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病害防治常用药品以及蛙类常见疾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查看1162 | 回复9 | 2021-7-7 18: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蛙类日常疾病防治用药在总体方面分成外用消毒药与内服药两大类。



一、外用消毒药



这类药物主要是一些氧化剂(高锰酸钾、硫酸亚铁)、碱类(生石灰)、氯制剂(漂白粉、优氯净、强氯精)等药物,它们对于病原体和机体的组织细胞都有损伤,所以不能让它们进入林蛙体内,其只能用于体表及环境的消毒与灭菌来达到消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1.养殖池塘面积和用药量的计算要准确计算出药物的需要量,应先计算出池塘的水体积。



(1)池塘水体积(立方米),池塘面积(平方米),平均水深(米)。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克=1000毫克。



(2)所需用药量(毫克)=池塘水体积(升)×需要药物的浓度(毫克/升)



(3)池塘水面积(平方米)的计算:



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池塘水面积(平方米)=水面长(米)×水面宽(米)



②圆形的池塘水面积(平方米)一π×R2。



式中:π为常数=3.1416;R=池塘半径(米)



③三角形的池塘水面积(平方米)=1/2h(米)×b(米)



式中:h=高(米);b=底边(米)。



④如遇到不规则的池塘,可先把池塘分成若干个比较规则的不同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再分别测得各部分形状面积,然后将其相加即为总面积。



(4)测定池塘水深时,先要测得池塘较深部分和较浅部分水深,然后计算平均水深。



2.池水和用具的消毒



(1)生石灰:按每立方米池水加生石灰25克,用少量水溶化后,均匀泼洒入全池。



(2)漂白粉: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漂白粉0.6克计算,用少量水溶解并搅匀,均匀泼洒入池。用具消毒时,浓度为5%,浸泡10分钟。



(3)高锰酸钾: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8克计算,溶于少量水后,均匀洒入全池。用具消毒时20×10-6,浸泡10~20分钟。



(4)硫酸铜:疫病期池水消毒,浓度为1.4×10-6;用具消毒浓度为10×10-6,浸泡10~20分钟。



(5)铜铁合剂(硫酸铜∶硫酸亚铁=5∶2):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0.7克计算,加少量水溶解后泼洒入池。食场和食具消毒按每立方米水加7克铜铁合剂计算,用少量水溶解后,倒入水内搅匀,泼洒食场或浸泡食具消毒。



(6)市售消毒剂:如双季铵盐、含碘消毒剂等均可用于池水、陆地场所及用具的消毒,严格按说明使用。门口消毒池内的消毒用水,可用生石灰按清池消毒浓度配制。陆栖场所的消毒可用生石灰按池水消毒浓度配制。



3.蛙体的浸洗消毒



(1)漂白粉:主要用于感染细菌性疾病时蛙体的浸洗消毒,浓度为15×10-6,浸洗10分钟。



(2)高锰酸钾:主要用于霉菌、原生动物引起的皮肤病的消毒,浓度为10×10-6,浸洗1~2小时。



(3)新洁尔灭:用于细菌感染所致的皮肤病,如烂皮病,使用浓度为0.02×10-6,24小时浸浴。



(4)铜铁合剂(硫酸铜∶硫酸亚铁=5∶2):主要用于霉菌病、寄生虫病,浓度为0.7×10-6,浸洗10~20分钟。



(5)硫酸铜: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时用于浸洗消毒,浓度为0.7×10-6,浸洗10分钟。



