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常见病有哪些?以及具体防治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24285 | 回复6 | 2021-7-20 11: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赤皮病:别名:赤皮瘟



病原病因:细菌感染导致。尤其是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



症状特征: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病鳝身体瘦弱。



流行特点:



(1)全国各黄鳝养殖区均能发病。(2)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危害情况:



(1)主要危害成鳝。(2)该病发病快,传染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最高时死亡率可达80%。



预防措施:



(1)放养时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洗鳝体20分钟。



(2)在鳝池埂上栽种菖蒲和辣蓼。



(3)捕捞和运输苗种时,小心操作,勿使鳝体受伤。



(4)发病季节用0.4毫克/升的漂白粉挂篓预防。



治疗方法:



(1)用0.5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2)用100克/升的食盐水或10毫克/升的二氧化氯溶液擦洗患处。



(3)用20~50克/升的食盐水浸洗病鳝15~20分钟。



二、肠炎病,别名:烂肠瘟



病原病因:肠型点状气单胞杆菌感染所致。尤其是黄鳝吃了腐败变质的饵料或饥饱失常,造成消化道感染病菌时更易发生。



发病原因可能与过量饱食、气候骤变、水温或溶氧下降及水质恶化等有关,饲料不新鲜、变质也可有引发肠炎。



症状特征:病鳝反应迟钝,活动力下降,离群独游,食欲明显下降或明显没有食欲,水面上漂浮着包有黄白色黏液的粪便。



体色变青发黑,肛门红肿突出,可明显看见肛门外有二个小孔,轻压腹部有黄色或红色黏液从肛门及口腔中流出。



肠管充血发炎,一般不会引起大量死亡,但有可能引发其它并发症,如并发肝脏问题等,则有可能很快死亡。



流行特点:



(1)在黄鳝整个生长过程中均可发生此病。



(2)5~8 月是主要流行时期。



(3)流行水温 25~30℃。



(4)全国主要黄鳝养殖区都能发病。



危害情况:



(1)主要危害幼鳝、成鳝。



(2)能导致黄鳝直接死亡。



预防措施:



(1)投喂新鲜优质饲料,不投腐败变质饵料,掌握投饲“四定”、“四看”技术。



(2)天气变化或使用药物时可适当降低投饵量,保持鳝池环境清洁。



(3)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每平方米15~25克。



(4)在发病季节每10~15天用漂白粉消毒1次。



(5)长期投喂含三黄粉0.25克/公斤的饲料。



治疗方法:



(1)每10公斤黄鳝第1天用氟哌酸1克,拌食投喂,第2~6天减半。



(2)每公斤食物拌200克大蒜糜,连喂3天,每天1次。



(3)每10公斤黄鳝用地锦草、辣蓼或菖蒲0.5公斤,单独或混合熬汁拌食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



(4)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遍洒。



(5)每100公斤黄鳝用大蒜500克、食盐500克,分别捣烂、溶解,拌饵投喂,连喂7天为一个疗程。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泥鳅大仙 | 2021-7-20 11:3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三、出血病



病原病因:嗜水气单胞菌侵入受伤鳝体皮肤所致。苗种下箱或进池后,由于苗种质量差,抵抗力弱,加之降雨、低温、天气变坏、水质恶化等原因引起鳝苗的细菌感染。



症状特征:黄鳝患此病后在水中上下窜动或不停绕圈翻动,久之则无力游动,横卧于水草上呈假死状态。



白天可见病鳝头部伸出水面,俗称“打桩”;晚上可见身体部分露出水面俗称“上草”。



黄鳝体表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充血斑块,有时全身会出现弥漫性出血,特别是腹部明显,病鳝内脏器官出血,用手轻轻挤压便有血水流出。



流行特点:



(1)此病多发生于盛夏及初秋季节。(2)网箱养殖黄鳝更易发生。



危害情况:



(1)30克以上的黄鳝最易受伤害。(2)死亡率较高,有时可达60%。



预防措施:



(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防止黄鳝体表受伤。



(2)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3)定期使用净水宝或鱼用微生物水质调节剂,每10天一次。



治疗方法:



(1)按每100公斤黄鳝用氟哌酸20克、大蒜1公斤,掏烂,拌入蚯蚓糊,每天投喂1次,连喂3天即可。



(2)用芳草灭菌净水液对网箱定点泼洒2次,同时内服出血散、三黄粉和芳草多维 ,连续拌饵投喂 2~3天,1天1次。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泥鳅大仙 | 2021-7-20 11:3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四、水霉病



病原病因:由水霉菌寄生引起。主要是黄鳝在运输、翻箱等机械性损伤或互相咬伤皮肤后被霉菌侵入所致。



症状特征:霉菌的菌丝在体表迅速蔓延扩散而生成“白毛”,呈灰白棉絮状,肉眼可见,病鳝表现焦躁不安,患病处肌肉糜烂,食欲不振,最后消瘦而死。



流行特点:



(1)水霉菌在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13~18℃,水质较清的水体易生长繁殖并流行。



(2)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晚冬最流行。



危害情况:主要寄生在黄鳝的伤口处以及受精卵上,危害黄鳝的鳝卵及仔鳝。



预防措施:



