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的提前预防河蟹病害让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收益最大?

  [复制链接]
查看22830 | 回复5 | 2021-7-11 11: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62597389976085_742.jpg
1.改善河蟹的生存环境



(1)建设符合防病要求的养殖场(或池塘)



①在建场前首先要对场址的地质、水文、水质、气象、生物及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在各方面都符合养殖要求的才能建场。



②水源一定要充足,水的理化性状要适合养殖动物的生长,不被污染,不带病原体(尤其是目前尚无法治疗的)。



③在设计进排水系统时,应使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即各个池塘能独立地从进水渠道进水,并能独立地将池水排到排水沟里去,不能从相邻的池塘进水或将水排入相邻池塘。



④有条件的(尤其一些特种水产养殖),如能配备蓄水池就更理想,水经蓄水池沉淀、自行净化,或进行过滤、消毒后再引入池塘,就能防止从水源中带入病原体。



(2)采用理化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①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或排干池水后池底进行翻晒、冰冻。淤泥不仅是病原体的滋生和储存场所,而且淤泥在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氧,在夏季容易引起泛池;在缺氧情况下,产生大量有毒还原物质(如氨、硫化氢等),并使pH值下降。



②定期遍洒生石灰(pH值偏低时)或碳酸氢钠(pH值偏高时),调节水的pH值。前者还有提高淤泥肥效、改善水质的作用。



③定期加注清水及换水,保持水体肥、活、嫩、爽及高氧。若能保持微流水,效果更佳。



④在主要生长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改变溶解氧分布的不均匀性,改善池水溶解氧状况。



⑤在主要生长季节,晴天的中午,用水质改良机吸出一部分塘泥,以减少水中耗氧因子;



或将塘泥喷到空气中后再洒落在水的表层,每次翻动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一半,以改善池塘溶解氧,提高池塘生产力,形成新的食物团,供滤食性动物利用,增加池水透明度。



⑥药物清塘。



养殖河蟹水体中,除养殖的河蟹外,还生活着其他生物,这些生物中,有的本身就是病原体,有的则是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因此,必须要进行药物清塘。其主要目的就是杀灭病菌和敌害生物。



(3)常用清塘药物及使用方法



①生石灰清塘 生石灰清塘的作用在于,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并释放出大量热能。氢氧化钙为强碱,其氢氧根离子在短时间内能使池水的pH值提高到11以上,从而杀死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



a.干法清塘 用量60~75千克/亩,基本排出塘水,留积水6~10厘米深,挖几个小坑,倒入生石灰,溶化,不待冷却,即全池泼洒。次日将淤泥和石灰拌匀,填平小坑,3~5天后注入新水。



b.带水清塘 带水清塘即池水不排出,将溶化好的生石灰浆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每亩每米水深用125~150千克生石灰。由于带水清塘生石灰用量多,泼洒麻烦,此法在生产上较少采用。



②漂白粉清塘 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30%左右,经水解产生次氯酸,次氯酸立即释放出新生态氧,它有强烈的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漂白粉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但易挥发和潮解,使用时应先检测其有效含量,如含量不够,需适当增加用量。一般有下列两种清塘方法。



a.干法清塘 基本排出塘水,留积水5~10厘米,漂白粉用量为6~15千克/亩。



b.带水清塘 13.5~27千克/亩(每米水深)。施用时先用木桶加水将药物溶解,立即全池均匀遍洒,泼完后再用船和竹竿在池中荡动,使药物在水体中均匀分布,以增加药效。



③生石灰、漂白粉混合清塘 根据蟹塘水体体积,按漂白粉5~7.5千克/亩(每亩水深)、生石灰65~75千克/亩(每米水深)分别计算各自的准确用药量;先用漂白粉,次日用生石灰,化水均匀,趁热全池泼洒。



