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因素与鱼类摄食的关系:环境和天气对鱼类食欲强弱的影响

  [复制链接]
查看560 | 回复2 | 2022-11-4 08: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探讨外界环境对鱼类摄食的影响,分析鱼类摄食内外因的关系,不断总结经验,从中找出规律,是摆在水产养殖行业众人面前的常受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课题。它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推进我国水产养殖向合理化的高水平发展大有裨益。本文仅以在自然水域中外界环境对鱼摄食的影响为题略陈管见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此引与人工水产养殖参考借鉴,期望能引起争鸣引出更多高明见解来!

鱼的食欲强弱的影响因素

鱼儿摄食的食欲强弱程度,即在一定时间内进食的次数或数量的多寡,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鱼的自身生理生长、发育的需要,如肥育、繁殖、越冬等都要大量进食,借以获得必要的养分;二是饵料的优劣,包括饵料的构成、质量、状态、味色是否适合鱼的食性,为鱼所喜爱摄取;三是与外部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气温、水温、气压、阳光、风向、风力、水质、水位,以及地形、水草分布、河流走向等客观条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列三点与鱼的食欲强弱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鱼的食欲强弱,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钳制及其变化的影响。关于前两种因素与鱼的食欲强弱的关系,见诸于界的文章较多,而对于后一种外界环境因素与鱼的食欲强弱的关系则探索得较少或者不够深刻。外界环境因素对鱼儿摄食的影响,具体反映在以下各个方面,现分别略述如下。

气候季节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鱼的生活习性的改变与气候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关系尤为密切。不同季节,不同气候,鱼的摄食出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千差万别,但鱼类为生存之需,在自然水域中,每年一般出现两次摄食高峰期,一次为春季繁殖、产卵前后,一次为越冬前的肥育期。

春季

万物复苏,百草萌发,惊蛰之后,各种冬眠状态的生物开始新的一年生长发育时期,许多鱼类开始孕育产卵,十分活跃,出现了一年中第一次强烈摄食高峰期。根据有试验记载:春季的第一次摄食高峰期,在同一水域内一般为15-20天,次高峰期延续20一30天。

夏季

气温逐渐升高,阳光照射强烈,水生动植物生长茂盛,水体浮游生物比春季丰富得多。在自然水域中,此时的定居性鱼类摄食相应减退,但游动性鱼类正大量涌进与江河湖泊相连的附属小水体中,食欲转向旺盛期,开始大量进食。

秋季

气温转凉,雨水减少,从陆地上流入水体中的杂物减少,加上水体多趋老化,天然饵料减少且单调。秋末(即寒露、霜降季节)时水体中浮游生物大为减少。在自然水域中,鱼类为了越冬积蓄养料,便开始增多摄食次数,于是又出现了一年中第二次强烈摄食期。

隆冬

隆冬时节,鱼活动减少,在自然水域中,大多栖息于深潭深水区,有些水生动物还掩入泥中休眠,如鳝、鳅;大部分鱼类虽然活动不强,但偶遇晴天仍然会缓游摄食;有些鱼类甚至冰封期也不会停止摄食,只不过摄食时表现得缓慢、微弱而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值得注意的是,鱼的摄食除了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呈现上述规律外,在同一季节或同一天之内,鱼的摄食亦有强弱的变化。尤其明显的是:天气由晴转阴或转雨,由雨变晴,由热变凉,由冷变热等气候发生明显变化的前和后的时刻,鱼类显得更加活跃,也就是说,天气变化前和变化后往往对水生动物的刺激性大,吃食往往会很好。注意:此处说的不是天气变化之中。



若久晴,或久雨、久寒,气候无甚变化,则鱼类摄食较少,因为它的活动减少,也就是说,在气候维持较长时期无变化的情况下,鱼的生长和吃食往往并不好。

雾露霜气等天气原因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雾:春雾而雨,冬雾即晴。雾长时间笼罩不散,造成无风、气压较低,鱼类很少活动,故不宜多喂。但有一种称为蒸汽雾的发生,即水表湿度与空气温度发生较大温差时水面不断蒸腾着雾,多见于秋冬季的早晨,这和汽车挡风玻璃起雾的原理相同,因为水的温度变化比空气小,秋冬季的水温一般高于空气气温,也就是说,水的本身温度比空气温度高,当挥发成水蒸气后遇到冷空气时就变成了水雾。但是,此处说的不是因底质不良发生”底热“而上升的气雾,"底热气雾"多见于夏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蒸汽雾)

早上起露水或下霜,预示着全天会晴暖。自晨至午,自午至晚,会出现冷一暖一冷的温差变化,这个时候最适宜鱼类生活需要,鱼的活动频繁,鱼的食欲会很好。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泥鳅大仙 | 2022-11-4 08:27: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气温、水温等外界温度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气温、水温的高低,取决于对太阳辐射热量吸收的多寡。在气候无变化的情况下,气温与水温相差并不大,长江中下游温带区,水温、气温最低在1月份,一般为2-4度,最高为7-8月份,一般为26-32度 . 9一11月份,水体表层水温与底层水温相差很小。当酷暑盛夏、阳光直射时,浅水水温则高于深水水温,严寒隆冬时则相反,底层温度略高于表层温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泥鳅大仙 | 2022-11-4 08:2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食欲旺盛)

鱼类摄食要求有一定的气温、水温的温度范围,据有资料测定:多数鱼类最佳摄食均有一个上限温度与下限温度,其幅度因鱼的种类不同而异:鲤鱼摄食,水温15- 25度时最为强烈,25度以上则相对较弱一些,10-15℃则弱,10℃以下趋于停食,4℃以下则完全停止进食。鲫鱼的适应性最强,摄食温度的上下限幅度最大。青、草、鳊鱼以及许多底层鱼类,摄食的温度上下限的幅度也较大。一些底栖的肉食性鱼类如鳝、龟、甲鱼等,入冬后或潜入深潭,或藏入洞穴和泥中,处于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则不思食。

综上所述,因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不同,故摄食时对水温、气温的要求并非一致。冬季气温较低,水底温度较之表层温度要高,故鱼在冬天喜藏于深层水中。炎夏季节,阳光直射,水面发"烫",鱼类则会移至水底或阴凉避光处"避暑"。同一水体,因水的深浅不一,水流走向不一,受阳光照射不同,水温也略有差异,就全天而言,早晚的气温与中午的气温相差较大,尤其是夏秋季节更为明显,早晨和傍晚的气温比较适合鱼儿摄食。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