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月水产养殖疾病防控

    [复制链接]
查看18098 | 回复1 | 2022-5-24 11: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5-6月份是水产养殖病害流行高发多发季节,随着气温水温的回升,各类病原体也随之大量繁殖,特易发生寄生虫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如果防控不及时,常会出现大量死亡以致无法控制,造成大面积疫病蔓延,各养殖朋友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池塘管理,严把水质调控关,合理施肥,合理放养苗种,合理投喂,定期预防,防泛水产养殖各类疾病的发生。

一、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原则

1.要坚持“预防为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2.要先诊断,后施药。将刚死或濒死的患病水生动物进行外部观察、内部解剖及显微镜镜检等实验室检测,同时要察看水色,检测池塘水质理化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酸碱度等,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诊断。

3.要科学选药,精准用药:根据不同的病原选用最适合的药物(有条件可先做药敏试验),留意鱼的药物禁忌(如鳜鱼、加州鲈鱼等对敌百虫极敏感),准确计算池塘的容积,按渔药商品说明书施药,在用抗生素及化学药剂一定要注意休药期。

4.要坚持药物轮换原则:为避免产生抗药性,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外用消毒药和内服药,最好用了2次后换其他药物。选择通过国家GMP认证,有较高信誉厂家的药物对症使用。

5.要及时调节水体水质。往往病害的发生原因是由水质不好引起的,要及时将水体的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水色等调节正常,否则即使天天用药也难以治愈。

6.施用药物和微生态制剂时要开动增氧机增氧。

二、易发病害

(一)细菌性疾病:易发烂鳃病、肠炎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等。

1.烂鳃病: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鲫鱼、加州鲈、鳜鱼等。常见症状为病鱼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又称为“乌头瘟”。病鱼常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病鱼的鳃丝末端腐烂、充血,有时被成块的污物和泥土粘着,严重时鳃丝被浸蚀成柱状,鳃骨外露发白,鳃盖骨内外层同时被腐蚀时远看呈空洞状,出现“开天窗”。此病往往与寄生虫病并发,一般养殖户很难判断和区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1  草鱼烂鳃病

2.细菌性肠炎病:是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对象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黄鳝等。该病在水温18℃以上易发病,并且很容易导致流行,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症状可见腹部膨大,两侧有红斑;肛门红肿,鳞片松弛,轻压腹部或从头提起,有黄色黏液或血脓流出;解剖,肠道内充血或出血、淡黄色黏液,严重时有腹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2  草鱼肠炎病

3.细菌性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擦皮瘟,由荧光极毛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条基部或整个鳍条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呈扫帚状,又称“蛀鳍”。在生产实际中,要注意与疥疮病、打印病、红鳍红鳃盖病的区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3  草鱼赤皮病

4.细菌性竖鳞病:由点状极毛杆菌引起,水温在13-20℃度之间发生较多,主要影响鱼类为鲫鱼、鲤鱼等,死亡量大,鱼群之间传染性强。鱼体前部鳞片竖起,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鳞囊水肿,用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即喷射出来,常伴有体表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腹水,其他内脏均有不同程度病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4  鲫竖鳞病

5.细菌性败血症: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该病的发生是由于鱼池多年未清塘,淤泥厚,水质恶化,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滋生。主要危害对象鲫鱼、团头鲂、鲢鳙鱼、鲈鱼、鳜鱼等,病程急、死亡率高。细菌性败血症流行时间为5-11月份,高峰期常为6-9月。病鱼表现为厌食或不摄食,静止不动或在塘边狂游、乱窜。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只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病鱼严重贫血,鳃发白,肝、肾的颜色较淡,呈现花斑状。有的病鱼鳞片竖起,肌肉和鳔壁充血。因病程长短及疾病的发展情况,病鱼的种类及年龄不同,病鱼的症状为多样性。对于发病严重,面积较大的鱼塘可进行水质分析。此病一旦发生,四大家鱼、鲫鱼、鲂鱼包括野杂鱼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一般老口鱼塘发病较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5  细菌性败血病

(二)病毒性疾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鲤浮肿病、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

1.草鱼出血病:病原主要为草鱼呼肠狐病度,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发病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0—28℃。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体色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

2.鲤浮肿病:病原为痘病毒样病毒。感染各种规格养殖鲤鱼、锦鲤及其变种,水温15-33℃易发此病, 22-28℃高发,死亡率可达70%。患病鲤行动迟缓,常聚集在水面或池边,或静卧在池底不动,类似昏睡一样。当受到触动时,病鱼会游动,但很快又继续处于昏睡状态。病鱼临床表现为烂鳃、体表糜烂、出血、皮下组织水肿、眼球凹陷、食欲不振、吻端和鳍的基部溃疡等。

3.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二型,主要危害鲫、金鱼以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均可发生,在水温22-28℃时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80%以上。病鱼体表与内脏失血或充血,鳃丝充血肿胀,眼球凸出,内脏出血坏死。

(三)寄生虫疾病:主要为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三代虫、锚头蚤病等病害。

1.车轮虫病:由大量、多种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皮肤或者鳃部引起疾病,易发水温在20-28℃,主要症状“白头白嘴”或者“跑马”环游不止等,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鱼池,连续阴雨天极易暴发。