④巴豆清塘 使用巴豆3~5千克/亩(每米水深)。将巴豆捣碎,加3%食盐,加水浸泡,密封缸口,经2~3天后,将巴豆连渣倒入容器或船舱,加水泼洒。



⑤鱼藤精或干鱼藤清塘 干鱼藤1千克/亩(每0.7米水深),先用水泡软,再捶烂浸泡,待乳白液浸出,即可全池泼洒。



鱼藤精有强烈的触杀、胃毒作用,使野杂鱼类、害虫呼吸困难,呼吸减弱,心跳缓慢,中毒死亡。对人畜无毒,对作物无药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对农作物品质无不良影响。杀虫作用缓慢,但杀虫作用较持久,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



鱼藤精清塘的剂量通常为水深1米时,每亩用量为1.33千克;水深20厘米时,每亩用量为0.26千克。施用时再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物混用;不可用热水浸泡鱼藤粉,药液随配随用,防止药性丧失;鱼藤制剂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处;水质硬度高应加大用量;温度高、光照强时,药性一般在7~10天内丧失,应在试水后放苗。



⑥25%氯硝柳胺粉清塘 根据蟹塘水体体积,按0.83千克/亩(每米水深),准确计算用药量,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即可。



⑦茶饼(茶粕)清塘 茶粕是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种子榨油后剩下的渣,含有皂角苷,是一种溶血性毒素,可使动物红细胞分解,而杀死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清塘方法及效果:将茶粕捣碎,放在缸内用水浸泡,在水温25℃左右浸泡一昼夜即可使用。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老蟹农 | 2021-7-11 11:26: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隔日取出,施用时再加水,连渣带水均匀泼洒于全池。每亩池塘水深20厘米用量为13千克,水深1米用35~45千克。



上述用量可视塘内野杂鱼的种类而增减。对不能钻泥的鱼类,用量可少些,反之则多些。它能杀死野杂鱼类、蛙卵、蝌蚪、螺蛳、蚂蟥和一部分水生昆虫,毒杀力较生石灰稍差。



对细菌没有杀灭作用,相反能促进水中细菌的繁殖,且能助长绿藻等的繁殖。但在茶粕中加入少量石灰水或氨水,效果要好一些。



⑧氨水清塘 清塘时,水深10厘米,每亩用氨水50千克。用时需加几倍干塘泥搅拌均匀后全池泼洒。加干塘泥的目的是减少氨水挥发。



氨水也是良好的肥料,清塘加水后,容易使池水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使池水pH值上升,从而增加水中分子氨的浓度,容易引起鱼苗中毒死亡。



故用氨水清塘后,最好再施一些有机肥料,以培养浮游动物,借以抑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避免发生死鱼事故。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老蟹农 | 2021-7-11 11:26: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强化管理、健壮苗种



(1)保持合理的密度和混养



合理的密度和混养是提高单产较好的措施。提高放养密度,追求单位面积产量,是渔(农)民普遍存在的心理。



其实每个养殖水体均有其合理负荷能力,当放养密度超过了合理负荷能力时,池塘的水质和底质就会失去控制。



养殖水生动物过密,很容易传播病原;水生动物因活动空间小,体质会下降,生长减慢。



实践表明:高密度放养,没有不发病的。适宜的放养密度可减少鱼病的发生。



放养密度过高,投饵、施肥的量也将加大,就会造成养殖水体的水质每况愈下,给病原体的滋生创造条件。



在自然条件下,宿主与寄生生物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一种平衡的关系,即宿主的种群量增加时,寄生物的种群量也随之增加。



由于寄生物的繁殖速度远高于宿主,一旦环境不利于宿主而利于寄生物时,种群间的平衡关系就被打破,疾病就会暴发。



另外,不同的水生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征。



根据水生动物的不同生态特点,合理混养,有助于水生动物之间食性和生存互补,对池塘水质、水生动物自然生长、水生动物的控制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然而,在养殖生产中,一些养殖户为了一味追求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忽视水生动物生态习性,在一个塘口中仅放养一种市场前景看好的水生动物,这样不仅影响塘口的产量和效益;



