般只需用鱼苗网在池中拉一次即可捕捞绝大部分蝌蚪。



(3)塑料窗纱网捕:根据蝌蚪池的大小用窗纱制作捕捞网,一般网长3~4米,操作时两端各1人,中间1人,采用类似于拉鱼苗网的方法,即可获得良好的捕捞效果。2.放养



在充分做好蝌蚪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并经检查合格后,即可在蝌蚪池内放养蝌蚪。在转入蝌蚪池之前,应根据蛙类蝌蚪的大小、强弱进行第一次分群,以便分池放养。



因为即使是同期产出的卵在同一孵化池孵化,但蝌蚪脱膜的早晚、生长的快慢会有差异,如不分别大小、强弱进行分池饲养,则会造成大欺小、强欺弱,甚至大蝌蚪吞食小蝌蚪。



蛙类蝌蚪体质强弱可用如下方法鉴别:



(1)强者:色泽晶莹,有明显的花纹。头腹部圆大。在水体中,将水搅动产生漩涡时,能在漩涡边缘逆水游动。离水后剧烈挣扎。尾能弯曲。



(2)弱者:颜色淡。头腹部较狭长。在水中活动能力弱,随水卷入漩涡。离水后挣扎力弱。尾少许弯曲。



如果从外面购进蝌蚪种苗,除应注意其大小和强弱,更应判明是否真正的蛙类蝌蚪。



蛙类蝌蚪可根据体色、头部形状、尾的大小及长短等与其他蛙类(如青蛙)的蝌蚪区分开来。



蛙类蝌蚪全身灰黑色,头部较大、呈三角形、有花纹,嘴较尖,尾细而短。



蟾蜍蝌蚪全身颜色较浅,个体大一点的蝌蚪还有不规则麻点;头部扁而小,嘴较钝圆;尾粗而长。



蛙类蝌蚪的适宜放养密度应根据蝌蚪的日龄、饲养方式和饲养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地讲,11~30日龄为1000~300尾,30日龄至变态成幼蛙之前为300~100尾。



用水泥池培育蝌蚪,主要靠投喂人工饵料,换水条件好,管理方便,放养密度可大些;



用土池培育,蝌蚪主要依靠天然饵料,管理不便,水质肥而溶氧量较低,放养密度应小些。



蝌蚪放养密度对蝌蚪生长和成活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水体的质量(特别是水中的溶氧量)而发生作用的。



蝌蚪密度大,需要的食物就多,水质就容易污染;同时,需氧量大,会导致水中缺氧而使其大批死亡。



因此,根据饲养方式和饲养条件确定不同日龄蝌蚪的具体放养密度,关键要看水体溶氧量、饵料来源。



在蝌蚪放养时不仅要注意大小分池放养和适宜的放养密度,而且在整个蝌蚪培育期间的管理工作中也应注意这两个问题。



蝌蚪从孵化出膜到培育成幼蛙,需要结合大小分池放养和扩池疏散密度,分养2~3次。第二次在30日龄前后,第三次在50~60日龄。



分养的目的是使蝌蚪的放养密度适当,避免大吃小,做到均衡生长。



特别是最后一次分养时,大部分蝌蚪长出后肢,个别的已长出前肢,根据后肢的长短和前肢长出与否进行分养,可成批获得不同规格的幼蛙。



3.饲喂



人工投饵应根据蝌蚪的食性和摄食习性进行。由于蝌蚪的消化能力较弱,补饲饵料的种类应由精到粗。



开始补饲一些易于消化的煮熟捏碎的蛋黄和煮沸过的豆浆等精饲料,逐渐过渡到豆渣、麦麸、米糠、切碎的植物嫩叶、蚕蛹、蝇蛆、蚯蚓等饵料,同时可投喂一些浮游动、植物(如水蚤、藻类)等。



投饵种类应根据蝌蚪食性的转变而变化。



10~50日龄的蝌蚪以植物性饵料为主,50日龄以后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投喂蛙类蝌蚪的饵料还必须适合其摄食习性,即应将干的饵料粉碎成粉末状,新鲜动、植物饵料切碎甚至打碎成浆状。



