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 “渔+藻+菜” 取得大效益!这里养虾业,亩效益到9000元,年产值4500万元!

[复制链接]
查看227 | 回复0 | 2022-6-20 13: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鄂尔多斯市科协组织开展了以“创新争先、自立自强”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弘扬践行“爱国、创新、求是、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为实现鄂尔多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磅礴力量。

在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协会、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共同组织遴选出的2021—2022年50位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最美科技工作者”中,有致力于煤化工科技创新、不断开创行业新局面的工程师,有不断钻研科技信息化技术、助力地方平安建设的人民警察,有长期心系农民、推广农业技术的研究员,还有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技术精湛的医疗工作者……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共同领略他们的风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吴桃:
让盐碱地变身“聚宝盆”

无数个夜里,他孤灯作伴,守着监测数据进行现场调试;无数个正晌午,他顶着40多度的高温,观察着虾苗的生长情况,他的脚步踏遍了黄河几字湾的盐碱滩,他的技术辐射了成百上千的鱼虾养殖户,在他的技术支持下,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可喜态势,在他的主持研究下,“螺旋藻全程质量控制”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开始制定,在他的思考和实践中,鄂尔多斯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正在一步步从理想走进现实。他就是鄂尔多斯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水产技术站副站长、水产工程师、国家高级工吴桃。

2012年,吴桃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毕业,回到了家乡东胜。2015年,吴桃考入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局水产管理站,从此开启了与黄河盐碱地“打交道”的日子。“那时候就有不少农民开始在黄河边上养虾,但没有专业的养殖技术,成活率很低,我就开始作为科技特派员长期驻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研究这个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不曾想,这一研究,吴桃就在黄河边上驻守了七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那时起,每年春末夏初的几个月,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的人们时常会看到,附近水产养殖场总有一个车间的灯光彻夜通明,车间旁边罗茨鼓风机嗡嗡作响,彩钢结构的简易车间中不时传来“养鱼人”都听不懂的词儿,如“盐度现在是几格,是不是要补充一些K、Ca、Mg”等,每当这时,人们就知道,这是“吴站长”来了。于是,塘边池畔,车间内外,都变成了渔农和吴桃的“研讨会”场地。2019年,吴桃率先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他盟市主导突破了针对鄂尔多斯沿黄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淡化、标粗、养成的技术瓶颈,其研发的“微量元素”配比方法不仅提高了虾苗淡化成活率,且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经实践应用证明,吴桃总结出的“盐碱地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虾苗淡化成活率达80%以上,成本降低了50%以上,项目成果被鉴定为自治区领先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7年至2021年,吴桃以水产养殖公司为技术研究的试验基地和依托,为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个人和村集体经济提供技术服务,并在黄河流域大力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在他的努力下,鄂尔多斯全市养殖总面积迅速增加到了5000多亩,每亩效益达到了9000元,实现年产值4500万元,形成了以“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和“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新型利益联合体,在让盐碱地“变废为宝”的同时,也为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环球时报》曾以“在阴山下看‘盐碱水养海虾’奇迹”为题报道了鄂尔多斯奇迹般的实现北方高寒地区盐碱地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难度和广阔前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开展水产技术研究之余,吴桃还致力于将研究成果总结成行业、产业发展标准,进而指导全行业、产业发展。2018年,吴桃作为总负责人制定了《螺旋藻养殖技术规程》、《螺旋藻粉生产技术规范》两项鄂尔多斯地方标准,并于2019年正式实施;2020年,吴桃成功申请了“螺旋藻全程质量控制”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制定项目并担任总负责人。该项目为国家第一批“全程质量控制”行业标准,也是目前内蒙古首个申请成功的“全程质量控制”行业标准。

现在的吴桃是“鄂尔多斯市标准化专家”,也是鄂尔多斯“向上向善好青年(创新创业类)”、“鄂尔多斯市直机关优秀青年”以及“鄂尔多斯市优秀科技特派员”、鄂尔多斯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获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和2022年“自治区54青年奖章”。

7年来,吴桃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4篇,完成省级专业技术论文7篇;作为总负责人制定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他撰写的《关于推动内蒙古地区盐碱水渔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用;他的研究成果“贝类生理试验”则被《桑沟湾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一书收录出版;他独立开发设计的符合盐碱地特征的“标准化淡化车间”和“双膜南美白对虾标粗大棚”及“135”养殖新模式,成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子课题核心示范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说这话时,吴桃眼里闪着光,“习总书记的这番话,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为此,吴桃再一次投身于家乡的盐碱地,开启了对盐碱地渔农结合和 “渔+藻+菜” 设施化综合产业的发展研究,这位黄河边上长大的追梦人不仅要征服这片盐碱地,还要在这片盐碱地上建起“蓝色粮仓”,并在行业深耕中铸就一个更加伟大的时代,托举起更多家乡父老的希望和梦想。


来源:鄂尔多斯之声 记者:张琳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