(1)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



(2)放养时大小分养,防止大鳝吃小鳝。



(3)操作时尽力减少鳝体受伤。



(4)投饵均匀适量,减少黄鳝自相残食。



治疗方法:



(1)及时更换新水。



(2)用400毫克/升的食盐和400毫克/升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3)用30~50克/升的食盐水浸泡病鳝3~4分钟,并用0.2%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遍洒,抑制病情发展。



(4)成鳝患病时用5%的碘水涂抹患处。



(5)受精卵可用50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浸洗3~5分钟,连续2天后每天用10毫克/升的亚甲基蓝1次,直至孵化出苗为止。



(6)用水霉净浸泡或全箱(池)泼洒 1~2 次。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泥鳅大仙 | 2021-7-20 11:3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五、打印病



病原病因:点状气单胞菌。当养殖条件恶化、放养密度大、苗种规格不整齐、鳝体受损伤、饲料腐败、网箱没有浸泡好而划伤鳝体等原因时,易受病原菌感染而生病。



症状特征:发病黄鳝,常将头部伸出水面。体表局部出血发炎,在鳝体侧或伤口处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黄豆或蚕豆大小的红斑,状似打了一个红色的印记,严重时表皮腐烂或呈斗状小窝,直到烂穿露出骨骼与内脏。



流行特点:



(1)流行广泛,多见于夏秋两季。



(2)流行温度是20~30℃。



危害情况:该病从幼鳝到成鳝都会被感染,尤其对成鳝的危害更大。



预防措施:



(1)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2)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防止黄鳝体表受伤。



(3)苗种进箱或进池时要求规格一致,浸泡网箱及分箱操作要规范。



(4)平时可在鳝池中按每5平方米投放1只活蟾蜍,其分泌的蟾蜍液对此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5)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7克化水趁热全池泼洒,每半个月1次,加以预防。



治疗方法:



(1)将发病鳝池水排干,清除底泥,另垫泥土,灌注新水。



(2)用100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以后每半月1次。



(3)直接在病灶部位涂抹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4)取1~2只剥皮的癞蛤蟆,用绳子系在池内来回拖几趟,使蟾蜍分泌的蟾酥散发池内,可治疗此病。



(5)用5%的食盐水浸洗黄鳝体表5分钟。



(6)外用菌必清或强效消毒液对水体消毒一次,再用芳草泼洒剂对网箱定向泼洒 2~3 次,1天1次,同时内服鱼病康、三黄粉和芳草多维 2~3 次,1天1次。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泥鳅大仙 | 2021-7-20 11:34: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六、毛细线虫病



病原病因:毛细线虫寄生在黄鳝肠壁黏膜层,破坏组织,使肠中其它病菌侵入肠壁引起发炎。



症状特征:毛细线虫头部钻入肠壁黏膜,破坏组织,并形成胞囊,使肠壁发炎,红肿,大量寄生时,黄鳝躁动不安,摄食减退,鳝体消瘦,伴有水肿,肛门红肿,可造成黄鳝消瘦死亡。



流行特点:



(1)全国各地养鳝地区均发病。(2)多发生于夏末秋初。



危害情况:



(1)此病是人工养殖黄鳝过程中最常见的寄生虫疾病之一。



(2)严重时可直接导致黄鳝死亡。



预防措施: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或放鳝种前将池水排干,经太阳长时间暴晒,杀死病原体。



(2)在流行季节,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生石灰清池,杀灭中间寄主、带病者及其虫卵。



治疗方法:



(1)每公斤黄鳝用90%的晶体敌百虫按0.1克拌入剁碎的蚯蚓或新鲜河蚌肉投喂,连续6天,即可治愈该病。



(2)用强效消毒液浸洗病鳝。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泥鳅大仙 | 2021-7-20 11:34: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七、发烧病



病原病因:主要是由于高密度养殖或密集式运输时,鳝体表面所分泌的大量黏液,使水体中微生物作用下,聚积发酵加速分解,而消耗水中溶氧并产生大量热量,使水温骤升,溶氧降低而引发。



症状特征:黄鳝体表较热,焦躁不安,相互纠缠在一起形成一个团块状,体表黏液脱落,池水黏性增加,头部肿胀,可造成大批死亡。



流行特点:



(1)全国各地养鳝地区均发病。(2)多发于7~8月。



危害情况:主要危害成鳝。



预防措施:



(1)夏季要搭棚遮阴,勤换水,及时清除残饵。



(2)降低养殖密度,鳝池内可搭配混养少量泥鳅,以吃掉残饵,维持良好水质,泥鳅的上下游窜可防止黄鳝相互缠绕。



(3)在运输或暂养时,可定时用手上下捞抄几次。



治疗方法:



(1)黄鳝发病后,立即更换新水。



(2)在池中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泼洒(两者比例5:2)。



(3)发病后可用0.07%浓度的硫酸铜液,按每立方米水体5毫升的用量泼洒全池。



(4)每立方水体用大蒜100克+食盐50克+桑叶150克捣碎成汁均匀泼洒鳝池内,每天2次,连续2~3天。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泥鳅大仙 | 2021-7-20 11:3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八、敌害



生长期间,尤其是刚放鳝苗和黄鳝繁殖季节,绝对不能够放鸭子入池捕食。



为防止猫、鼠、鸟类等动物入池捕食黄鳝,最好用旧网片盖住池子,或是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