同时一旦发病会进一步增加病原体的传播速度,因为相同水生动物感染(或寄生)的病原体是相同的。



如果采用了合理的混养方式,将会大大降低病原体的侵袭率。因此,合理的密度和混养对预防和控制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2)做到合理的投饵施肥



在养殖河蟹的过程中,应根据所养殖的品种及其生长发育的阶段、养殖的水生动物的活动情况以及季节、天气、水温、水质等条件进行投饵。



原则是: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施肥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培养有益藻类(如硅藻、小球藻等),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和繁殖,给池中水产养殖动物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施肥种类分施基肥和追肥两种。基肥应施早、施足;追肥则是为了保持天然饵料生物持续旺盛地繁殖生长,应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



肥源以充分发酵过的有机肥为好,未发酵的有机肥慎用。在高密度精养池中提倡施用既能肥水又能调水的“生态多元肥”“氨基酸肥水膏”等,效果较好。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老蟹农 | 2021-7-11 11:26: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3)严格执行养殖管理制度 巡塘一般习惯每天早、中、晚各一次,以早晨巡塘最为重要。



早晨巡塘应注意养殖的河蟹有无浮头现象或死亡,特别是在水质较肥、放养密度较大的河蟹养殖池中最易发生浮头。



根据早晨巡塘及当天的天气等情况,确定投饵、加注新水及实施防病措施。



中午巡塘观察蟹群摄食、活动及早期得病情况,以此确定投饵是否恰当,是否需要准备药物预防。



晚巡塘观察河蟹吃食结果、水质情况以利于安排次日的工作。每次巡塘应做好记录,以便于分析和监测养殖的河蟹病害的发生情况。



此外,要改善池塘卫生环境,勤除杂草、残饵和死亡的河蟹;定期清理和消毒食场,制止病原体的传播。同时,应注意细心操作,防止养殖的河蟹受外伤而感染疾病。



(4)适时调节水质、改良水体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水质好的池塘,河蟹体质肥壮,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抗病能力强,不易患病。调节水质主要采取的方法如下。



①排出老水,加注新水。及时加注新水,提高水位,增大池中水生动物活动空间,促进池塘物质循环,以利于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使池水经常保持肥、活、爽。生长旺季一般7~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厘米左右。必要时先排出一部分老水,再注入新水。



②使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改良水质。选用水体解毒剂、底改产品及沸石粉、明矾等调节、改良水体。一般水体解毒剂分为固体或片剂,包括硫代硫酸钠为主要成分的解毒剂以及有机酸为主要成分的液体解毒剂。



底改产品一般分为生物底改以及氧化分解底改。通常,根据水质情况,选择具体的解毒剂、底改产品或沸石粉、明矾来改良、调节水质。正常调水时沸石粉用量为5~15千克/(亩·米)水体;明矾用量为2千克/(亩·米)水体。



③泼洒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改良水质。养殖生产中最常使用的微生物制剂是芽孢杆菌、EM菌及光合细菌。



a.芽孢杆菌 是一类好气性细菌,该菌无毒,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可直接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



ⅰ.作用:能够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促进硫化氢、亚硝酸盐的氧化和水体中氨氮的分解。




ⅱ.使用范围:既可用作水质调节剂,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



ⅲ.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增氧、活化。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老蟹农 | 2021-7-11 11:2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EM菌 EM为有效微生物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英文缩写。它是采用适当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筛选出来的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醋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七大类有益微生物)共生共荣,形成复合微生物群落。



EM菌中的有益微生物经固氮、光合作用等一系列分解、合成作用,使水中的有机物质形成各种营养元素,供自身及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c.光合细菌 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的总称。



ⅰ.优点:可迅速消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稳定水质,平衡水体的酸碱度。



ⅱ.缺点:养殖水体的大分子有机物(如残饵、排泄物、浮游生物的残体等)无法分解利用。



ⅲ.注意事项:20℃以上使用;阴雨天不要使用。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池塘的水质情况,选择使用上述微生物制剂。



