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养殖之幼蛙的饲养管理

    [复制链接]
查看34191 | 回复5 | 2021-7-4 15: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幼蛙是指脱离蝌蚪期后1~2月内饲养的小蛙,其体重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幼蛙牛蛙50克,美国青蛙20克,虎纹蛙15克,林蛙5克左右。



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体内已无营养贮存,体质瘦弱,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尤其对寒冷抵抗能力差,摄食能力也较弱,虽然生长较慢,但要求精心饲养和管理。



这是蛙类养殖过程中最困难、最关键的阶段。若管理得当,不仅幼蛙生长健壮,而且为幼蛙的迅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长良好的幼蛙,可作为培育种蛙的良好基础,也可经短期育肥或直接作为商品上市销售,从而提高了饲料报酬、降低生产成本。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用于幼蛙池消毒的药物一般为漂白粉或生石灰,用药量标准和消毒方法见本书第二章,消毒时间应于幼蛙放养前的7~10天进行,待消毒药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才可放养幼蛙。



2.幼蛙的放养



幼蛙放养的两个关键环是分类、分池放养和适宜的放养密度。



(1)根据大小分类、分池放养:因为蛙类有大吃小、强食弱的习性,有条件的单位应修建多个隔离的幼蛙池,以便根据幼蛙的大小分类、分池放养。



不仅如此,同样大小的幼蛙放养在同一养殖池,其生长速度的较小差异,经过一段时间也会表现出个体大小的明显不同,因此,幼蛙饲养过程中要时常加以分类调整,力求同一养殖池内幼蛙个体大小均匀,避免自相残害。



条件不具备的单位,可采用隔离网箱分类放养。如果大小不一的幼蛙在同一池内放养,应加强管理,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并保证饵料的供应,以遏制大吃小的习性。



(2)适宜的密度:幼蛙的放养量应根据幼蛙的大小、饵料情况、饲养条件及管理水平而定。下面列举几种幼蛙的参考放养量,请养殖者参考。



①牛蛙幼蛙的放养密度:30日龄后幼蛙,体重达25~50克,每平方米放养80~100只;



体重60~100克,体长6~7厘米的幼蛙每平方米放养60~80只;



体重150~250克的幼蛙,每平方米放养30~40只。放养幼蛙的具体密度,还应考虑天气情况。



一般地说,天气炎热季节比凉爽季节的放养密度宜低。



②美国青蛙幼蛙的放养密度:刚变态的幼蛙放养100~150只/平方米,体重25~50克的幼蛙密度为80~100只/平方米。



③虎纹蛙幼蛙的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体重4~5克的幼蛙160~200只;体重15~20克的幼蛙80~100只。



④刺胸蛙的放养密度:一般100~200只/平方米。



⑤林蛙的放养密度:刚变态的幼林蛙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00~150只,30日龄左右的幼林蛙80~100只。



(3)放养前蛙体消毒:为了消除幼蛙体表的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在放养前,将幼蛙在1%~2%食盐水或1%蛙康溶液或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中药浴5~10分钟(时间视水温和蛙体情况而定),然后将幼蛙放在池边陆地上,让其自行下水。



不能将幼蛙直接倒入水中,以免造成死亡。



3.幼蛙的饲喂



(1)幼蛙饲料:幼蛙饲料有直接饲料和间接饲料两大类。



直接饲料为各种活体饲料,主要有黄粉虫、蝇蛆、蚯蚓、蜗牛、飞蛾、各种昆虫、小鱼、小虾等。间接饲料为各种静态饲料,主要有蚕蛹、猪肺、猪肝、鸡鸭内脏、碎肉、死鱼块和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等。



(2)喂食方法:幼蛙饵料以蝇蛆、黄粉虫幼虫、蚯蚓、小鱼苗、小虾类等小型动物(活的)为宜。



从幼蛙的摄食习性而言,只能捕食活动的动物。经过食性驯化的幼蛙也可摄食静态饵料如动物内脏、肉及人工配合饵料。



为便于清除残食,防止蛙池水质恶化,减少幼蛙病害的发生,喂给幼蛙的饲料必须投喂在食台上,使幼蛙养成点摄食的习性,可以节约饵料,并便于清除剩余残饵和掌握食饵量,防止残饵对水质的污染。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4 15:51: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对于夏季投喂死饵时更为重要。饵料台可用木板钉成长约120厘米、宽80厘米、高8厘米左右的框架,其底部用40目/平方厘米的塑料网纱钉紧。



这种饵料台固定在蛙池中,使之底部浸入水中约2~5厘米。浸水太深,不便于幼蛙摄食;



