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简介

[复制链接]
查看10561 | 回复0 | 2022-3-20 09: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生物学特性

牛蛙,俗名美国水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是一种大型食用蛙。体形与一般蛙相同,但个体较大,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

牛蛙雌雄鉴别
1647738011221271_711.jpg
二、产地介绍

原产于北美洲。1959年从古巴、日本引进我国内陆。目前我国主要靠养殖生产,全国各地均产,目前主要集中分布于潮汕、闽南,附带闽西北和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华中几个省份,养殖分散。
1647738028151338_963.jpg
三、食性介绍

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黄、豆浆、麸皮、面粉等。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蚯蚓、虾、螺、蚌以及动物内脏等。牛蛙生性贪婪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因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同类相残。

四、繁殖习性

牛蛙性成熟一般需要8-9个月,繁殖的最适水温为25-27℃,高于30℃时,牛蛙不产卵,低于10℃时,不能形成精子和卵子。牛蛙自然环境下繁殖季节为4-9月份,目前市场上人工繁殖除了9-11月份没苗,其他月份基本都有苗。种蛙选择一般雄性400g以上,雌性400-600g,体质健壮,体色鲜艳有光泽。

五、牛蛙养殖区域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1959年从古巴、日本引进我国内陆。目前我国主要靠养殖生产,全国各地均产,目前主要集中分布于潮汕、广西和江西,福建和安徽、湖南、湖北华中几个省份,养殖分散。

六、养殖牛蛙的三种方式

1、集约养殖:即高密度精养,包括单养、鱼蛙混养。蛙池面积以0.07公顷以内为好,水深1米,池边有坡度,池内放些水生植物,以利它栖息和隐蔽。蛙池可以放养幼蛙、成蛙或蝌蚪,但不能混养,只能单养。放养密度,一般每0.07公顷放养成蛙2000-3000只,当年变态的幼蛙10000只左右,翌年春,稀放为5000-6000只。

2、半开放式养蛙:就是在较大的水面,可投放幼蛙,以天然饵料为主,人工饲料为辅。

3、流放养殖:把牛蛙投放到成千上万亩的水面(国外及我国台湾省已采用此法)。这种水面内应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天然饵料资源。

七、病害防控

牛蛙歪头病死亡率高达50%,初步研究表明是由脑膜脓毒性黄杆菌引起,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幼蛙和成蛙都会感染发病。

病蛙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头歪向一边,厌食懒动,身体失去平衡力,游动时身体打转,解剖病蛙可见肝脏、肾脏、肠、胃等器官有充血现象。
1647738057065720_829.jpg
现阶段牛蛙养殖密度过大,残饵粪便处理不彻底,很容易造成病菌爆发,脑膜脓毒性黄杆菌能直接破坏牛蛙的脑神经,导致牛蛙神经错乱产生歪头。

虽说是牛蛙歪头病致死率不算特别高,但直接导致牛蛙摄食量减少显著,牛蛙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低,随后出现头部歪向一侧,眼球突出、双目失明等现象,养殖成本增高,养殖效益损失。牛蛙歪头病感染率高,若不及时处理病蛙,会使一整池感染,且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后果不堪设想。
1647738077986524_702.jpg
牛蛙为什么容易得歪头病?

1、高密度养殖是牛蛙养殖的一大特点,残饵粪便堆积清理不及时,给病原菌的繁殖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2、很多养殖户过分追求牛蛙多吃多长,及早上市,导致高强度投喂,因此导致牛蛙的肝肠造成较大负担,出现免疫力低下、抗病力差的问题。所以脑膜脓毒性黄杆菌乘虚而入,同时也伴随着肝脏病变、肠道腹水等问题。

3、近期天气多变,气温骤降且连绵阴雨天,很容易使牛蛙产生各类应激,导致牛蛙抵抗力进一步下降。

4、病原菌侵入,牛蛙歪头病的病原体是脑膜脓毒性黄杆菌。病蛙会出现采食量下降、体色发黑,头斜向一边,呈歪脖状,突眼,双目失明,有时伴有腹水、肝脏病变。

牛蛙歪头病由于是综合因素引发,很难治愈,如果在发病早期,对于已经发病的牛蛙要及时隔离,饲料减半,用生石灰将池水 pH 调至 7.5~8.2,再用红霉素全池泼洒,在配合饲喂氟苯尼考5-7天,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牛蛙歪头病症状严重,这种治疗方法也效果甚微。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