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土地、降低成本!立体架构养殖将成水产主流模式?如何盈利?

  [复制链接]
查看1075 | 回复2 | 2021-11-17 18: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未来趋势——立体架构养殖(上)



前言

随着循环水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水处理工艺、设备的不断完善,循环水养殖已在业内成为“热门”话题。基本上全国每个省我们都能找到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循环水养殖生产型企业,原来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行业已慢慢的在向室内工厂化、工业化的方向逐步发展开来。而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作为一个新兴的都市卫星产业、作为一个工业化农业,其自身有太多方面有待于完善,下面笔者就此文章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实现工业化养殖的其中一环——立体架构养殖。



何为立体架构养殖?



在这里为区别与业内常讲的“立体养殖”(即塘内按水层不同而进行不同品种进行共养的方式),笔者将“硬质土地上(多为厂房内)的空间内进行单一品种多层、立体分布的养殖生产”的方式称为立体架构养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农业角度上来说“立体”这个词是农业工业化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某一项目一旦涉及此词,那与之配套的设施、设备、技术等势必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更成熟的技术体系。在农业圈里除了水产行业之外,其他行业均具有立体概念的工业化代表性案例。如立体架构的畜牧类养殖、禽类养殖(图1)、多层立体无土栽培、菌菇类种植(图2)等等,基本这些都是其行业内集现代化、工业化、自动化、数据化为一体的顶尖佳作。



那我们水产养殖行业是否已有相关案例呢?当然有!只是真正立体架构形式的案例比较少见,具有初步立体概念雏形的还是比较常见的,如:多层扇贝笼、多层鲍鱼箱、蟹公寓、楼层式养殖车间等等,实例看起来虽然比较简单、粗糙,但已经初具立体概念,它们是我们走向立体架构养殖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未来实现工业化养殖的基石。



在这里笔者为方便解说将立体架构细分为三类:



池立体:即养殖池垂直分布,简单的讲就是在地面上通过某种方式实现多层的养殖池;

池内立体:即养殖池内的空间里通过附加某种器材或方法,使所养殖的动物在池内呈立体分布;

双立体架构:即同时兼1、2两种立体特征。



我们通过上述方法实现立体架构养殖,并可最有效的合理化利用建筑空间和养殖空间,增加单位占地面积内的产量,减少循环能耗、温控能耗、人工等成本,从而进一步凸显循环水养殖项目的科技含量和盈利性。



第一章 实现立体架构养殖的意义



我们初步了解了立体架构养殖的定义,那下边我们从以下四个角度讨论一下立体架构养殖的必然性和意义,即:项目投资、土地性质、生产(养殖)成本、科技含量。



一、项目投资

从投资者角度来讲,无论追求的是长远利益还是短期效益,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可观的盈利性。水产养殖行业作为农业中的一支,其也存在着农业项目所特有的优、缺点:投资回收期长,项目持续盈利期长。一个高科技的循环水养殖项目,比其他类农业项目来说其投资量更大,风险系数更高。那我们如何吸引投资者眼球,让更多资金投入到循环水养殖行业呢?笔者认为除了以成熟的技术为支撑来降低养殖风险之外,降低前期的投资量从而降低投资门槛、缩短回收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那立体架构养殖与降低投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立体架构养殖可实现节地,从而降低购地费所占总投资的比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随着循环水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循环水养殖项目已脱离的传统项目处于偏远、近水、近海方面的特点,逐步向大、中型城市周边靠拢,成为城市配套的卫星产业之一。而城市周边用地紧张,购地成本高,造成项目购地费用占据了总投资很大比例。在同等产量情况下,立体架构比平面式的循环水养殖占地减少了50%-90%,大大降低了投资额。



二、从“土地性质”分析我们为何要实施立体架构养殖?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带有工业化二字,也就代表了其具有工业化的特性,它的属性已大部分脱离农业,更偏重于工业,大家可能会问:这与地有什么关系?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



这一点我想实施过此类项目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首先,土地性质。我们在立项或项目申报的时候很难申请农业用地(项目对土地硬化比例太大,土地无法还耕),而且作为企业来说,更好的选择是通过优惠政策或政府协调获得具有价格优势的工业用地。原因是工业地是可以买的,地上建筑、设施和设备可形成资产,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其次,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创收。既然使用工业地,那项目很大可能性会落在工业区里,这时候就需要项目必须符合工业用地的相关规范或政策,比较常见的条款是:单位面积上的投资强度、创收额、纳税额等,我们可以通过立体架构让项目满足这类要求。