太浅则小鱼虾易死去。这种饵料台也可固定在蛙池的岸边或陆岛上,供投喂怕水的动物性活饵(如蚯蚓等)。



幼蛙一般每日投饵1~2次。天气正常时,每天投饵时间应相对固定。每日投饵一次宜在下午4时,每日投饵2次则上午9时再投一次。



实践证明:分2次投喂效果较1次投喂的效果更好,可以避免”分食”不匀的现象。此外,投喂时,饵料不要成堆,要均匀撒开,以便于蛙类摄食。



投饵量依幼蛙个体的大小、温度的高低、饵料的种类等的不同而改变。一般每日投饵量为蛙体重的10%左右为宜,不超过15%。



通常气温在20~26℃蛙摄食多,18℃以下及28℃以下摄食会减少。投饵量应根据饵料的营养价值而增加,此外,上述比例是对鲜活饵料而言,如采用人工配合饵料或干燥饵料,则应根据其营养价值降低投饵比例,一般在5%左右。



总之,投饵量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掌握,以每次投入的饵料吃完为宜。



(3)食性驯化:活饲料投喂可直接放在食台上,而死饲料投喂则需先对幼蛙进行驯食。



驯食就是人为地驯养幼蛙由专吃昆虫等活饲料改为部分或全部吃人工配合饲料、蚕蛹等静态饲料。



蛙类的食性并非天生不变的,经过驯化是可变的,而且可塑性还比较大。驯食时间越早,驯化时间就越短,驯食效果就越好,饲料损失越少。



一般要求在幼蛙变态后的3~4天即应驯食。



①投喂动物肉及内脏的方法:



对于变态不久的幼蛙,先将小活杂鱼(体长2厘米以内)放入饵料台。



饵料台底的窗纱浸入水中大约2厘米,使小杂鱼不会死去,又不能自由游动,只能横卧蹦跳为宜,这样可诱引幼蛙游向饵料台摄食。



投喂1~2天小活杂鱼后,可将鸡、鸭、鱼等的肉、内脏切成条状(大小以蛙类能吞食为度),混在活饵中投喂,小活杂鱼在饵料台内蹦跳带动肉条等震动,幼蛙以为都是活饵而被吃掉。



吃惯后不放小活杂鱼,幼蛙也会进入饵料台取食。



对于刚变态的幼蛙,也可用蝇蛆、黄粉虫幼虫、蚯蚓作为诱引的活饵,但饵料台底最好紧贴水面而不进水。



为增强诱引效果,可手握一根钓竿,钓线下端绑上动物肉或内脏,每天定时在饵料台附近水面上15厘米处上下左右移动;



起初幼蛙不敢接近,久之则被诱引到饵料台上取食。



如无活饵,可在饵料台上方安装一条水管,让水一滴一滴地滴在饵料台中,水的振动使台中死饵随之而动,幼蛙误认为是活饵而群起抢食。



形成习惯后不滴水,幼蛙也会进入饵料台采食。



②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的方法:人工配合饵料必须制成适于幼蛙口型大小的颗粒状。可采用类似于投喂动物肉和内脏的方法。



也可不用活体动物等作引诱,而直接投喂。



软颗粒饵料需饵料台,将颗粒饵料慢慢扔到饵料台的塑料纱底(不进水)上,颗粒饵料落下弹起,可引诱幼蛙摄食,这种方法投饵慢而费时。



如果制成有浮性的膨化颗粒饵料,则投喂时可不用饵料台,将颗粒饵料撒在浅水处,由于蛙的跳动等造成水面波动,浮于水面的颗粒饵料也随之波动,引诱幼蛙摄食。



③投喂蚕蛹干的方法:将蚕蛹放在温水中泡软。在幼蛙池边架设一块斜放的木板,伸入池中,往木板上端投放蚕蛹,使蚕蛹能沿木板缓缓滚入池水中,诱引幼蛙捕食。



起初幼蛙不敢摄食,经多次投喂后,幼蛙逐渐适应,开始摄食,习惯后甚至跃上木板抢食。



此外,可将饵料台建成有一定坡度,幼蛙捕食活饵时的跳动,可使死饵滑动,从而被其他幼蛙采食。或将饵料台用绳索悬吊而可活动,当蛙类跳动时,饵料台和死饵也随之摆动或振动,死饵被当作活饵取食。



例如可结合黑光灯诱虫在其下设有坡度或活动的饵料台,当幼蛙捕食昆虫时,造成死饵的动感而被采食。



驯化幼蛙食性的关键是制造死饵的动感。具体方法很多,读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或自行设计。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4 15:5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为取得良好效果,必须重视以下事项:



①及早驯食:对变态后的幼蛙投喂1~2天活饵后,即应开始驯食(变态后的3~4天),这样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食性驯化成功率高。否则,开始驯化的时期越晚,幼蛙食性驯化越困难,成功率低。