投饵方式一是全池匀洒;



二是设置饵料台投饵。全池匀洒可使全池蝌蚪能就近吃到饵料,人工投喂培养的浮游生物或豆浆常采用这种方式。



其缺点是难以掌握蝌蚪的实际食饵量,投喂过量时,过量的饵料腐败后常使水质严重恶化。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3 16:26: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采用饵料台投饵,应根据蝌蚪池面积和放养蝌蚪的尾数设置一至数个饵料台。



一般每2000~3000尾蝌蚪设一个饵料台。饵料台面积约1平方米左右,安放在水面下约20厘米处为宜。



投饵时将人工饵料投入饵料台上(干粉类饵料应事先充分浸湿,否则蝌蚪会因饱食干饵料后,在消化道内发酵而发生气泡病),便于掌握蝌蚪的食饵量,便于清除残余饵料。



下面以饵料台投饵为例来说明蛙类蝌蚪的投饵数量、次数和时间。



蛙类蝌蚪每天的投饵量一般为蝌蚪体重的5%~8%。每1万尾蝌蚪每日投饵量为:11~30日龄投入人工饵料0.4~2千克;



30日龄以后投入人工饵料2.1~12千克。每天具体的投饵数量除因日龄和体重而变,还应根据水温和水质情况而定。



水质较瘦、水温凉爽等情况下,可适当多投;水温太高(35℃以上)、水质肥、蝌蚪变态的高峰期(前肢长出、尾正萎缩消失期)中的某些时间,投饵量可适当减少。



每天每次的投饵量是否适当,要经常检查蝌蚪的食饵情况,并及时加以调整。



如投下的饵料很快就被吃完,就应酌量增加;如投下的饵料吃不完,则应减少投饵量。



由于蛙类蝌蚪有饥后暴食的习性,必须防止饵料突变引起消化不良而患肠胃病以至死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饵料种类和投饵量的变化应遵循循序渐变的原则。



孵化后4~5日龄的蝌蚪是投饵的开始时间。



一般每天投饵1~2次。投饵一次的时间在上午8时开始,10时收回。投饵二次,除上午8时开始,10时收回这次外,下午3时再投饵2次,5时收回(每次收回饵料台,可查明蝌蚪的食饵量,供确定投饵量时参考)。



每天投饵的次数根据蝌蚪的日龄、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等确定。一般地说,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多、30日龄以前的小蝌蚪期,可每天只投饵1次;



反之,则应每天投饵2次。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3 16:44: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4.管理



(1)控制水温:蛙类蝌蚪生存的水温为2~33℃,最适于蝌蚪生长发育的水温为23~25℃。



蛙类在蝌蚪期的耐寒能力较胚胎发育阶段、幼蛙和成蛙强,在水温10℃时开始冬眠,因此,在临近越冬时才变态的蝌蚪,可控制其变态,使之以蝌蚪形态越冬,不仅越冬成活率高,而且便于管理。



蛙类在蝌蚪期对高温不能适应。



当水温达到33℃时,蝌蚪活动力降低,摄食量减少;



37℃时有轻度死亡;39℃时则发生严重死亡;40℃以上可导致全部死亡。



因此,在盛夏高温季节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水温升高,如在蝌蚪池上方搭凉棚、在池周种植树冠发达的乔木以防止阳光直射,在池内或网箱内种植浮萍或水浮葫,勤换新水(井水最好,可在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换一次水,不要在正午时换水,以免蝌蚪池水温波动太大引起蝌蚪的不适应和死亡)等。



虽然蛙类蝌蚪较耐寒,但较低的水温会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减慢,因此,在气温较低季节培育蝌蚪,可用塑料薄膜温室或利用锅炉热水等办法增温,如遇寒潮侵袭可用增加水深度来减小降温幅度。



