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壳、拉脚、蜕壳不遂!一、二壳河蟹出现这些严重问题,他提出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675 | 回复0 | 2022-4-6 17: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河蟹养成阶段的第一、二次蜕壳至关重要,其成功率对河蟹的回捕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现在4月初,一壳基本结束,随着温度的升高,塘口要做的事情也要开始多起来,但是所有做的事情,比如水草的管理,水体发混处理,螺蛳的投放,都是为了给河蟹提供好的生存条件,给河蟹好的脱壳环境。河蟹是节肢动物,是通过蜕壳来长大翻倍的,所以河蟹蜕壳管理才是重中之重。
1649235471426585_964.png
第一次,第二次蜕壳绝大多数池塘池边壳较少,多数河蟹在伊乐草内蜕壳,因此许多河蟹拉脚现象不容易被发现,许多养殖老板在拉草时才发现有拉脚现象,严重的池塘甚至拉脚蟹能占所发现的50%,势必降低了河蟹的早期成活率,增加了池塘残蟹的比例,虽然其有断肢再生功能,可这样一来势必影响河蟹生长速度。那你知道河蟹为什么会出现拉脚、顶壳现象吗?
164923548836534_869.png
接下来一一分析:






一、 水体环境影响



昼夜温差变化剧烈,早晚温差一般在7~10℃,最大温差甚至在13℃。这种天气肥水本来就不稳定,前两天温度20℃以上,过两天温度骤降,刚肥起来的藻类,很容易出现死亡倒藻现象。这种情况就导致水体稳定性差,非常容易导致水体出现白混、泥浆混的情况;这种情况还容易导致水体的溶氧量偏低,等赶上气压低的时候河蟹会上岸(不要说现在不会出现缺氧的情况,3月份温度异常升高的时候已经出现过这种水体偏瘦、发混的塘口蟹苗上岸的情况)。






二、 河蟹自身体质影响



除了苗种自身体质羸弱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这两年大家都在推崇的“大母本”种蟹,以前母蟹6~8两,公蟹1斤就已经是蟹王蟹后了,现在苏南的小精高养殖模式下,养出的河蟹5母7公都已经是常态了。尤其是河蟹一壳、二壳间隔时间较短,一壳蜕壳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河蟹体质尚未得到恢复,营养积累还不是很充足,二壳就已经开始了,因此就会出现二壳刚开始就有拉脚顶壳的情况出现,特别是一壳“翻倍”越大的河蟹,如果营养积累不足,二壳出现拉脚顶壳现象越明显。
164923552638553_459.png
1649235526441115_96.png
针对以上脱壳期间会遇到的这种情况,现总结了以下要注意的几点:



一、 稳水,控草长根



雨前、雨后及时补充碳源及钾肥微量元素肥料,泼洒熟石灰提升水体总碱度,增加水体稳定性。对于水清、草好、pH高的池塘,一方面控制水草长势(通过水草打头、使用控草保根的产品),使用肥水+调水EM菌时,晴天上午使用好的有机酸类先解毒,2小时后可以搭配腐殖酸钠75%晶体和红糖或糖蜜来补充水体的碳源,分解水体有机质,这种使用方式对于水草草脏,水体泥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1649235551746594_12.png
二、 定期改底,消毒



现在市面上常用的过硫酸氢钾等氧化性底改效果好的产品一定要定期用,此外要观察池塘底泥具体情况具体来用,使用这种氧化底改中间穿插生物分解底改,生物底改产品中的生物菌群可以缓慢地分解并释放因前期温度过低而过量使用的未能发挥作用而堆积在池塘底部的肥水产品,也能改善后期温度高,水体过肥的情况。
1649235568171220_236.png
4、5月份是万物复苏的时候,细菌也是,不管是有害菌还是有益菌,在正常同等情况下,有害菌的繁殖速度会快于有益菌,所以定期的消毒是千万不能忘的,同时及时补菌也是一样重要。如果不是蜕壳期间,碘是非常好的消毒产品,蜕壳期间可以使用中药类消毒。
1649235584476715_599.png
三、 补充营养



蜕壳期注重维生素及钙镁的补充,尤其是着重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3,促进河蟹蜕壳,加速其硬壳。尤其是对于有拉脚、顶壳现象的,维生D3及钙质要多量多次补充。
1649235600651463_169.png
平时投喂饲料时要注意拌料保肝护肠的中药产品,但是一直拌料中药产品会导致肝胰腺的损伤,所以中药拌料5~6天会停3~4天,同时拌喂虾青素以提高机体免疫抗性,这一定要切记!




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厦门市科环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王文远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