②驯食应定时、定位:这样可以驯化幼蛙形成在一定时间到固定位置(饵料台)摄食。




③幼蛙食性驯化应循序渐进:驯食时应由只投喂活饵,改为以活饵为主,并适当配合死饵。随着驯食进程,逐步减小活饵投喂比例而相应增大死饵的投喂比例。一般雄蛙胆大通过驯化快,



雌蛙胆小通过驯化慢;体壮的个体通过驯化快,体弱的个体通过驯化慢。一个蛙群全部通过驯化,一般需15天以上。这是一个自然过程,不能强行加快。



④驯化后应坚持投饵:幼蛙对驯食的记忆不牢固,摄食死饵仅仅是一种条件反射。



为巩固驯食成果,对通过驯化的幼蛙应坚持在固定时间和地点投喂死饵。



⑤活饵与死饵比例:1月龄幼蛙,活饵与死饵的投喂比例为2∶1;1.5月龄,活饵与死饵各一半;2月龄,活饵与死饵之比为1∶2;2.5月龄后可全部投喂死饵。当然,如有条件最好投喂活饵。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4 15:52: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4.幼蛙的管理



幼蛙营水陆两栖生活,因此强调其饲养场地有植物丛生的潮湿陆地环境及水面环境。幼蛙的生活习性有别于蝌蚪,在管理上也应有所区别。



(1)遮荫:幼蛙体质比较脆弱,惧怕日晒和高温干燥。将幼蛙放在高温干燥的空气中暴晒0.5小时即会致死。



致死的原因一是高热,二是严重脱水。遮荫棚一般用芦苇席、竹帘搭制,面积宜比食台大l倍左右,高度以高出食台平面0.5~1.0米即可。



也可采用黑色稀编的塑料网片架设在幼蛙池上方1.0~1.5米处遮荫,遮挡了60%阳光,既降温,又通气,效果较为理。



此外,在幼蛙池边种植葡萄、丝瓜、扁豆等长藤植物,再在离幼蛙池水面1.5~2.0米高度处搭建竹、木架,既为幼蛙遮荫,又能收获经济作物。



(2)控制水温:幼蛙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温度高于30℃或低于12℃,蛙类即会产生不适,食欲减退,生长停止。



严重的甚至会被热死和冻死。盛夏降温措施通常是使幼蛙池池水保持缓慢流动或部分更换池水。



一般每次更换半池水为宜,新水水温与原池水温的温差不超过2~3℃。还可以搭设遮荫棚或向幼蛙池四周空旷的陆地上每天喷洒1~2次水。



越冬保温措施,可以建塑料大棚、建蛙巢、引用地热水等,使其安全越冬。



(3)控制水质:幼蛙对水质的要求基本与蝌蚪相同。对幼蛙池的水质控制比蝌蚪池要容易。



因为不需培肥幼蛙池水体来增加其饵料,同时幼蛙主要以肺呼吸,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不如蝌蚪严格。



但对幼蛙池的水质不容忽视,要经常清扫食台上的剩余残饵,洗刷食台。



晴天,可将洗刷干净的食台拿到岸边让阳光暴晒1~2小时后放回原处;



若遇阴雨天,则将洗刷干净的食台放在石灰水中浸泡0.5小时,彻底杀灭黏附在食台上的病原体。



及时捞出池内的病蛙、死蛙以及其他腐烂物质,保持幼蛙池水清洁。



经常消毒幼蛙池,每隔10~15天用1克/立方米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对幼蛙池进行泼洒消毒一次,杀灭池水中的各种病原体,以防幼蛙发病。



一旦发现幼蛙池水开始发臭变黑,则应立即灌注新水,换掉黑水臭水,使幼蛙池池水保持清新清洁。



(4)换水和控制水位:一般每隔1~2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5~10厘米深的水量。水深可由0.3~0.4米逐渐加深至0.5~0.8米。



(5)控制湿度:要保持幼蛙登陆栖息的陆地湿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种植花草、作物等植物遮荫,有利于增加湿度。



(6)分池稀养:在人工高密度饲养下,幼蛙的生长往往不一,蛙体大小很不匀称,相差悬殊。



因此,在幼蛙饲养期内要经常将生长快的大蛙拣出,分池分规格饲养,力求同池饲养的幼蛙生长同步,大小匀称,方可避免弱肉强食、大蛙吞吃小蛙的现象发生。



(7)防敌害和逃跑:要经常检查围墙和门四周有无漏洞、缝隙,发现后立即堵塞,防止敌害进入和幼蛙逃跑。一旦发现蛇、鼠等敌害,应及时驱除。



(8)每日巡查:每天早、中、晚巡池3次,除检查围墙、门,还要注意观察幼蛙的摄食情况,有无患病迹象,发现疾病及时治序。



(9)做好记录:对放蛙、投饵、发病治病、水温、气温等情况逐一记录,以便积累养殖经验。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第20天2 | 2021-7-4 17:5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贺州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老A | 2022-9-5 12:4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不会耍手机阿胶浆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