(6)食盐-小苏打(1∶1):主要用于霉菌感染,浓度为1%,浸洗10~20分钟。



(7)盐水:用于细菌性感染,浓度为2%~4%,浸洗15~20分钟。



(8)氯霉素:主要用于各种细菌感染,浓度为30×10-6,浸洗4小时。



(9)青霉素、链霉素:用于各种细菌感染,25千克水加160万单位青霉素1支,100万单位链霉素1支,浸浴24小时。(10)市售消毒药:按说明使用。



4.饲料消毒



主要用于培育的活饵料,屠宰加工副产品的浸洗消毒,需先用水洗干净,然后药浴浸泡。



(1)漂白粉:浓度为8×10-6,浸泡20分钟。



(2)呋喃唑酮:浓度为15×10-6,浸泡10分钟。



(3)市售消毒剂:均可按饮水浓度对饵料浸泡,严格按说明使用。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7 18:4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二、内服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药物,这些药物既能杀菌也能抑菌,对成蛙及蝌蚪本身并无毒害,因而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1.链霉素



本品为白色干燥粉末,性质稳定,30℃以下保存2年有效,主要对革兰阴性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效果不如青霉素,所以常与青霉素合用,浸泡药浴病蛙与蝌蚪。



2.氯霉素



本品为白色结晶,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耐热,在pH2~9内药效不受影响,对细菌、立克次氏体有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效果更好,主要用于治疗成蛙及蝌蚪的细菌性疾病。



3.红霉素



本品为白色或乳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在酸性溶液中易失效,对革兰阳性菌效力强,故常用于蛙红腿病,内服、注射、浸泡都可以。



4.磺胺脒



本品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遇光渐变色,微溶于水,吸收少,内浓度高,适用于蛙类的胃肠类,伴药内服。



5.呋喃唑酮



本品为黄色粉末或结晶粉末,无臭、初无味后微苦,在水中几乎不溶,性质稳定,应用方便,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效,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6.四环素



用于细菌性疾病感染、胃肠炎等,每千克饲料0.3克,混匀,每日2次,连用3天。



7.土霉素



细菌性感染,每100千克饲料加60克,2次/日,连用3~5天。



8.氟哌酸



用于胃肠炎等,每100千克料加5克,连用3天。



9.酵母片



用于消化不良、胃肠炎,每千克饲料加10克,2次/日,连用3天。



10.硫酸镁



用于气泡病,2%的溶液全池泼洒消毒,有助于蝌蚪消化道通畅。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7 18:4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蛙类常见疾病的防治



蛙类及其蝌蚪的疾病,根据病因主要可分为生物传染即传染性疾病和生物侵袭致病即寄生性疾病两大类。



传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而寄生性疾病是由原生动物、甲壳动物等病原体侵袭引起的疾病,还有其他疾病,用药量(浓度)、用药种类和用药时间应视蛙类不同病情、规格、水温、水质情况而定。最好先少量做实验,待认为安全后再实施,确定治疗方案。



一、蛙类的病害防治



(一)蝌蚪期的病害防治



1.肤霉病



水霉病又叫白毛病、肤霉病。蝌蚪、幼蛙、成蛙均可发病。该病病程长,死亡率低,多发生在四肢,如果不及时治疗常会给蛙类造成残疾,并引发其他疾病。



【病原】长期不更换池水,污染水霉菌。而机体本身的外表损伤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发病季节】在水温18℃左右最适合水霉的生长繁殖。



【发病情况】水霉一般先在未受精卵或其他原因受伤的蛙卵上生长繁殖,接着连续以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的方式放出大量动孢子感染受精的蛙卵。当菌丝进入蛙卵内部和包围外部的卵膜后,使蛙卵的胚胎中途死亡。特别是阴雨天,水温在18~20℃时,水霉迅速繁殖和蔓延,造成大批蛙卵死亡。



【症状识别】感染水霉菌时,可见感染部位有棉絮状浅白色的菌丝,并由感染部位向周围扩展,菌丝根部深入肌肉内,并吸收寄主体内营养,分泌有毒物质。由于肌肉损伤、菌丝的存在和毒素的作用,蝌蚪游泳异常。成蛙则躁动不安,摄食减少,瘦弱。如是卵或胚胎感染了水霉菌,可使卵或胚胎发生霉变而造成死亡。