三、立体架构可降低生产(养殖)成本



商者逐利,企业更是如此,有效的控制养殖生产成本可保证其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适应国内水产品市场的价格环境,也是工业化循环水养殖项目可行性、可持续的关键环节。立体架构可以从以下方面降低投入成本和生产成本。



相对降低设备投资:同等产量情况下进行工厂化养殖,立体架构相对于平面养殖,在设备方面有更高的利用率、共享率,减少了总硬件投资额,降低成本中的折旧分摊,从而缩短回收期,增加投资回报率。



减少厂房建筑成本:以占地1000平方米的厂房(长宽比2.5:1)为例。



a、当采用平面结构时(假设厂房高2.5m),2套厂房建筑表面积(墙、屋顶、地面)是 4700㎡;

b、采用2层结构(厂房高5m),建筑表面积是2700㎡。



立体架构可节约建筑表面积约43%。如果是3套平面和3层立体时,可节约57%。据此可见,立体架构可节约建筑成本至少43%以上(地面造价实际远远高于墙体造价),立体架构层数越多,则建筑成本节约的越多。



减少温控成本:室内工厂化养殖时,温控成本主要由建筑散失和换水升降温两部分组成。我们同样以上述厂房为例可知,立体架构比平面结构的厂房减少了43%的建筑表面积,也就是说立体架构可以节约43%由于建筑散失而产生的温控费用。



减少人工成本:密集型的立体架构可让一组工人在单位厂房内同时管理、操作多套养殖系统,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为以后技术升级和工艺添加奠定基础:当所实施的系统和技术成熟后,较易进一步添加自动投饵、自动分鱼、自动收获并包装、在线标记、产品追溯等多方位科技和技术手段。让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变为真正的科技集中型工业化行业。



可减少生产辅助、配套、共用类的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比例。



第二章 实现立体架构的必备条件



讨论此必备条件,会遇到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尴尬问题:有没有一个成功盈利的平面系统?如果没有,又何必增加其投入,去实现立体架构;不发展立体架构如何能降低成本,让项目盈利。



这个问题比较现实,在业内算是一个通病,需要我们理智的看待。首先所谓成功的系统必须有两个标志:成熟、盈利。国际上存在成功的循环水养殖项目,这说明循环水养殖这条路是走的通的,那为什么国内这类项目或者从国外移植到国内的项目却难以生存呢?问题也出在这两点上,那么我们就此逐一分析一下原因。



一、何为成熟



想具备“成熟”,除了需要业内人不懈努力去解决技术问题之外,更主要的是需要一个实践平台。作为水产养殖行业来说,进行一次完整的生产实践至少需要6-12个月的时间,想要有成熟的技术体系,单单靠几次实践就想完成摸索、改良、以至于成功,是难以实现的。这个过程少则3年,多则5年10年都有可能,所产生的时间成本、人力物力投入成本对一个企业来讲难以承受,就算是有政策性的支持,这个“坑”也很难平。



对于一个未知领域的探索,不是研发就必然会成功,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就算是得到了一些成果,也很有可能只是发展历程里的一块铺路石,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笔者认为我们首先不要盲目的去实践,先正视这个“循环水养殖”,不要被它“容易”的外表所欺骗。它看起来简单的几个工艺,弄一个水池,买几台设备,管道连一连就实现了,千万别这样想,很多人太“轻敌”掉到这个坑里。严谨分析起来它集养殖学、生化学、流体力学、机械学、工程学、电气学、传热学等多个专业为一体,各部分之间相互牵绊,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这个整体达到最佳运行效果,各工艺实现无缝对接、整体运行,没那么简单。(下图为循环水水处理工艺的设备配置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pgtest | 2021-11-17 18:2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要实践就要科学的、系统的做好方案,记录下详细实践过程,跟据结果不断的做修正,直至达到目的。就算最终未必如意,也不要怕丢人,敢于公开经验、公开研究数据,让后人少走弯路。其次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勇于尝试,寻求可行之路,引领行业发展。



二、盈利



针对于循环水养殖行业我们可以用这个简化公式来表达:盈利=总产量x产品单价-养殖成本-折旧。我们就以这个公式进行探讨为何行业内罕见有经济效益的案例。



为什么国外成功的可盈利案例,引进到国内却无法盈利呢?