(2)调节水质:蝌蚪池的水质必须符合蝌蚪生长发育的要求。



水中溶氧量需保持在3.5毫克/升以上,10日龄以内的蝌蚪最好不低于3.8毫克/升,30日龄以上的蝌蚪在溶氧量为1.5毫克/升的水体中也可存活。



水体pH值在6.5~7.5之间。水中盐度低于0.2%。水体的肥度适度。



一般地说,水中盐度主要取决于水源。只要水源的盐度符合要求,注意用肥用药的适宜用量,并适当换水,水中盐度基本符合蝌蚪生长发育的要求。



造成pH值过碱的原因,基本是碱性化学物质(如某些工业污水)进入水体。



使水体过碱,除由于工业污染外,在实际养殖中多是由于施用有机肥、吃剩的饵料、蝌蚪的排泄物等在水中发酵产生有机酸,以及蝌蚪排出的酸性代谢物。



因此,控制水体适宜的pH,首先水源必须未被污染,注意合理施肥,经常换水,必要时可用药物与有害成分发生酸碱中和。



水体过碱可施加适量弱酸性物质,如碳酸、醋来降低pH值。



水体过酸可施用适量石灰水。药物用量不能过度,否则,会使pH值超出蝌蚪的正常需要。



例如施石灰过量,会使水体中碱度过大,并增加水质的硬度,这会抑制蛙类生长发育,甚至导致蝌蚪死亡。



蝌蚪池水中的溶氧量减少是由于蝌蚪等动物吸收氧气、植物在无光照的情况下吸收氧气,以及施肥、残饵和蝌蚪泄物等有机物质的分解耗氧。



水中溶氧量以每天的黎明最低。闷热的阴天、水体过肥及蝌蚪的放养密度过大,都会使水中溶氧量大为降低。



因此,观察池水是否缺氧,宜在每天黎明及闷热的阴天。如果蝌蚪浮头,可初步断定水体中缺氧。



水质肥度瘦,固然有利于增加水中溶氧量,但蝌蚪可取食的浮游生物较少。



一般水体越肥,水中浮游生物就越多,可供蝌蚪取食的食物就越丰富。



但水体太肥,水质就容易变坏,一是水中溶氧量较低;



二是有机质厌氧发酵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容易使蝌蚪受伤害以至死亡。



水质的肥瘦、好坏,可根据水色估测:



①正常水:一般池水透明层25~30厘米,表示水质肥度适当,生物饵料丰富。透明度过高表示水清食物少。



水色呈草绿带黄、浅灰色、清褐色或茶褐色都是好水。



②瘦水:水较透明,水中浮游生物较少。



③较肥水:草绿带黄、较混浊。水中绿球藻、隐藻类很多,还有部分黄绿藻。



④肥水:淡黄褐带绿——混浊度较小。水中蛙藻、金藻、黄藻较多,还有部分绿藻。黄褐色——混浊度较小。



水中主要含蛙藻。油绿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为隐藻和绿球灌。一般用发酵后的粪肥施于池水中多呈此水色。



⑤病水:红色带棕——混浊。水中含有大量繁殖的红色甲藻。蝌蚪吃后不消化,且污染水质,使蝌蚪中毒。



抢救办法是及时移走蝌蚪,然后清理池塘。



水质的恶化(病水),除因某些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外,还可能由于腐殖质发酵、食物残渣腐烂、水中缺氧,水源被工业及生活用水污染,蝌蚪因病虫为害致死而尸体腐烂、病菌蔓延等原因引起。



一旦发现水质过肥,污染变质,要及时换水,换水不宜过猛,以免水温变化太大,并注意掌握换水的时间,以确保水温不致剧烈波动,减少对蝌蚪的不利影响。



此外,可用生石灰水加速水体有机物的分解,在蝌蚪移池时深挖淤泥等方法来调节肥度。总之,水体水质除采用上述方法加以调节外,控制蝌蚪池水质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①水源必须符合蝌蚪对水质的各方面要求。



②防止工业污水、农药、化肥等对池水的污染。



③蝌蚪的放养密度必须适当。



④合理施肥和投饵。



⑤经常或定期换水:蝌蚪池可经常性的保持有微量的水注入和流出,或定期换水。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