【预防】



(1)运输、分池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造成外伤。



(2)进入场地以前要用浓度为10×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



(3)定期用漂白粉(水体浓度为0.5×10-6)进行全池消毒。



【治疗】



(1)用10%甲紫药水或3%的食盐水涂抹皮肤伤口,至伤口愈合。



(2)对患病的蝌蚪和成蛙,用5%盐水清洗局部,或用1%的甲紫药水涂抹局部。



(3)蝌蚪可用20×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经3天治疗即可。蝌蚪在浸泡时如出现浮头,应立即用清水清洗鳃上少量被氧化的黏液和沉积的微量二氧化锰,以保证鳃的正常呼吸。



(4)在水池内加福尔马林(甲醛),浓度为20×10-6。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7 18:45: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红斑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发病季节】4~10月份,水温20~30℃。



【流行情况】出血病又称蝌蚪暴发性出血败血病,在各地都有发生,一旦发病蔓延很快,成为蝌蚪的主要病害之一,死亡率高,会造成蝌蚪大批死亡。尤其是蛙池水温受天气影响,水体有机质含量高,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偏高,易暴发流行此病。



【症状识别】



(1)多发生于即将长出后肢的蝌蚪,腹部、肛门附近及尾部有出血斑块,并在水面打转,腹部有血水流出,严重时可引起蝌蚪大批死亡。



(2)传染快,死亡率高。



【预防】



(1)应在夏末秋初,气温由高温转低时,加深池水,借以改善昼夜温差的变化,这阶段要减少换水量,尽量少换水。



(2)稳定饲养条件,及时捞出残饵,发现病死蝌蚪要及时捞出埋掉。



(3)发病季节每10~15天用百炎清或菌毒立克、鱼康灵、泡腾氯、溴氯海因粉等药物消毒水体。



(4)定期投喂添加多效三黄或保肝安等保肝护肝药物及免疫佳加泼洒型高效维生素C的药饵,可增强蝌蚪的抗病能力。



【治疗】



(1)清塘消毒,调节水质(可用“解毒调水灵”进行调节),保持水质清新。



(2)每隔7~10天用浓度为0.2~0.3毫克/升三氯异氰脲酸钠或其他消毒剂全池泼洒。



(3)2万只蝌蚪可用10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和青霉素浸泡30~60分钟。



(4)用庆大霉素或四环素500~1000国际单位浸泡30~60分钟。



(5)用50克/立方米磺胺药物浸泡病蝌蚪30分钟。



(6)用鱼康0.5毫克/升或硫酸铜0.7毫克/升溶入池水中。



3.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蝌蚪的烂鳃病与鱼的烂鳃病类似,是由黏液球菌侵入蝌蚪鳃部而引起。



【发病季节】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和流行。发病时间南方在4~10月份,北方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



【发病情况】烂鳃病是一种传染迅速,病程长,比较常见的疫病,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



【症状识别】黏球菌侵入蝌蚪鳃部引起炎症。病蝌蚪鳃丝发白腐烂,鳃上常带黏液和污泥,造成蝌蚪呼吸困难,不久浮于水面,游动迟缓,进而死亡。



【预防】注意定期用生石灰对蝌蚪池水进行消毒。



【治疗】蝌蚪患此病后,每立方米水体施用生石灰20克,或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5~20千克,调成水剂后全池泼洒,治愈率可达70%以上;也可将漂白粉溶解于水中,每立方米池水用药1克,进行全池泼洒,间隔24小时连泼两次。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7 18:46: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4.鳃霉病



【病原】水质恶化,杂生霉菌。



【发病季节】本病主要在5~10月流行,但以5~7月最为严重。



【发病情况】水质污浊的池塘常呈暴发性、急性型流行。



【症状识别】本病主要危害蝌蚪的鳃组织,使鳃组织充血、出血,后期鳃丝变成苍白色,呼吸功能丧失而致死。



【预防】定期更换池水和消毒,控制水体有机质含量,防止水体过肥而变质、杂生鳃霉菌。



【治疗】



(1)更换池水,对池体消毒。



(2)将蝌蚪转移至清洁的蝌蚪池中,用铜铁合剂(0.7毫克/升的硫酸铜或硫酸亚铁合剂(以5∶2的比例配合)浸洗消毒,浓度为0.7×10-6,浸洗10~20分钟。



5.车轮虫病



【病原】为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单细胞动物车轮虫,它寄生在蝌蚪体表和鳃上,以纤毛摆动在蝌蚪体表滑行,吃蝌蚪组织细胞和血细胞。



