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大肚子”,养殖中的难点,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1236 | 回复0 | 2021-9-19 19: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过程中的病害也在逐渐增多,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也不小,其中影响黄颡鱼成活率最主要的疾病就是腹水病。
1632049403059411_685.jpg
黄颡鱼腹水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十分常见,发病快、死亡率高,从苗种到成鱼均会患此病。

目前正值季节交替、天气变化不定,也是病害高发的季节,那么造成黄颡鱼出现腹水病的原因有哪些?

1、病原微生物因素

随着池塘底质有机物逐渐的积累,导致水质逐渐变差,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感染鱼体,使机体组织受损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腹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动态平衡被打破,血液中的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腹腔形成腹水。
163204943263096_92.jpg
2、杀虫杀菌药物刺激

杀虫杀菌药物刺激本来就大,同时消杀类化学药物对水体菌藻破坏也大,改变了池塘原有的生态环境,鱼很容易应激。在后期,药物毒性降解过后,池塘又会繁殖出大量的单细胞绿藻,使水体酸碱度飙升,导致鱼的肠道酸碱失衡,引发肠胃疾病。

3、投喂过量

喂料太多,或者喂料不均匀,黄颡鱼吃料过猛,饲料在肠道内来不及消化,导致肠炎腹水病的发生。
1632049459272770_840.jpg
处理方案:

1、定期改底净水

池底的淤泥往往是病原菌的“温床”,在开始新的一轮养殖周期之前,一定要做好清塘、清淤的工作,在养殖中也要经常泼洒微生物制剂净水,也有助于降解池塘中的残饵和淤泥中的有害物质。

2、定期消毒,抑制有害菌

定期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消毒剂建议使用性状较为温和的碘制剂,以免对鱼群造成应激反应。

3、定期使用胆汁酸进行防控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