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复制链接]
查看769 | 回复0 | 2022-2-23 19: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黄腊丁等,隶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杂交黄颡鱼是由雌性普通黄颡鱼和雄性瓦氏黄颡鱼杂交繁殖的子代,其雄鱼比雌鱼个体大、长速快。全雄黄颡鱼是利用鱼类性逆转技术,通过雌核发育、测交等手段获得全雄子代,其抗病强、长速快、料比低、亩产高,因此深受养殖群体欢迎。自2017年之后,广东多家黄颡鱼孵化场及浙、鄂、湘等部分大型孵化场大规模生产全雄苗供国内各地养殖。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和密度不断攀升,养殖环境日益恶化,细菌性疾病也逐年频发。


黄颡鱼常见细菌病原有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蜡状芽孢杆菌、鮰爱德华氏菌、迟钝爱德华氏菌、柱状黄杆菌和拟态弧菌等,病原多样性常导致疾病难以实时防控,从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江门新会大泽镇某养殖户,土塘养殖黄颡鱼(图1,面积30亩,水深1.8米)。10月末出现病情,连续数日损耗超过600斤/天。11月10日澳保水产医院联同江门澳华市场人员一起到塘口实地采样调查,取发病池塘水样和濒死病鱼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和诊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1 发病黄颡鱼池塘

池塘水质检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体重和体长测量

表2 发病黄颡鱼平均体重和体长指标测量结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体表和解剖检查


病症记录(图2):背鳍基部发白、溃疡;胸鳍基部发红、充血;腹鳍、臀鳍、尾鳍点状出血;肛门红肿;体表黏液增多;肝脏肿大、发白、充血,贴近胆囊一侧组织偏绿;胆囊轻微肿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2 发病黄颡鱼体表和解剖检查结果

a:鳃丝、眼部;b:吻部、口腔;c:下颌;d:背鳍;e:胸鳍;f:腹鳍、肛门;g:臀鳍;h:尾鳍、尾柄;i:脑;g:内脏团(白肝);k:内脏团(绿肝)。



各组织印片、染色、镜检


挑取发病黄颡鱼的脾脏、肝脏、肾脏、血液、心脏、脑和肠道内容物进行印片和染色,镜检观察各组织染色后的链球菌形态和分布。显微视野下可见:病鱼脾脏部位链球菌感染量较多(图3a);肾脏、血液次之(图3c-d);肝脏、心脏、脑和肠道内容物较少(图3b-e-f-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3 发病黄颡鱼各组织印片、染色、镜检结果
a:脾脏;b:肝脏;c:肾脏;d:血液;e:心脏;f:脑;g:肠道内容物。

药敏试验


本试验测定了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的相对敏感度较高,对硫酸新霉素的相对敏感度较低,其中阿莫西林和多西环素的抑菌圈直径较大(表3和图4)。


    表3 链球菌的药敏试验       单位m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4 链球菌的药敏试验



病原菌分离纯化、测序比对


挑取脑心琼脂培养基(BHIA)上划线分离得到的链球菌单菌落(图5),接种于脑心浸出液培养基(BHI)中培养,将分离纯化病原菌保种后送检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6S rDNA序列与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同源性为99.65%,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表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5 链球菌在BHI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

建议防治方案


1、首先镜检确认是否有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感染,如有则建议先杀虫。



2、建议交替使用渔安宝(5亩·米/袋)和碘附(2亩·米/瓶),消毒2-3次(3天/次),杀灭水层与泥层病原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可尝试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拌料投喂,每日1餐(5天/疗程),观察用药效果,当损耗降至0.02%时(例:5万尾/塘,日损耗≤10条),建议停止用药。



4、通过对加酶利生宝抑菌效果的研究,已证实该产品对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溶藻弧菌等致病菌均有抑制效果,建议使用加酶利生宝(外泼:3-4亩·米/袋;内服:+红糖+水,活化2-3小时后拌喂),为池塘水体及鱼体肠道内补充有益菌,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定期使用澳铁(3亩/袋)+养底宝(5亩/包),净水絮凝、改底增氧,降解池塘底层毒素,抑制病原菌滋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使用解维宝500(3包饲料/袋)+鱼甘霖(2包饲料/袋)拌料投喂,每日1餐(5天/疗程),护肝增免疫,健肠促消化,降低病原菌感染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链球菌分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普遍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其发病与水温、密度和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可危害包括罗非鱼、鲻、鲷、鳉等几十种淡海水鱼类,一般流行于5-10月份。2016年7-8月福建某黄颡鱼养殖场暴发病情,发病率40%-60%,死亡率约90%,经诊断确诊病原菌为海豚链球菌;同年10月贵州某黄颡鱼养殖场出现水中转圈、死亡现象,死后可见鱼体不同部位溃疡,至送检时已损耗约6 万尾,经诊断确诊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

本次诊断中,根据发病黄颡鱼胸鳍基部发红、尾鳍点状出血等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内对病鱼各组织进行印片、染色及镜检,并将分离纯化的菌种送检测序比对,最终确诊造成本次黄颡鱼发病的原因为海豚链球菌感染。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治愈该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随着各种细菌性疾病暴发,滥用药物导致不断产生耐药菌株,且在环境中形成残留,给养殖户防控链球菌病带来较大困难。为此,在疾病诊断时应及时确诊病原,了解其耐药性,寻找高度敏感药物,做到科学用药。

国内很少报道黄颡鱼感染链球菌病,但由海豚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在水产养殖业仍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本次爆发链球菌病的情况较为严重,发病黄颡鱼均已闭口不吃料,在泼洒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后,损耗虽然明显下降并开始摄食,但过几日情况仍有加重,11月中下旬过塘后损耗又有所降低。黄颡鱼链球菌病通过水体传播非常迅速,肠道黏液及粪便内也存在链球菌,建议养殖户平时多留意观察,日常做好消毒、改底、增强鱼体质等工作,遇到疑似发病情况,尽早联系技术员现场采样检测,或及时送到周边澳华服务站寻求诊断,同时选择相对敏感性较好的药物进行口服给药治疗,避免链球菌病传播和爆发。


感谢语:



感谢徐老师对本文提供的专业指导;感谢江门澳华鱼料四部刘开华、梁嘉荣同事在本次病情调查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汪德生,吴剑,文明,张太前,鲜思美.黄颡鱼链球菌病病原分离鉴定与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04):198-200+242.

[2]杨移斌,胥宁,杨秋红,刘永涛,董靖,艾晓辉.黄颡鱼源海豚链球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J].浙江农业学报,2017,29(06):903-909.

[3]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菌毒消”与氨苄青霉素结合使用对黄颡鱼链球菌症的疗效(上)[J].渔业致富指南,2012(01):76-77.

[4]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菌毒消”与氨苄青霉素结合使用对黄颡鱼链球菌症的疗效(下)[J].渔业致富指南,2012(02):78-79.

[5]陈超然,陈昌福,孟长明.稳定性粉状二氧化氯与氨苄青霉素结合使用对黄颡鱼链球菌症的疗效[J].内陆水产,2002(05):37-38.

来源:澳华集团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