④定期泼洒生石灰,改善池塘水质,增强水体缓冲性能,控制池水pH值的变化。一般每隔10~15天施用一次生石灰,其用量为5~10千克/(亩·米)水体。



⑤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机具有增加溶解氧、改善溶解氧分布状况、调节浮游生物分布及排除有害气体等多种功能。一般每亩水面配增氧机0.2~0.3千瓦,使用时坚持“三开两不开”。



“三开”即晴天中午开,阴雨天下半夜及次日早晨开,连续阴雨时浮头前开。“两不开”,即天气正常时傍晚不开,阴雨天白天不开。



(5)加强河蟹养殖过程中的特殊时期管理 在河蟹养殖全过程中,创造一个生态环境,实施营养素(含药物营养素)和有益微生物成为优势种群的调控技术,使之有利于增强养殖河蟹体质,使河蟹健康成长;



而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增殖,使之无法达到暴发阈值。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实施特殊时期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饲养管理的精髓。



环境恶劣是养殖业最危险的敌人,通常在季节更替、暴雨、台风、连续阴雨、骤冷等情况下最易暴发疾病。



对于病原体(细菌、病毒)爆炸增殖的条件是缺氧(低溶解氧)和底质污物蓄积(提供病原体营养和病原体),水体载菌(毒)量偏高,对养殖河蟹产生应激,引起抵抗力下降。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养殖经验,提前实施危机管理,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①拌喂优质稳定的高稳维生素C或黄芪多糖,增强河蟹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



②增加池底溶解氧,利于增强河蟹的活力,不利于弧菌及气单胞菌增殖。



③降低投饵量,减少残饵和污物,降低病原菌的营养供给。



④若降雨量较大,造成水体pH值下降,应利用雨停的间隙,全池泼洒高稳维生素C,提高河蟹的抗应激能力。



⑤如果使用好氧的有益微生物,需注意在使用微生物制剂前一天晚上使用增氧剂。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老蟹农 | 2021-7-11 11:2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3.药物防控



(1)蟹体消毒



生产过程中,即使是健壮的蟹苗种,也难免有病原体寄生。清整消毒后的池塘,若放养未经消毒的蟹苗种,就有可能带入病原体。



遇到适宜的条件,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蟹苗种消毒一般都使用浸浴法,即将蟹苗种放入适当浓度的药液里,经短时间的药浴,杀死蟹苗种上的病原体。



一般选择8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或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或5~10毫克/升聚维酮碘或3%~5%食盐水作浸浴剂,浸浴时间依据蟹苗种的大小、体质、气候、水温及药物浓度灵活掌握。



(2)食场消毒



食场是为减少饵料浪费而设置的河蟹摄食的固定场所。



食场内常有残余饵料,残饵的存在又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在水温较高的季节,这种情况更易发生。



同时,食场又是蟹群最密集的地方,蟹类摄食活动的过程,也是寄生虫传播的良机。目前,食场消毒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①悬挂法



将消毒用的粉状或块状药物装在有微孔的各种容器中,悬挂于食场周围,使其在水中缓慢溶解,达到消毒的目的。用于食场消毒的药物有漂白粉、强氯精、二氧化氯等药物。



②泼洒法



每隔2周,选用漂白粉、强氯精、二氧化氯等药物,化水均匀,对食场进行泼药消毒。



(3)水体消毒



养殖水体经过一段时间投饵施肥,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增加,水质逐渐恶化,病原体也有增加的趋势。



因此,在蟹病流行的高温季节,要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以杀灭水中或河蟹身上的病原体。



常用的消毒药物有:强氯精、二氧化氯、溴氯海因、聚维酮碘、戊二醛等;杀虫药物有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等。



(4)定期投喂药饵



河蟹一些内脏器官的疾病,必须要用口服药饵,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主要采取投喂沉性药饵的方法。



由于河蟹摄食沉性药饵,因此,治疗时必须使用沉性药饵。沉性药饵可配合内服药使用,按正常吃食量连续投喂3~5天。



常用的内服药在选用时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单方或复方配合使用,根据疾病发生的季节,有规律地进行预防,是目前效果最好的方法。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