【发病季节】流行的高峰季节为5~8月,水温20~28℃。



【发病情况】常引起蝌蚪大批死亡。



【症状识别】本病又叫烂尾病,主要危害蝌蚪。车轮虫寄生寄生于蝌蚪的体表和鳃上,用纤毛摆动在蝌蚪身体上滑行,其皮肤和鳃的表面呈现出青灰色的斑,这是蝌蚪发病时分泌的黏液和坏死的皮细胞,当车轮虫在蝌蚪身上大量寄生时,蝌蚪游泳迟钝,患病蝌蚪浮在水面喘息,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生长停滞,进而引起死亡,对小蝌蚪危害性最大。



【预防】



(1)经常换水,定期清池消毒。



(2)放养密度适宜。



(3)科学饲喂。



【治疗】



(1)对患病蝌蚪可用网捞出,在3%的食盐水中浸泡15~20分钟,有杀灭体表在车轮虫的功效。



(2)对发生蝌蚪车轮虫病的养殖池,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7克,或硫酸铜0.5克、硫酸亚铁0.2克,使池水中含药浓度为0.7毫克/升,可有效地治疗车轮虫病。



(3)每亩水面用切碎的韭菜0.25千克与黄豆混合磨浆,均匀泼洒,连续喂2~3次,可控制此病不致恶化。



6.舌杯虫病



【病原】由舌杯虫侵入蝌蚪的鳃和皮肤引起。



【发病季节】每年7~8月流行此病。



【发病情况】多发生于放养密度高、管理粗放、水质差的蝌蚪池,传播快,来势凶猛。



【症状识别】舌杯虫多寄生于蝌蚪尾部,肉眼可见与水霉菌感染相似的体表毛样物,所以易被误诊为“水霉病”。但用显微镜检查时可见很多杯状的虫体,杯口朝外一张一合,杯基部插入蝌蚪表皮。严重时,舌杯虫也会感染到蝌蚪全身。患病蝌蚪行动迟缓、停食,以至死亡。



【预防】基本上与蝌蚪的车轮虫病相同。此外,在放养蝌蚪前一星期对蝌蚪池用石灰水、漂白粉等消毒剂进行清池。



【治疗】与车轮虫病相同。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7 18:46: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7.斜管虫病



【病原】该病为斜管虫侵入蝌蚪的皮肤和鳃部而致病。



【发病季节】该寄生虫繁殖最适温度为12~18℃,初冬和春季最为流行。



【发病情况】此病流行广泛,对蝌蚪危害较大,能引起大量死亡。



【症状识别】



【症状】患病蝌蚪呼吸困难,鳃部及体表分泌大量黏液,以致体表形成灰白色的薄膜,鳃丝呈红白相间状态。



由于患病蝌蚪在水下呼吸困难,所以常浮出水面呼吸,出现不安状态,这种情况称之为“浮头”。



由于终日浮头,严重的则出现下颚表皮突出,形状发生变异。随着病情加重,蝌蚪欲减退直至完全消失,消瘦,甚至全体发黑,最终导致病重死亡。



【预防】



(1)对发病池塘用生石灰洒布,进行全池消毒灭虫。(2)对放养蝌蚪池,先采取预防措施,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3)放养前,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配比为5∶2)浸洗半小时,或用2%食盐水浸洗15分钟,这样,水池则基本无虫了。