我们拟定地理位置和气候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析各数值在国内与国外所表现出的不同之处。总产量x产品单价所体现的是总收入,引进国外系统,也就是说总产量是相同的;国内外物价水平不同,针对于同一水产品来讲基本上国内价格都远远低于国外价格,也就是总收入少了很多。养殖成本中人工和电耗方面国内外存在明显差别:国外人工贵,电费便宜;国内则相反。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造价高的原因,这点直接造成了引进国外系统时的折旧较高。总体来说收入少了,成本多了,那这个盈利在国内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值是正是负就很难说了。上述内容告诉我们引进国外系统要谨慎考虑“水土不服”的问题。



国内自主研发的系统或改造进口的系统如何能盈利呢?



我们也从公式中各内容所涉及的各点来分析决定盈利的关键因素由那些组成。



三、产品单价



提高盈利最粗暴的方法就是提高售价,想要提高售价我们就要做到知“己”知“彼”,这里的“己”即自身优缺点,循环水养殖的水产品优点:质量高、品质稳定、供应稳定(无季节性);缺点:成本高;“彼”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市场价格,二是国内消费者对水产品的消费理念,或者是说消费习惯。



问题来了,该不该走价格差异化那这条路?是随行就市,还是一份价钱一分货?这肯定也是很多企业遇到的最头疼的一个问题。笔者一直认同一句话:同等价格比品质,同等品质比价格。

在现阶段国内市场环境下, 真的可以用品质来决定价格吗?大家看看有机蔬菜的发展历程,也就可以看出,短时间内想培养出消费理念是不可能的。那市面上就没有品质决定价格的品种吗?当然有,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黄鱼。不同品质,价格范围可以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但这只是个特例,是近百年沉淀而形成消费习惯,不能用来衡量常规品种。当然笔者并不是说循环水产品与传统产品在同价位进行竞争,把品质不同的商品在同一价位进行竞争,本就不符合市场规律。但市场的培育、概念的接收需时间,在没有站稳市场前,盲目进行价格差异化只会走入僵局。



建议在这个阶段企业试着通过以下方式保证收益:



采取就近配送方式,减少水产品流通的中间商,让企业和消费者共同获利

同时利用自身地理优势、科普教育等,就近培育品牌效应,为以后的价格差异化奠定基础。通过线上销售、餐饮业直配,逐步实现直销。



总产量

总产量(年)=养殖水体量x养殖密度x年养殖茬数



养殖水体量

作为一个项目来讲单位投资量的养殖水量是固定的,我们无法通过累加量(最小盈利规模)来实现总产量。那增加总收入就只能取决于两点:一是提高养殖密度;二是增加年养殖茬数。



高养殖密度

这里的高密度不是指偶然现象,是指长期的、稳定的产出密度。偶尔某次密度达到的峰值只能作为我们在行内吹嘘的资本,或者做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求其所以然的事例。回归正题,这个密度值取决于水处理系统的性能、养殖品种、标准SOP。这三点涉及内容太广,相互关联,以后另做分述。笔者想提醒大家的是:养殖品种与养殖密度有很大关联,但不绝对。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时,品种所呈现的生长状态与传统养殖有很大区别。基本上传统认为可高密度的品种在循环水养殖中也可实现,传统认为不可高密度的品种很高几率也能实现高密度。如某些鱼类在低于某一密度时表现的领地性和攻击性很强,高于某一值时则很温顺(如:珍珠石斑低于25±10kg/m³;高于60kg/m³以上)。



年养殖茬数(单茬是指从种苗养成至商品规格)

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每年能收获几次,它的另一个表达方式是:养殖周期(养成一批所需时间)。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最适合的养成环境、专用的循环水饲料、科学的SOP流程来缩短养殖周期。



另外,值得推荐的是通过系统内分段养殖的方式,大大提高养成池的利用率,从而大幅度缩短养殖周期。举个例子,便于理解:某鱼需6个月养成(恒温养殖2茬/年),前2个月集中在精细化的小系统内养殖,之后才进入到养成池,那养成池的占用时间是4个月,最终一年便可实现养殖3茬。如果更精细一点,进行3段式养殖,并按等同时间来分配设施设备(标苗、中养、养成)的比例,完全可以实现每部分的100%利用率,进行不间断滚动式养殖生产(如下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pgtest | 2021-11-17 18:23: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综上所述,一个项目具备了以上条件,让其具有最大的获利可能,之后再合理认证:进行立体架构升级,进一步降低成本,项目可行性能有多少。只有这样立体架构才有实施的意义,项目才不至于变成“坑”,企业才能站稳脚跟,稳步发展。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