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口地区春季鮰鱼常见病害浅析

[复制链接]
查看690 | 回复0 | 2022-2-18 17: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鮰鱼学名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鲶,原产于美洲, 引进我国后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鱼病频繁发生,从细菌感染到寄生虫的侵袭均可造成批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鮰鱼春季病害尤为突出,现总结一下湖北仙桃通海口地区春季鮰鱼常见问题及防治方法。




一、常见问题

1、烂鳃

春季气温变化大,晴天中午溶解氧容易过饱和,导致鰓丝、鳍条内形成气栓,进而鰓丝溃烂。鮰鱼养殖从11月份到翌年3月份一般不投喂,鮰鱼属底层鱼类,在底层觅食容易搅动底泥导致水浑,开春浮游动物过量繁殖也容易导致水浑,底泥中的细菌进入池塘大量繁殖引起烂鳃。



2、体表溃疡

鮰鱼溃疡经常继发水霉菌感染,流行水温15℃左右。溃疡可能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气泡病可引起机械损伤进而局部或全身溃疡,拉网引起的机械损伤容易导致体表溃疡,互残和饥饿觅食也会导致体表受伤,进而溃疡感染水霉菌。



3、“套肠”

鮰鱼养殖在冬季一般不投喂,肠道变薄,春季升温后开始觅食,此时鮰鱼体质较弱,抗病力下降,套肠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另外抗生素投喂过多,容易导致鮰鱼肠道菌群失调,也容易引起套肠。
1645175920324920_886.png
“套肠”症状



4、杯体虫

杯体虫在鮰鱼上面很常见,苗种和成鱼都感染,苗种更容易感染,育苗阶段常常发生。在低温期,有机质多,水质浑浊的池塘鮰鱼容易感染杯体虫。吃食的鱼体质较好,对杯体虫有较强的抵抗力,不吃食的鱼感染杯体虫较多。



5、小瓜虫

小瓜虫近年来时有发生,主要发生在低温期,流行温度在10-25℃。水质清瘦的池塘容易发生。过早停食,鮰鱼体质较差也容易感染。



6、爱德华氏菌病

病原主要是鮰爱德华氏菌。发病分为急性型“肠道败血型”和慢性型“头盖穿孔型”。急性发病急,死亡率高,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病鱼腹部膨大,体表、肌肉可见到细小的充血、出血斑和溃疡灶,眼球突出,鳃丝苍白而有出血点,腹腔积水,肝脾肾肿大、出血,胃、肠道大且有积液等。慢性发病主要经神经系统感染,病程较长,病鱼出现慢性脑膜炎,即“裂头”症状,最后在体表、头部形成溃疡性的病灶,病鱼解剖可见肠道出现“套肠”等症状。



全年都有发生,所有规格的鱼都能感染发病,其中2-4月,8-10月,“裂头”症状多见,流行水温为24~28℃。
1645175943568113_238.png
病鱼出现“裂头”和突眼




二、防治方法

1、细菌病的防治

对于细菌病来说,发病时,先使用“激活”、“碧水安”稳定环境,“底加氧”连续使用处理底部环境,同时促进摄食;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内服,一般使用1包“肠苷康”+2包“菌炎好迪”+1包“三黄散”内服10000斤鱼,连续内服5天,然后停3天,继续内服4天。死亡量大同时吃料差,若溶氧充足,连续使用“永乐碘”2次;缺氧时配合“氧速保”使用。



2、寄生虫病的防治

养殖周期结束后,淤泥厚的池塘清淤、晒塘,无法清淤的池塘,用“清塘修复安”彻底消毒,减少寄生虫虫卵。养殖过程定期使用“福地安Ⅱ”改底,可以减少寄生虫的发生概率;内服保健增强体质,亦可降低感染几率。



杯体虫感染时,少量寄生鱼体时可不做处理,保持池塘水体稳定,溶氧充足即可。大量寄生时,先使用“福地安Ⅱ”改底,“氧速保”清洗黏液及水体中有机碎屑,当严重感染时使用“纤虫易克”外泼,一般连续使用2次,即可恢复。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