(4)疾病流行季节,在食场周围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挂袋预防。




【治疗】



(1)每亩水面用苦楝树枝叶15千克浸泡池中,每星期更换一次,连续1个月;或每亩水深0.3米用10千克苦楝叶煮水全池泼洒也可。



(2)用1/500甲醛液浸洗病蝌蚪2分钟,可控制虫体继续浸染。



(3)用8×10-6的硫酸铜溶液给蝌蚪洗澡10~30分钟,或用0.7×10-6硫酸铜溶液进行全池泼洒治疗。



(4)用2%~3%食盐水或0.4%~0.5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浸洗病蝌蚪2分钟。



(5)采用高效灭虫灵,按每立方米水用药0.5~1克的剂量,进行全池泼洒。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7 18:46: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8.锚头鳋病



【病原】病原体为锚头鳋。



【发病季节】锚头鳋在水温12~33℃都可繁殖,繁殖适温为20~25℃,当水温超过33℃时,会大批死亡。



【发病情况】锚头鳋病流行地区范围非常广,北起黑龙江,南到两广都有流行。其中福建、广东、广西发病较为严重。



【症状识别】寄生在蝌蚪身上的是鲤锚头鳋雌体。蝌蚪寄生部位的肌肉常发炎、红肿,严重时发生溃烂,组织坏死。虫体吸取蝌蚪的血液和体液,会造成蝌蚪生长停滞。



【预防】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锚头鳋幼虫。



(2)鱼种在放塘以前,用1/100 000~1/50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5~2小时,可杀死全部幼虫和部分成虫。



(3)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克,隔7天泼洒1次,连续泼洒3次。



(4)用4~5根号筒杆枝叶扎成捆,每亩水面放7~9捆,浸出汁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治疗】治疗用浓度为10~20毫克/升水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蝌蚪10~20分钟,每天1次,连续2~3天虫体可以脱落。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7 18:47: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9.气泡病



【病原】水中浮游植物多,强烈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引起水中溶氧量过分饱和;



用土池时,地下水含氮过分饱和,或地下有沼气;



温度突然升高,造成水中溶解的气体过饱和;这些过饱和的气体形成气泡,蝌蚪取食过程中不断吞食气泡,气泡在蝌蚪消化管内聚集过多便引发气泡病。



【发病季节】此病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初。



【发病情况】气泡病为蝌蚪常见病,及时诊治很容易治愈,但是如果诊治不及时也会造成大量死亡。



【症状识别】蝌蚪肠道充满气体,腹部膨胀,身体失去平衡仰浮于水面,严重时,膨胀的气泡阻碍正常血液循环,破坏心脏。解剖后可见肠壁充血。



【预防】(1)勤换水,保持池水清新。



(2)池中水生植物不宜过多,池水不可过肥。



【治疗】



(1)发病时,应及时排除部分池水,并加注新水,防止病情恶化。



(2)投喂干粉饵料先用水稍加浸湿,植物性饵料煮熟以后投喂。



(3)发现气泡病可以将发病个体分离出来,放到清水中,2天不喂食物,以后少喂一点煮熟的发酵玉米粉或米糠等,几天后就会痊愈。



(4)向养殖池加入食盐进行治疗,每立方米水体加食盐15克。



(5)池内泼洒2%的硫酸镁。



(6)在上午9时喂饱蝌蚪,减少中午因饥饿吞食植物光合作用所放出的小气泡,效果也很好。



(7)每立方米水用石膏、大豆、车前草各5千克,混合打浆后全池泼洒。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7 18:47: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0.弯体病



【病原】主要是新辟的养殖池,因土壤及水体中富含重金属盐类,影响蝌蚪的神经和肌肉,或因为体内缺少钙和维生素。



【发病季节】6~7月。



【发病情况】严重时会引起死亡。



【症状识别】发病蝌蚪的身体呈“S”形弯曲。



【预防】



(1)应在新辟养殖池内,注满池水浸泡半个月以上,然后排去老水,换入新水。



(2)如果重金属盐类过多,在蝌蚪饲养过程中就要经常换水



【治疗】增加动物性饲料和含钙及维生素的饲料。



11.肠胃炎病



本病主要危害幼蛙和成蛙,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发病季节】6~9月份,水温25~32℃。



