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养殖中后期,如何防治“烂鳃”?

[复制链接]
查看1329 | 回复0 | 2021-10-16 17: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几年,养殖青虾从9月中旬开始到养殖中后期,青虾“烂鳃”、“红鳃”症状频繁出现,发病周期长、伤亡量大,遇上暴雨、阴雨等恶劣天气时,死亡量骤增,严重影响产量和养殖效益。面对这种现象,如何应对才能减少损失?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讨青虾为何会出现“烂鳃”及如何防治,供参考。
1634375736220465_433.png
月中旬后水温降低,养殖池塘水体氧气溶解度虽较高温期要高,但对于一些底脏的池塘,降温后昼夜温差大频繁出现返底现象,池底有机质进入水体,消耗大量氧气,同时使水体的自净能力和产氧能力下降,反而出现缺氧现象。寒露节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缩短,池塘产氧量减少。降温后投喂量增加,排泄物随之增多,加上持续晴天,藻类繁殖快,老化死亡后分解耗氧,加重缺氧。



青虾长期处于低氧环境下,食欲减弱、消化吸收差,容易导致青虾体质差,同时池塘底部溶氧低,有害病原菌繁殖快,共同造成青虾“烂鳃”病高发。建议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质、天气、吃料等情况调节水质,多开增氧机,预防缺氧。




二、水温适宜,致病菌繁殖

该阶段池塘水温25℃左右,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在适宜水温条件下大量繁殖,当池塘出现倒藻、缺氧、水变时容易暴发引起青虾“烂鳃”。




三、体质差,抗病力下降

青虾生长最适水温18~30℃,此时正值青虾吃料和生长旺期,投喂多导致青虾消化负担重,容易引发肠胃炎和肝脏病变,青虾抗病力下降。建议在吃料好的时候,一定要长期内服“营养保健套餐”:1桶“利多精”+1包“LY-生命素(1kg)”+5包“营养快线”,每组拌料1000斤。




四、管理不当

1、投喂量不准确

多数塘口不查料或者查料时只看料台剩料情况来确定投喂量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塘底残饵、粪便、死藻多,相比料台更易出现剩料多的情况,特别是下风口和环沟内,过量投喂造成残饵积累,致病菌大量繁殖。建议在查看料台的同时,可配合利用“三角兜”查料,来确定投喂量。
1634375759503760_790.png
料台脏,上料台虾少



2、改底频率低

大多数塘口养殖过程中改底次数少,大量残饵、粪便以及死亡藻类沉积塘底,污染底质导致底脏、底臭。严重的池塘,增氧机开起来,塘底散发出腥臭味。底脏引发缺氧、致病菌多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养殖中后期使用氧化性底改(如“福地安”、“底加氧”),少量多次改底,减少致病菌滋生,减轻还原性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等。



3、解毒少

池塘随着养殖时间增长,污染严重,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老化死亡后在塘底发酵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加上平时使用杀虫、杀藻、杀螺等药物残留,加重青虾肝脏负担,引起病变,降低青虾抗病力。



以上几方面是引发青虾“烂鳃”的罪魁祸首,建议在病害高发期来临之前,做好水质、底质改良工作的同时,调理青虾体质,减少发病,具体如下:一旦发现有发病的青虾,及时使用“氧速保”(5亩/甁)+“福地安”(3亩/甁)2-3次,改底调水后,再使用“永乐碘”(4~5亩/甁)两次,隔天一次;吃料正常的青虾,拌料内服1包“出败康”+1包“三黄散”+1包“肝胆易康”5-7天,每组拌料80~100斤。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