2.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危害淡水鱼的苗种,易发水温在15-25℃,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3.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寄生虫性鳃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鱼、鳙鱼、鲈鱼、鳜鱼、罗非鱼等。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4.三代虫病:三代虫属中的一些种类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及鳃上,危害鱼苗鱼种。大量寄生三代虫的鱼体,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黏液,鱼体失去光泽,游动极不正常。食欲减退,鱼体瘦弱,呼吸困难。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可见到蛭状小虫在活动。

5.锚头蚤病:病原为锚头蚤,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易发水温12-33℃,池塘水质太清瘦易发生。

(四)虾蟹类病害:蜕壳不遂、烂鳃病、肠炎病、白斑综合症、纤毛虫病等。

1.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对象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等,易发水温18-30℃,经口感染是养殖对虾中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和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毒也可经过对虾的卵进行传播,对虾养殖的朋友需要多注意防控。

2.虾虹彩病毒病:病原为十足目红彩病毒1型,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等,对虾体长4-7cm时最易被感染,水温在16-32℃左右时流行,可通过粪便、同类相食等途径水平传播,带病毒苗种流通是该病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3.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危害虾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对虾南美白对虾、斑节虾等,死亡主要发生在放苗30-35天,常为急性死亡,并且死亡率高达100%,主要经口感染。

4.虾肝肠孢虫病:病原为虾肝肠胞虫,可感染所有生活阶段的对虾,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易发水温24-31℃左右,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

(五)蛙类疾病:肠炎、脑膜炎(歪头、白内障)等。

1.肠炎:投喂不洁饵料极易引发肠炎,病原体为细菌,可能是气单胞菌和链球菌,如投喂天然的蝇蛆,如果消毒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肠炎,导致大批死亡,一旦发病,死亡率高。病蛙垂头弓背,机体消瘦,取食量明显减少,反应迟钝,蝌蚪发病后多浮于水面。

2.脑膜炎:病原为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蝌蚪、幼蛙和成蛙均可感染此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死亡率较高。病毒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发病蝌蚪后肢、腹部和口周围有明显的出血斑点,部分蝌蚪腹部膨大,仰浮于水面不由自主打转。解剖可见腹部大量积水,肝脏发黑肿大并且有出现斑点,脾脏缩小,肠道充血,同时“外头”和眼球“白内障”是其典型症状。

三、病害的预防和治疗

(一)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外用:一般选择碘制剂、氯制剂或溴制剂等。鳃部病变、水质不佳时可选择碘制剂;其他部位病变、水质较好时,所有消毒剂都可选择;其他部位病变、水质不佳时,选择碘制剂。

2.内服:保持投饵量,若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可复配硫酸新霉素)、大蒜素和维生素等内服,一天两次,连喂5-7天;若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链球菌、诺卡氏菌等),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复配盐酸多西环素)或者磺胺类,如有出血,则需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K,并加三黄粉等中草药拌饵内服,一天一次,连喂5-7天。

治疗前仔细检查鱼体,如果有锚头蚤、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则需先处理寄生虫,然后按照上述方案再行处理。

(二)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养殖过程中,切忌过度投喂,饲料中适时添加多种维生素,免疫多肽,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等,如果发现有发病的,应及时隔离,控制病情以防进一步扩散,发病池塘不换水,不内服抗生素,减少饲料的投喂量,并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的中草药,可使病情缓解。

(三)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防治可选用菊酯类、阿苯达唑及国标中草药专用杀虫制剂如车轮虫净、指环虫净等高效无毒药物治疗。

(四)蛙类肠炎和脑膜炎的预防和治疗

1.肠炎:肠炎的发生多与水体和食物不洁有关,因此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新,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饵料,并在饵料中加拌“大蒜素、蒜畅乐、三黄散”等,另外暴饮暴食也会引发肠炎,因此饵料投喂要坚持“定时、定质、定量、定点”原则,发病后要及时进行水体消毒,可用碘制剂等全池消毒,并在饵料中拌加保肝药连用3天。

2.脑膜炎:发病初期可内服“氟苯尼考+肝胆肽欣(保肝)”,最好全部养殖蛙用一个疗程,一个疗程5天,对于发病的池塘,可以增加到7天,同时用碘制剂等全池消毒;发病高峰期,可采用如下方案:氟苯尼考+菌康宁(主要成分磺胺嘧啶、甲氧卞啶)+保肝胆类药,一个疗程5天。

特别注意:5-6月是吃食旺季,生长高峰期,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是池塘养殖是否成功及疾病多少的关键,水质不好,无论怎样用药,都很难治愈。因此,水质调控,给水生动物营造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是首要前提,至关重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定期施用生石灰、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调节水质,培好藻相,做好水体生态平衡,错开定期杀虫杀菌,这样才能减少池塘病害的发生。

来源:达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作者: 市水产站 罗光兵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没有合适的名 | 2022-5-25 15:1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用什么药不明确标出来,说再多也是无稽之谈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