【流行情况】在水温较高时易发生,蔓延很快,死亡率高。尤其当投喂腐败变质带菌的饲料,饲养管理不善和环境恶化时易发生此病。



【症状识别】患肠胃炎的蛙起初表现得不安分,喜欢东游西窜、常钻入泥中休息,病情发展之后停止进食,离群独游,或躺在堤岸上阴凉处,缩头弓背,双目紧闭,反应迟钝,即使出现很大的响声也没有反应。



挤压病蛙异常膨大的腹部会有浅黄色或带血丝的黏液或脓汁从肛门流出。解剖病蛙可见其胃肠内无食物并充血发炎。



【预防】



(1)蝌蚪胃肠炎的防治:



胃肠炎的发生多与环境卫生恶化,水质和饵料不洁有关,因此蝌蚪期要保持水质清新,用生态增氧剂每亩施1千克,7天施用1次;用优碘(5×10)-6消毒10~15天1次。



蝌蚪期不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蝌蚪发病后要及时换水,清除病死蝌蚪,防止病菌蔓延。并在每1千克饲料中加胃散片或酵母片1片,痢特灵1片,研成细末,混合喂给。



(2)幼蛙和成蛙胃肠炎的防治:加强饲养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每年6月下旬~8月下旬是胃肠炎的高发期,用12.5%病毒净500~1000倍,优碘1000倍消毒,交替使用,每7~10天1次,发病期每2天1次,(优碘要在日落黄昏时使用)。



在日常预防胃肠炎时可用黄粉虫5千克拌土霉素10克,环丙沙星20克连喂5~7天,每个月预防二次,并注意饵料要定时定量饲喂。



【治疗】



(1)在发病初期,每千克饵料拌富美宁8克连续投喂2天,改用每千克饵料拌欧速灵8克,连喂5天,并配合使用肠炎平每千克饵料拌8克。



(2)当病情发展到第二,第三阶段时,要立即清除所有死蛙,加强蛙场消毒,用欧速灵(20×10)-6浸泡(幼蛙15分钟,青年蛙20分钟,成蛙30分钟),连续治疗恢复到正常进食时,可用5千克黄粉虫拌维生素A胶丸100粒、土霉素纯粉10克、兽用环丙沙星25克、多种维生素5克、酵母片40片混合拌匀,饲喂病蛙7~10天;



如饲喂无菌蝇蛆,可将无菌蝇蛆洗干净用1000倍高锰酸钾消毒,将土霉素粉10克、环丙沙星30克、泻痢停10片混合研成细末,溶于少量水中拌麦麸喂蝇蛆,24小时后将蝇蛆分离出来用1500倍消毒净或1000倍12.5%病毒净消毒后拌土霉素纯粉10克,拌蝇蛆5千克;



环丙沙星20克、多种维生素10克、酵母片50片混合拌匀研成细末拌蝇蛆5千克饲喂病蛙。刚治愈的病蛙很容易复发,在治疗后期应每千克黄粉虫拌8克肠炎平,让病蛙彻底恢复健康。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风雨中的小树苗 | 2021-7-7 18:4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2.杯体虫病



【病原】病原体为筒形杯体虫。



【发病季节】水质不良或水质恶化、蝌蚪放养密度过大时此病多发。



【发病情况】杯体虫寄生在蝌蚪尾部和鳃部诱发此病。



【症状识别】患病蝌蚪尾部和鳃部都变白色,大量寄生时会造成蝌蚪游泳迟缓、生长停滞、停食,进而衰竭死亡。一年四季都有发病,以5~6月为多发期,对小蝌蚪危害较大。



【预防】应在蝌蚪放养前用浓度为10~20毫克/升水的生石灰,或浓度为l毫克/升水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彻底清塘消毒。



【治疗】治疗用浓度为0.3~0.7毫克/升水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